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欧阳修谱论、苏洵谱论、司马迁谱论、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2023-09-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05
转发:1
评论:0
家谱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门收录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和方法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家谱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本书卷首部分已列有名人、先儒名君对家谱的论述编修家谱时可以直接引用)。其中尤以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近现代伟人和欧阳修、苏泡、朱熹、程颐等宋代文学论述最为普遍。也有将明、清皇帝关于修谱的谕民榜、谕民诏令等载入谱中的,作为另一种类型的谱论。清代的顺治皇帝曾指出续谱的目的在于强化孝惮思想,妥善处理长幼、尊卑之间的关系,加强家族内部的联系,教训青年人不要胡作非为,让他们明白礼节,改良社会风气。

欧阳修谱论、苏洵谱论、司马迁谱论、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欧阳修谱论

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译文:族的解释,就好像是蚕作的簇,虽则取在一块而又是个别的。姓就可以解作生,它的本源就是生。氏就解作示,是指它是怎么样分的,为了要辨别它是怎样相聚,追溯本源是怎样生,考究它向来分支的情况因此就要修谱了。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懂,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亲疏同异而已也。


欧阳修谱论、苏洵谱论、司马迁谱论、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苏洵谱论

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 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 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译文: 第一是要建立高尚的德绩,第二是要有不可磨的功劳,第三是要有可以垂法后世的言行,谱牒也有立言的一壁。又说: 如相隔三世不修谱,就等于是1个没有前程的人。又说: 如过了三代不修谱,就可以说是对祖辈不孝。能顺序定时的重修,就不会犯紊乱派辈的错误。

 欧阳修谱论、苏洵谱论、司马迁谱论、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司马迁谱论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博。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译文: 谱牒,是一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一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由于家谱是同一姓氏家族的流变记载,记录着该姓人家历代祖先及其后裔的繁衍、迁徙及血脉分派,也记述了该姓人家对地方、对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良好影响和对后辈产生的良好教益,以此类推,全体百姓的家谱则可成为研究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资料的可靠参考之一,所以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都很关心搜谱、修谱、续谱工作,因为它关系到家族、宗族、民族的团结,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的繁荣,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载言,强调了宗族团结的重要,他说:“由于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的大团结,这才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

 

毛泽东于一九五七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阐述历史研究时指出:“搜集家谱加以研究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江泽民同志在 2001 年党的八十岁生日时强调说:“所以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忧乐天下”的观点是同范仲淹的“忧乐观”一致的,他在2003 年所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简言之: 心为民所忧,事为民所乐,这是与“先忧后乐”观点一脉相承,含义更加深广,更加明确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阐述道:“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无百姓不为“官’”

 

温家宝同志在 2005 年说过:“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的座右铭,我要用行动来实践它!”

                                             ——摘自《范学研究》2007 (1-2 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记录古代先贤修谱论
程子曰: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致堂胡氏曰:谱谍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颠倒无据或妄委其姓氏,古人户贯而混,亡宗支,何上托汉婿,而骨姓刘以朱耶,而附李属籍者也。​五峰胡氏曰:甚矣!谱之不可作也,谱谍作照而穆有序,而亲疏不遗,百世之下犹足,以知其一本,而万殊谱谍不作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识如途人者先矣!景濂宋氏曰:甚矣,谱之难稽也,君子当尽其心于所,不知信其心于所,可古人有古,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新安程氏曰:扑之修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所以别亲疏之远近也!辨隆杀之等,别亲疏运近之识尊卑之次次弟也,行吉凶庆吊之礼,敦孝友睦姻任恤之行,所以崇宗族之典礼也。​兆溪陈氏曰:凡作谱者为祖宗重也,人之重乎,祖宗则所存,惟仁而匪仁。不存所行,为义而匪义,不行恐得罪于祖宗也。​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弗明,日不智,而弗佛日:不仁,止谱之由作也。白...
· 家谱的起源论
家谱的起源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现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带。人类最初出现的群体是“榛榛颉⑷壕酉处”的原始群,此时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纯是浑然之群。按照古人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存在的三百多万年历史中,约有二百九十万年是处在原始群时期,到了距今十多万年时才开始产生氏族制度。浑然的原始群,开始分为若干小群,而且演进愈深,分析愈细,辨别亲疏的族群观念也随之产生,“故人之相仁遇也,始于知生我之母。知有母,则知有与我同母之人焉。由此而推之,则知有母之母焉;又知与有母同母之人焉。亲族之关系,盖由此而P也。”这也就是后来作为家谱核心和基本内容世系的萌芽。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
· 家谱中的谱论是什么?谱论中包括了哪些内容?
家谱是一个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文献,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功能,从最初的官修到现在的私修,家谱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一般完整的家谱内容包含了二十四个部分,其中有一项是谱论,那么家谱中的谱论是什么?谱论中包括了哪些内容?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家谱中的谱论,又被称之为谱说、谱法、先儒谱说、先贤谱论、述古谱略、家谱引义、谱学论略等等,主要就是收录古代经典有关家谱的论述和历代名人对于谱学的历史、修谱的意义、原理、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可以说大部分的家族在编修家谱的时候,都会把谱论放在家谱卷首的前面的位置。家谱中的谱论的内容是包含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关于修谱的方法,有陆象山的“如或相传失真,考求无据,则亡讳亡世,真书无隐,此司马公之图系、欧阳公之谱例可仿也。”有的谱论会讲到修谱的重要性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就将修谱与孝敬父母等同起来,并且表示“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矣”。有的...
· 论家谱文化
毫无疑问,家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编修家谱在东晋南北朝开始发达起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家谱被视为封建文化而被禁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家谱文化又悄然兴起。到二十世纪末,编修家谱已形成热潮。家谱文化并非中国独有,听说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编修家谱也非常盛行。过去家谱是对家族繁衍和发展的历史记录,实质主要是生命延续的“档案”。现代动物良种繁育生产管理过程中,建有品种来源档案。其目的是保证遗传的科学和繁育的优化。避免近亲遗传是最基本的要求。古人编修家谱的初衷是否有这一想法呢?不管有没有这一想法,客观上起到了“档案”的作用。从古代的家谱里,我们可以看到某家族发展的基本情况。这个家族人种是否优劣的轮廓大致呈现在今人的眼前。家谱虽然是家族生命延续的历史记录,但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枝枝叶叶。如家族里出现的名人、能人,一般家谱里都得到了记载。这些名人、能人往往是...
· 合姓家谱浅论
合姓家谱与合姓由来浅论(二)◆避讳改姓: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避讳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三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废除。浙江嵊县《叶村刘金氏宗谱》四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金章玉等纂修,二册。谱卷一“金刘考”:刘氏世居天台孟岸,梁开平间避吴越武肃王讳(钱B与刘同音),更为金氏。后唐清泰间景明祖徙居东阳,以金氏入籍,而亲朋相谓、谱录所书,犹仍其旧姓,历宋元以至国(清)朝,子孙分居不一,间有复刘籍者矣。其籍定而不复者,春秋祈报、施舍题名刘某示不忘其初也。然古天子因生赐姓,今因图籍所定,同于赐命。孰得而二之,是故不忘本宗者,反始之仁也;不违籍姓者,从时之义也。凡我同宗,奚相诩乎金刘哉,亦志有仁义而已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