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湖北黄冈张氏宗祠,纳庵公后裔,原祖祠兴建于大明嘉靖二十二年

2023-10-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8
转发:1
评论:0
黄冈张氏宗祠,位于湖北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眠龙村,是纳庵公后裔的始祖纪念地。经历百年沧桑,如今,为了弘扬宗族文化,重建的张氏宗祠在公元2011年清明落成。本文将向您介绍这座历史建筑的背景和重建情况。

湖北黄冈张氏宗祠,纳庵公后裔,原祖祠兴建于大明嘉靖二十二年

吾族始祖纳庵公、翁太君于大明年间(1368-1644年),不受皇封,隐居湖北黄冈肖家坳建籍名张户岭。据旧碑考证,原祖祠兴建于大明嘉靖二十二年(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距今468年),坐落在始祖墓地黑虎岩边。后祖德广积,子孙繁衍,于大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距今266年)将祖祠迁往黄冈眠龙虎形地。祠堂座北朝南,北倚黄龙岩,南望金子垴,东眺峨公包,西踞眠龙寺,气势宏伟。在近代(1937-1941)倭寇侵华期间祠堂不幸毁于战火。

百年沧桑巨变,如今国家强盛,家族繁茂,社会和谐。吾族后裔为弘扬宗族文化,感涕先祖恩泽,在公元二零一一年清明商定重建张氏宗祠,旺我族裔。

重建的宗祠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一进三重,并配有属附堂倌:馆会祭祀宿待厅、门楼、万年台、广场等古韵建筑。吾宗祠既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新建的张氏宗祠将用于供奉吾族列祖列宗牌位,举行大型寻根问祖的祭祀活动,她不仅是文明黄冈、人文黄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是张氏宗族兴旺崛起的一个历史见证。

张氏宗族重修宗祠理事会


黄冈张氏宗祠,纳庵公后裔,现重修张氏宗祠,今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眠龙村,始祖后世之子孙依址拜祭,瞻仰始祖。作为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眠龙村的一座重要历史建筑,承载着纳庵公后裔的记忆和家族的荣耀。始祖纳庵公、翁太君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建立了原祖祠,它坐落在始祖墓地旁的黑虎岩旁,见证着家族的起源和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火的摧残,祠堂在近代(1937-1941)倭寇侵华时期不幸毁于战火。然而,百年沧桑巨变之后,如今的国家强盛,张氏家族也繁衍昌盛,社会和谐。为了传承宗族文化,感念先祖的恩泽,于公元2011年清明,张氏后裔商定重建宗祠的事宜。

重修的张氏宗祠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达到600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一进三重的结构,周围还配有馆会祭祀宿待厅、门楼、万年台、广场等古韵建筑。宗祠的设计既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古色古香,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宏伟和谐的气势。

新建的张氏宗祠将用于供奉吾族列祖列宗的牌位,并举行大型的寻根问祖、祭祀活动。它不仅是黄冈城的一道文明风景线,也是张氏宗族兴旺崛起的历史见证。宗祠的重建让后代子孙有机会回到始祖纳庵公的根脉,瞻仰和感恩先祖,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宗祠陵园-黄冈张氏宗祠
简要介绍: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眠龙村,始祖后世之子孙依址拜祭,瞻仰始祖。黄冈张氏宗祠,纳庵公后裔,现重修张氏宗祠,今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眠龙村,始祖后世之子孙依址拜祭,瞻仰始祖。张氏宗祠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罗田县始建于公元523年,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邻英山,南连浠水,西与团风、麻城接壤,北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罗田境内多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角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为境内最高点,三里畈镇新桥海拔46米,为境内最低点,南北相对高差1683米。县境北部群山环抱,重峦叠障,仅千米以上高山7座,其余山脉均在海拔300米以上;中部地势渐趋开阔,丘陵广布,多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呈波状起伏的浑圆浅丘。全县山脉以天堂寨为主体,分4支向南偏西方向延伸,纵贯全县。吾族始祖纳庵公、翁太君于大明年间(1368-1644年),不受皇封,隐居湖北黄冈肖家坳建籍名张户...
· 洪公张氏宗祠
洪公张氏宗祠坐落洪福村洪公自然村中,宽度18米,深度20米,面积360平方米。46根柱落脚,坐东朝西。宗祠大门上方立有“大宗祠”匾额,字体古朴遒劲。洪公张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后屡毁屡修,现有一定的破损。2014年8月,洪公自然村已筹集资金,组织人员对张氏宗祠进行抢修。(洪公张氏宗祠)洪公张氏历史渊源,主要如下:上古时代,轩辕部落与蚩尤部落争战,八战不胜,节节败退。轩辕的第五子挥,夜观天象,发现流星飞渡之势,顿生灵感。于是制造了弓箭,并辅佐轩辕发起第九次对蚩尤的殊死决战。弓箭威力无边,势难抵挡。蚩尤大败后逃遁入海而亡,轩辕从而定天下,称黄帝。黄帝奠定君临天下的地位后,对挥公大加封赏,并赐姓为张,世居清阳,即今天的河北省清河县。后代石生兄弟迁居徐州,再到西晋经五胡之变,北方大乱,翰公率家属南渡而来,后到东晋翰公之孙璞公在江西成家立业,延续到唐末黄巢作乱时,刺史云公的后代文焕,...
· 珠玑巷向氏后裔(陆丰、贵港、新兴)宗祠祖庙
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祠堂有总祠、家庙、宗祠、公祠、家祠之分。总祠是一个较大区域的某姓家族共同建造的祠堂;家庙是为纪念某姓始迁本县始祖所建的祠堂;宗祠是为纪念某姓在某村祖先所建的祠堂,规模仅次于家庙;公祠为宗祠之下的分祠,是某姓分支房派所建的祠堂;家祠则是某姓某小房所建的祠堂,也叫香火堂,一般以该小房祖先的名字为名或无定名。正所谓“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据查,珠玑巷向氏后裔支系历史上曾有祠堂十五座、书室两座、颇具规模的香火堂(家祠)七座,现将陆丰、贵港、新兴等地的悉列于下:《向氏宗祠》(葛氏妈太祠)坐落于陆丰大安环珠寨西门,供奉陆丰向氏始祖母葛氏,为陆丰向氏总祠堂,始建于明代,三间二进布局,砖木结构,板瓦屋面,碌灰筒瓦,硬山顶,镬耳...
· 黄冈寺荆氏宗祠
黄冈寺荆氏宗祠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十七区黄冈寺村。明洪武年间,荆氏开始在此定居,渐成村落。据该村碑文记载:元末明初有先祖荆全率其四子麒、麟、瑾、俊及全家迁至山西大原府平定州桑坡定居。明洪武三年,麟祖携其子铎迁居武陟新庄,奉全祖为始祖,四公为一世祖。后麟祖远离武陟黄河滩地的新庄,迁往郑州里仁街(现西大街)。后又迁往郑州西南十五里定居,因村前有黄土岗,村内有寺庙,故村名曰黄岗寺。从明初迄今荆氏此分支已繁衍24世。清代,黄岗寺村内建有报恩寺。村周围建有寨墙。辛亥革命时期,村民曾利用村中的寨墙,抵挡住了一支清朝军队的进攻,有力地支持了武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驻守郑州的国民党军队曾在村内利用寨墙和进攻郑州的日军作战。1955年,郑州烈士陵园动工兴建,不久即建成并对外开放。黄冈寺荆氏宗祠为十几年前改扩建,典型的中原寺庙式建筑;祠堂门前竖立着重修祠堂功德碑,简要记述了荆氏宗祠从初建到重修的过程。记述了黄岗...
· 璞庵樊公祠
璞庵樊公祠位于天河区龙洞东街一巷10号,始建于清代,重修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最后一次重修是在2008年。因纪念龙洞村樊氏第十一世祖樊琼(字璞庵),故名。公祠占地面积793.42平方米。祠堂二进厅,一天井;硬山顶,灰直脊,人字形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门前两侧有石砌包台。2012年,宗祠被列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