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00多年前鄞国灭亡后遗留的鄞姓
鄞应读yín,方言故意与勤同音,据族谱姓氏书籍《安溪姓氏志》载:“鄞姓来源于鄞县的逃难者……鄞县屡受倭寇骚扰,金瓯破碎,士民流离失所,外迁逃难。这些逃难者为了相互认识,相互关照,不论宗族,都在姓名前冠上地名鄞字,约定俗成而成独特的一派地缘宗族。”传说鄞本是一国名,鄞国被灭后,人们四处逃难,为了以后重逢好相认,约定统一以国名鄞为姓。另有一说,鄞姓是由靳姓更改而来,后人因耻于楚国大夫靳尚陷害屈原而改姓。
在南安市霞美镇山美村后井自然村,有一个特殊的姓氏和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即鄞(yín)姓与鄞仙姑(又名仙姑妈)信仰。鄞姓起源于何地?是如何流入福建的?近日,记者前往后井自然村,探访这一稀有姓氏背后的故事。
姓氏起源 鄞国灭亡 子民约以国名为姓
据了解,鄞姓属于稀有姓氏,约有22万人口,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台湾。泉州现有鄞姓人口1000多人,其中500多人聚居在后井,占南安总人口还不到万分之四。
随行的文史爱好者洪少霖告诉记者,后井自然村鄞姓人口源自原居住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外迁居民。鄞州原为鄞县,自汉代设置,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村民鄞先生告诉记者,村里共有800多人,其中姓鄞的有570人,“明朝时,鄞姓人口就到后井自然村发展了”。
记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鄞的读法其与“银”(yín)同音。然而采访时,记者发现当地村民闽南语读音中,“鄞”与“勤”同音。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说为了避免普通话“鄞”与“淫”同音的不良影响,当地少部分居民在用普通话解说自己姓氏时,故意把“鄞”读作“勤”。
鄞仙姑文化研究会筹备组组长叶益谦则介绍,他亲自到国家图书馆与公安部查询,“鄞”应与“谨”(jǐn)同音,闽南语读法与“景”谐音。
鄞仙姑信仰 信徒遍布 传播真善美理念
记者沿村路走,没多久就看到一座庙宇,牌匾上写着“鄞仙姑宫”。村民告诉记者,这座庙宇于1997年建造,为硬山式建筑,配有假山、鱼池。此外,村中还有鄞仙姑故居(祖厝),又名鄞氏祖庙,2013年完成重建。
鄞仙姑何许人?据村中长者介绍,鄞仙姑是被尊为入闽始祖的鄞平山的女儿,出生于北宋年间,迄今已有近800年。鄞平山生有四男一女,仙姑俗名“阿乙”。《南安县志》记载:“鄞氏女(鄞仙姑),幼有神术,年十余岁,坐机织布,伏睡机上,脱魂到郡城(泉州)真济铺(现属花巷一带),漂纱于河沟。乡人入城者见而异之,归告其父母,父到地呼其名,拍其肩,仙姑在机坐化。郡人神之,塑其像,祀于真济宫。”又传,宋太后患乳疽,四方求医无效,后经仙姑治疗,顽疾痊愈。皇帝大喜,敕封她为“太乙仙姑”。
鄞仙姑信仰起源于泉州市区花巷,因为她当年显灵之处位于花巷,最初的庙宇也在花巷,且与元妙观同为泉州最著名的庙宇,规模皆庞大、宏伟。
据介绍,后人为纪念她,在漳州龙海白水镇、晋江英林镇、安溪湖头镇,广东潮州、海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皆有鄞仙姑分炉(分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