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谱论、苏洵谱论、司马迁谱论、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欧阳修谱论
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译文:族的解释,就好像是蚕作的簇,虽则取在一块而又是个别的。姓就可以解作生,它的本源就是生。氏就解作示,是指它是怎么样分的,为了要辨别它是怎样相聚,追溯本源是怎样生,考究它向来分支的情况因此就要修谱了。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懂,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亲疏同异而已也。
苏洵谱论
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 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 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译文: 第一是要建立高尚的德绩,第二是要有不可磨的功劳,第三是要有可以垂法后世的言行,谱牒也有立言的一壁。又说: 如相隔三世不修谱,就等于是1个没有前程的人。又说: 如过了三代不修谱,就可以说是对祖辈不孝。能顺序定时的重修,就不会犯紊乱派辈的错误。
司马迁谱论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博。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译文: 谱牒,是一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一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讲宗族和家谱
由于家谱是同一姓氏家族的流变记载,记录着该姓人家历代祖先及其后裔的繁衍、迁徙及血脉分派,也记述了该姓人家对地方、对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良好影响和对后辈产生的良好教益,以此类推,全体百姓的家谱则可成为研究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资料的可靠参考之一,所以革命先贤和人民领袖都很关心搜谱、修谱、续谱工作,因为它关系到家族、宗族、民族的团结,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的繁荣,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载言,强调了宗族团结的重要,他说:“由于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的大团结,这才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
毛泽东于一九五七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阐述历史研究时指出:“搜集家谱加以研究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
江泽民同志在 2001 年党的八十岁生日时强调说:“所以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忧乐天下”的观点是同范仲淹的“忧乐观”一致的,他在2003 年所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简言之: 心为民所忧,事为民所乐,这是与“先忧后乐”观点一脉相承,含义更加深广,更加明确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阐述道:“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无百姓不为“官’”
温家宝同志在 2005 年说过:“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的座右铭,我要用行动来实践它!”
——摘自《范学研究》2007 (1-2 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