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庆年间题写的门额之“潘氏宗祠”
建国前,石牌有几十座祠堂公厅和坊厅,其中潘姓宗族建筑就有10座,潘姓先祖祠有3座。岁月流逝,目前,石牌村内留存下来、颇具规模的主要是潘氏大宗祠堂。宗祠,不但融汇了祠堂和民俗文化,现在更是街坊们的休闲好去处。百年沧桑,如今仍是生机勃勃。
石牌村,是广州最大、历史最长的城中村之一,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城中村,多个宗祠、厅、庙宇的存在,彰显其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潘氏宗祠建于1683年,迄今已有333年历史。历史上,祠堂大修了几次。1817年,族人集资重修,并加建后楼一座,取名为西苑。1998年,族人重修其偏殿,祠堂大水塘的周围堆砌了大石,加建水榭凉亭等。1999年秋季,潘氏宗祠重修。石牌村委会拨专款150余万元,族人及乡亲踊跃捐资30余万元,成立了筹建组,进行大修工程。拆除祖祠,将地面提升1米左右,再按原貌重建祠堂。
虽然经历了几次大修,但不少原物保留了下来。包括三进的柱子、木梁、石柱,基本都是原来的旧件,保存十分完好。大门处的墙壁,为大块朱砂岩,也是原来祠堂拆下后,再重新利用,堆成了墙壁,成为祠堂年岁的见证品。
门额是清代进士题写
“潘氏宗祠”门额,是十分珍贵的文物。这是一块石刻的门额,由清代嘉庆年间进士、改庶吉士教馆授编修刘彬华题写,算是一大镇祠之宝。
祠堂大门的横梁等,均为古祠的旧物。木雕做工精美,有浮云、莲花等图案。
祠堂南面有麻石铺设的广场和大池塘。祠堂外墙为硬山顶,尖形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红砖石脚。前座石柱、石梁、大木门一应俱全,十分漂亮。二进是贻远堂,这里大气、通透,木雕梁架保存较好,灰塑雕粱,焕然一新。壁画诗赋,精工细绘,装饰简朴。厅里显眼位置,悬挂了重修完工后,各乡族赠送的匾额楹联,包括珠村、顺德冲鹤、番禺西村等。三进,设立了神坛,供奉着祖先的牌位等物品。其两侧,则存放潘氏龙舟的龙船鼓等物品。
祠堂也是居民休闲去处
该潘氏宗祠和众多祠堂一样,作为一个民间文化的传承,也是石牌潘姓族人举办大大小小集体活动、居民自治的一个阵地。另外,祠堂也挂牌为村民文体活动中心,设置了乒乓球台、沙包、电视机等物品,街坊闲时可以来此打乒乓球、下棋、聊天。“有的村民来这里练练武,打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