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奉化民间修谱人十六年如一日修家谱

2023-08-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67
转发:0
评论:0
奉化民间修谱人十六年如一日修家谱,族谱、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变迁。近年来民间重修家谱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

奉化民间修谱人十六年如一日修家谱

族谱、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变迁。近年来民间重修家谱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重修家谱绝非易事,在这其中修谱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修谱人不仅要求有相当的文化基础,而且要熟悉该家族的历史文化,才能修好一个家族的家谱。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名录之一“奉化吹打”、“奉化婚俗”传承基地负责人江圣彪就是一位热心的民间修谱人。

  用小楷一字一字写好,再手工裁切、一针一线地装订。日前,记者在市区惠政西路稍显简陋的工作室里,见到江圣彪正在装订一本古色古香的线装家谱。爱好修家谱的他为奉化许多家族修过家谱。

  由于家境贫寒,江圣彪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在尚田镇插过队,在横山水库电站当过工人,也办过厂。“尚田两年的插队经历对我走上这条路有很深的影响,就是那时候认识了我的师父桂远清,他一直研究民间礼仪、宗族文化,在他的熏陶下,我也渐渐爱上了这些。”江圣彪告诉记者,读书时一直喜欢语文,爱写作文。自己记性不错,能吃苦,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所以师父也很喜欢他。“文言文我是自学的,就是看那些古文,读得多了,也就学会了断句和释义。”江圣彪说,文言文是修谱人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

  一套最普通的家谱要经历资料登记、整理、排版、制版、抄写、装线等多个步骤,大概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最难的就是资料整理,有原家谱还好,如果没有要重头开始整理资料,那就麻烦了,需从最小一辈开始往上寻根,直到无法考证为止。我记得有一年去四明山棠溪村修棠氏家谱时,在那边连续住了20多天,就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宗族资料”。江圣彪说,这也是为什么家谱必须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原因,时间间隔太久,考证难度就会大,这样修出来的家谱就可能会不完整。

  “我制作的家谱,全部由宣纸手工抄写,竖排线装。”江圣彪说,虽然传统技法远不如机器印制的快捷高效,但由于使用宣纸,再加上小楷手工抄写,线装家谱字体清晰、保存的时间也更久远,也更具有传统家谱的古色古香和历史意义,所以他始终坚持着用手工抄写的方法来制作家谱。

  记者打开一本已经制作完成的家谱,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承先启后、万世家宝”八个繁体字,接下去有手工绘制的祖像及生平,世系图和派系图,清晰地记录着该姓氏宗族的生息繁衍。“我老伴的小楷写得比我好,所以大多数抄写的事情,都是她来做的,我就负责收集资料、排版等,现在我还学会了电脑排版、制版,省了不少时间。”在妻子的支持下,江圣彪现在一年能够修订4至5个姓氏的家谱。更让他高兴的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家谱,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修谱和圆谱。“很多村子修完谱定稿后还会进行圆谱庆典,我也碰到过在庆典当天慕名来寻根问祖的人,如果经过考证确实是族人,家谱上还要加进去。”

  “从2001年我开始修第一本大堰南溪口的《董氏家谱》以来,做这一行已有16个年头,前后共修了60余套家谱,也参与了60余场圆谱庆典。我觉得修谱不仅仅是我的爱好,更是一种民间传统宗族文化的延续和守护,所以无论是大村的大姓氏,还是小村的小姓氏,我都是一视同仁,认真严谨地去对待。”在多次的修谱工作中,江圣彪也从中了解到了更多的奉化传统民俗文化和家训族规,还主编了《奉化家训族规》和《奉化民俗》两本书,“这两本书应该算是修谱的意外收获吧。”江圣彪谦虚地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修家谱热调查
修谱、续谱之风,近年在各地悄悄兴起。但由于没有相应机构去指导、服务和管理,这波潮流中参与人数、修成和正在修撰的谱册数究竟有多少,体例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可信,总体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历史上曾有谱局这样的机构;现在各地修谱主要靠参阅别家和自己琢磨。家谱和族谱是庶民自己的历史。谱牒在国家史乘中的重要地位早在1984年就重新得到国家确认,但至今还有许多修谱人是在“悄悄地战斗”,认为不宜宣扬。以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为代表的集体生产模式解体后,农村宗族意识得以复苏。近十多年,由于农村地区“村集体”躯壳化、主业凋敝、人员流散,而村民其他收入尚可,加之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一批农村文化人集中退休,各地续谱、修谱、收族之举蔚然成风。相比徽浙闽粤等地,中国北方是“文革”中谱牒资料损毁最严重的区域。而今,这些地方的修谱热情似乎迎来复苏性增长。不论在省城太原,还是各地市的偏僻村庄,只要问“你认识的人里谁在掇弄修家谱”,一...
·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中华昌氏家族花百万六年修千年家谱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一口报出自己爷爷的姓名不算难事,但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他是做什么的?如果真要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唯有查家谱才能找到答案。近几年来,兴修家谱悄然升温。在湖北,修家谱方兴未艾,中华昌氏家族耗费近百万元,历时六年修成八卷通谱,追溯历史千年。寻根问祖的情感涌动背后,人们正在寻求宗亲文化的认同。家谱与文字历史一样漫长。“每一本族谱都是一部家族史,人活了大半辈子,总想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昨日,在湖北省图书馆,昌庆旭搬出一个沉甸甸的纸箱,上面书写着《中华昌氏通谱》几个字。打开纸箱,八卷族谱跃入眼帘,“别小看了这几本书,这可是中华昌氏族人六年的心血之作”。昌庆旭先生系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华昌氏通谱》主编、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副秘书长。“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昌先生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
· 修家谱怎么修?修谱必知
族谱是记载家族历史的谱书,在很多地区也称之为家乘、家谱、宗谱。相信不少对族谱文化感兴趣的宗亲朋友,都绕不过家谱编修这个话题。而作为一个家族发展和演变的“史书”,修谱该怎么修,修的时候有哪些讲究,修谱首先要注意什么?其中有着很多的讲究以及修家谱的方法、流程和必知规范,从本质上来说,编修家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其中需要涉及到的知识面不光是家谱中的编撰修谱的知识,还会涉及到信息科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科。而在现下软件技术发展的同时,修谱软件是一种帮助修谱者更有效地编辑、组织和打印族谱的工具。该软件提供了一个便捷而易于使用的平台,使用户能够将族谱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进行编辑,包括谱面宗亲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以及族谱排版、世系图、字辈等相关的更改。此外,用户还可以在族谱中添加标记和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编排族谱。在带着这些问题,对于和族谱知识了解程度不同的人来讲,有着不同的答案。而最直观的也...
· 修家谱怎么修
近年来,编修家谱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编修家谱,不过编修家谱算是一个家族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其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众多,耗时很长,那么修家谱怎么修?一般可以分为五个环节。第一步,主要是成立编委会,这个是以一个家族为单位,能够担任主修的,一般是族中的族长,另外还需要设立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要明确职责和分工。第二步,编委会成立后,最重要的一部就是筹集经费,因为编修家谱是需要经费的,这个一般是通过捐资和族谱预售来集资,只有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编修家谱才可以更好地进行下去。第三步,可以指定详细且完整的编修计划,后面的编修都按照计划一步步执行。第四步,出谱及拜谱,当新谱定稿并且装订完毕后,应该告知族人,将族谱迎回祠堂,这为“出谱”,族谱迎入祠堂后需要择吉日举族予以礼拜,此为“拜谱”。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由族长按照顺序发谱,不过现在一般就是谱书印刷完毕后逐一将族谱发给族人。
· 编修家谱之:修谱是在修什么?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宗族谱牒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谱牒性文献可以有多种名称,如宗谱、族谱、家谱、世谱等,也可单独称作“谱”。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商代产生了谱牒性文件——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在《中国宗族研究入门》一书中,作者钱杭对“谱”做了如上阐述。他认为,当人们能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载本族的世系关系后,谱牒就开始出现了。最古老的家谱:甲骨文家谱在文字出现以前,据说是通过口耳相传和结绳记事明辨世系。商代甲骨文的出现,使家谱从口耳相传的口述家谱及结绳记事家谱阶段步入了文字记载的实物家谱阶段。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谱便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商代甲骨文家谱,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在殷商甲骨刻辞中,一般记载的是占卜、祭祀、狩猎等活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