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家谱16年久,父亲让他靠家谱活着
在河南,有一位青年叫许昌青,他自称“三苏后人”,他从9岁开始辍学研究家谱16年。在苏青龙心里,有了一个很大的计划,他要成立一个全国三苏宗亲联谊会,准备在北京大干一场。
三苏坟位于河南郏县城西的小峨眉山东麓,背嵩阳,面汝水,美似三苏家乡峨眉山,遂成文豪归宿。资料图片
8月3日,北大东门外的一间小平房里,来自河南许昌的苏青龙,与来自河北昌黎的韩作海、浙江兰溪的柳哲相聚甚欢。三人分别自称三苏、韩愈、柳宗元的后人,网上结识后相聚北京。
三人表示,准备成立“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整理“唐宋八大家家谱”,建立“唐宋遗风”网站。
三人当中,尤以25岁的苏青龙最为引人注目。他自称北宋文学家苏辙第27世孙,只读过4年书,却已经搞了16年三苏研究。
“我的大学”
父亲交给苏青龙24本《新华字典》和9本家谱,让他“靠家谱活着”,9岁的他开始了漫长的自学生涯。
“我一无所有,只剩家谱,走到哪儿我都背着。”2005年6月16日,苏青龙背着40多公斤家谱资料,来到北京环图出版物交易中心,担任“东坡文化网”编辑。
苏青龙1980年出生于河南许昌县河街乡陈胡村。
1989年,因为家境贫困,刚刚上到小学四年级的他辍学了。父亲给了他24本《新华字典》和3套9本家谱《许州苏氏家乘》。“24本字典都是一样的,家谱纸张用舌头一舔就破,父亲说我要靠它活着。”把字典里的字认全,把家谱研究明白,成为9岁的苏青龙每天的任务。
在老家,苏青龙和奶奶住在一起。早上,苏青龙一起床就钻进一个人的“学校”———只有字典和家谱的小房子,“家谱中,我就认识太爷的名字。”这是苏青龙对家谱的第一印象。
有时候,他也趴在村里小学的窗户上,看别的小孩学习,“我认字比他们多多了!”苏青龙说他从未自卑过,他向村里的小伙伴借语文、历史、地理课本自学,“一本书他们要学半年,我一个月就学完了。”课本里有“苏轼”和“苏辙”的名字,但那时的苏青龙从未把他们与家谱中的“苏轼”和“苏辙”联系起来:“书上说他俩是四川人,苏轼还有两个名字,又叫苏东坡,家谱里没有。”“小时候他整天抱着一本破家谱,我们都觉得他是个怪人。”曾经借课本给苏青龙的苏胜利,现在是许昌县的一名小学教师。
就这样,年复一年,24本《新华字典》都被翻烂了。苏青龙说他的语文和历史知识已经达到大学毕业水平,但一本《新华字典》至今从不离身,“有的字不会写也不认识,只能天天拿着字典。”
“名人之后”
父亲临终前,把苏青龙叫到病床前说,“咱家祖上从四川迁到河南,是宋代文豪三苏的后人。”
1998年,父亲临终前,把苏青龙叫到病床前说,“咱家祖上从四川迁到河南,是宋代文豪三苏的后人。”苏青龙这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让他从小研究家谱。
“我要让族人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三苏后人。”苏青龙萌生了整理续编家谱的念头。他用了一年时间,跑了无数次“三苏祠”和“三苏坟”,查阅许昌县志,整理成文《许昌苏氏家史》。从民国二十年到1998年,许昌、长葛、禹州三地的1万多名苏姓后人被编入家谱,“家谱上有了父亲、我们弟兄和侄子的名字。家谱编成,我在全县都有名了。”苏青龙手拿家谱,满脸自豪。
“姓氏只是一个符号,不要攀附。”苏青龙说,他四处宣扬自己是三苏后人,是因为有许多人冒名三苏后人,“有一天假的消失了,真的也失去存在的意义。”“凡是苏姓人士,只要他说出祖籍何处,我就能判断他是否是真的三苏后人。”苏青龙说,研究三苏家谱十几年,他现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打假”,揭穿那些假的“三苏后人”。苏青龙坦言,这两年“打假”得罪了不少人。
你说别人是假的,怎么证明自己是真的?很多声音质疑苏青龙“苏辙第27世孙”的身份。苏青龙称,家谱和很多相关资料都能证明这一点,“什么时候我都不怕,因为我是真的苏辙后人。”苏青龙说,他不想以此生财,但要坚决揭穿冒充“三苏后人”谋名谋财的人。
2005年春节,苏青龙在“东坡文化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称“苏轼和苏颂是堂兄弟”,苏青龙以“苏辙第27世孙”的身份三次提出质疑,称苏颂比苏轼小两辈,同族不同祖,引起网站编辑注意。编辑在了解苏青龙的身世和经历后,和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邀请苏青龙担任网站编辑。就这样,苏青龙来到北京,继续他的三苏研究。
逃婚背后
母亲先后给苏青龙介绍了三个对象,他都是见面就吹,“我能背家谱,但记不住对方的名字。”
苏青龙一心痴迷家谱研究,辞掉了在许昌县的正式工作,放弃自己开办的豆制品厂。常年四处奔走,几年间花光了近五万元积蓄。亲戚朋友都说他“脑袋进水”。直到现在,母亲都不相信儿子在北京做编辑,总说苏青龙在北京“搞传销”。
母亲先后给苏青龙介绍了三个对象,他都是见面就吹,“我能背家谱,但记不住对方的名字。”苏青龙挠着脑袋说。
今年7月,母亲发出“最后通牒”:第四个对象一定要谈成,立即回家结婚!7月14日,苏青龙请假回到老家,订婚仪式定在15日举行。直到酒席结束,双方交换信物,苏青龙才问对方:“你叫啥名儿?”女友鲁小娜证实,双方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面。
为防止苏青龙逃婚,订婚当天,酒席结束后,亲友们便架着苏青龙来到许昌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结婚证,“照相设备坏了,救了我一命。”说到这里,苏青龙一脸坏笑。当时,他们照完相后,一边等照片一边办理其他手续。一个小时后,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照相设备出了问题,结婚证当天无法办理。
第二天,苏青龙就坐火车回到北京。几天后,女友打来电话,说:“回来吧,咱俩种地打工也能生活得很好。”对此,苏青龙的态度是:谁也不能阻止我的事业。在苏青龙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计划,他要成立一个全国三苏宗亲联谊会,他准备在北京大干一场。
回到北京后,苏青龙工作之余整天泡在图书馆。他看到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许州苏氏家乘》,其中一部分与自己家的家谱完全一样,24本《许州苏氏家乘》,苏青龙抄了一遍,默写了一遍,背了一遍。他指着宿舍桌下一大堆用坏的笔说:“每天不写四个小时的家谱,连饭都吃不进去。”苏青龙在“东坡文化网”做编辑,每月收入千余元。可联系全国苏姓后人,每个月光电话费就得花至少600元,“我是主席嘛,就得花。”苏青龙平静地说。
苏青龙说,虽然他现在不名一文,可为了研究,他并不后悔,“父亲也是三苏后人,一生为了钱活着,养家糊口,死后没有人知道他。我不能像他那样活着。”苏青龙说,他要像祖先一样,让后世子孙为他感到荣耀。一人独在北京,苏青龙时时这样鼓励自己。
旁观者言
“就是秦始皇的后人,到现在也和普通人一样。”专家如是说。另有专家表示,认祖归宗的精神比名人之后的身份更重要。
“就是秦始皇的后人,到现在也和普通人一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褚斌杰表示,在封建社会,比较重视血统门第,对宗谱的研究比较重视。而置身现代社会,苏青龙的研究在学术上没有多大意义,只可以作为历史资料来记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专家段宝林认为,“三苏后人”的身份证明,除了家谱,还需要其他旁证,包括文物、古籍和资料,以及本地乡亲的证明。段教授认为,现代社会,认祖归宗的精神比名人之后的身份更重要。苏青龙痴迷家谱研究,体现了对文化的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代代延承,家族的作用很重要,从这个角度说,家谱有很大作用。此外,段教授认为,爱家和爱国是一致的,家谱对民族团结有积极作用,苏青龙这么年轻就能够潜心钻研家谱,难能可贵。
三苏与河南
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四川眉山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其中尤以苏轼成就最大,号称全能大家。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长期担任地方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据河南郏县县志记载,苏轼生前多次路过此地,“尝爱郏山形胜类其乡,遂有终焉之志。”公元1101年,苏轼客死常州,家人遵其遗愿,于次年迁葬东坡先生于郏县城西之小峨眉山东麓。
苏轼去世前,其弟苏辙就已经隐居在今天的许昌,谢绝宾客,闭门著书。
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许昌,家人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从此,此地被称为“二苏坟”。
其后,苏轼、苏辙的子孙多在河南任过职,并相继安葬在父辈身边。三苏后裔由此散落河南各地。中原苏姓村落的居民大多自称三苏后裔,究竟有多少是附会的,如今很难说清。
元代至正年间,当时的郏县县尹置苏洵衣冠“座诸两公之间”,“二苏坟”遂成“三苏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