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龙潭谌氏晒家谱
每年“六月六,晒家谱”,这一中国延续了千年的习俗,在溆浦龙潭谌、韩、吴、李、张、向等各个宗亲、家族中,都一直得到很好地赓续和光大。今年7月23日,农历六月初六,恰逢星期天,龙潭谌氏族务理事会早在几天前就发出通知,要求各支房都要派代表参加义务晒家谱。结果大家热烈响应,踊跃报名。其中,牛鼻洞报了10人,合田洞冲报了8人。到了六月六,龙潭谌氏参加晒家谱的达60多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贵还带来了他四、五岁的儿子。这不,谌氏后代看起家谱来也像模像样。
这一天,大家早早来到谌氏宗祠,打扫卫生,架桌摆櫈 ,准备鸡鱼三牲,烛油香火,忙过不停。上午10点,随着族务理事长传业一声“开始”,晒家谱活动准时启动。在理事会组织下,先是敬宗祭祖。大家在祖先灵位前贡上鸡鱼三牲,然后依次给祖宗烧纸装香,作揖打拱,虔诚至至,三番有加,一求祖先安息,二求天下平安,三求家和人安。
过后,大家怀着一份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搬出新老家谱,晒到祠堂正堂“绳武堂”前早已摆好的5张八仙桌上。操作时,大家格外谨慎,确保家谱完好无损。
这时天公也作美。先天晚上还下了雨。此时除温度较高外,室外是微风习习,阳光和煦。阳光从云层中散射下来,既达了杀菌消毒、除虫除霉的效果,又避免了暴晒破坏家谱纸张纤维韧性,起到防止纸张发脆、破碎的作用。
晒好后,传业理事长又组织大家翻谱、学谱、研谱。晾晒时,对谱页进行翻动,一可让谱中每一页都均匀地得到阳光紫外线的照射,进行直接杀虫除霉;二可破坏谱页中虫霉的生存环境,防止下一年内生虫生霉;三可检查谱页中虫霉破坏情况,一旦发现及时采取修补措施;四可研读家谱。
很多人,包括笔者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珍贵的谌氏族谱、家谱,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象老牛进到春菜园一般兴奋,立马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管业、许业、松年、连业等边阅边讨论,热烈地谈论着各自的感受;许业还不时拿出手机把重要的内容拍下来永久珍藏。
贻美、管业、孙淼、勇军等研读家谱
管业是文化馆退休干部,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功底。他自始至终兴致很高。他家住虎岗村。他讲述了一个足可以载入家谱的关于虎岗的另一个民间地名“七个不(音dun)”由来的故事。传说,先人为了开辟新天地,从乌峰来水上的横板桥出发,沿着对面原始森林中的溪坑一路攀援而上,探索向前。为记住回时路,探寻者每隔半里打一个不做记号。当打到第七个不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土地平整肥沃、水草丰美之地展现在眼前。于是先人们就在此开疆拓土,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次成功开疆,就把这里起名“七个不”。“不dun”,象“不”字,但右边不是点,是与左边撇一样长的一捺,一个标准的象形字,过去是有这个字的,因为现时的电脑已打不出这个字,只好用“不"字代替。笔者研读过同治十二(公元1873)年版《溆浦县志》,当在这部县志看到“七个不”这个地名时,眼睛一亮,同时又是一头雾水。因为在龙潭妇孺皆知的叫法是“七架櫈”。“七架櫈”就莫名其妙,权威的县志又把它写成“七个不”,就更是云里雾里了。今天听管业一说,顿时感到云开雾散,茅塞顿开,心里格外舒畅。由此可见当时编修县志的人是多么认真。
晒过两小时许,大家依然毕恭毕敬、轻拿轻放、小心谨慎地把家谱收起来,并接受曾任怀化市档案馆长多年的档案专家许业的建议,将放在一楼的家谱柜搬至二楼最好的房子,放置一些驱虫防霉的樟脑,严格按照档案保管保护“九防”(防水、防尘、防火、防盗、防虫、防霉、防鼠、防高温、防强光)措施保管家谱档案。传业理事长还打算购买几个档案专柜,改善家谱保管条件。同时,计划将现存的家谱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管理。好处有三:一是平时可阅读电子版,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翻阅家谱原件,从而使家谱得到最好的保护;二是电子版可以复制,有利传播、宣传;三是便于与各地谌氏和外姓氏交流家谱文化。
这是保存较早的家谱之一——嘉庆壬申(公元1812)年编修的家谱。
这是民国21年辑修的族谱一百一十一页登载的《谌氏宗祠位置结构图》,可非常直观地看出当年谌氏宗祠就已是位置显赫,规模宏大,功能齐全!从位置看,祠堂坐北朝南,背靠龙潭垴、百强寨,前旁一都河,可谓依山旁水;祠堂前一都河上有韩家桥直通梓坪、青溪垅;祠堂后龙潭垴上,自左至右,依次建有龙潭司署衙门,广福寺、龙潭汛(军营)、店、务本堂(谌氏私校)、三士堂(纪念龙潭谌氏三位武进士的建筑),远处是树山;右边自上而下依次标注的建筑是新屋院、题雁书屋、望远楼、六昌阁等,其中望远楼属著名建筑,为谌氏乡绅谌梅组织建造。同治《溆浦县志》就登载了绅士向淑俊撰写的《望远楼记》。文中写道:“阁在龙潭,邑人谌梅构”“若夫登临眺望,烟云隐见,若远若近,已成胜赏,直眉睫事耳奚远之云”;左边往上游半里许的深潭就是“龙潭”,再往前有穆公桥、岩板村、吴氏宗祠、崇实书院;祠堂三面由谌家院子环绕。从结构看,祠堂主堂四进大院,宽敞明亮,宏伟大气;戏台,堂院聚会,议事,祭祀,珍藏等功能一应俱全。祠堂西侧另建有习礼堂,专门用于传授、学习文化、武术之所。这在其他姓氏的祠堂是少见的。由此看出,这是一块富庶之地,是一块风水宝地,是龙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同治《溆浦县志》登载的绅士向淑俊撰写的《望远楼记》
这是民国谱上刊载的龙潭谌氏祖籍地江西高安五里谌著名的白兔塔和古井,里面有谌氏家族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民国谱上刊载的龙潭谌氏八景诗之——《诸葛古城》、《石公旧壘》
龙潭谌氏八景诗之——《柳坪春色》、《龙潭秋月》
龙潭谌氏八景诗之——《罗桥仙隐》、《东堡朝阳》
龙潭谌氏八景诗之——《旗山送青》、《乌峰叠翠》,龙潭谌氏八景,是龙潭谌氏聚居的八个宝地。山水优美,物华天宝,配以华美的诗章,突显龙潭谌氏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龙潭谌氏世代人文蔚起,人才辈出。
民国谱上刊载的龙潭谌氏分居乡村,其中记有谌田一支,为溆浦县二、五都地,离城六、七里许,离村北一百二十五里。这是水东银湖、联合的谌家院子,县政协谌主席就出生在这里;坪溪一支,为溆浦县二都地,在村北五十里,为经委原副主任业章出生地。由此可见,这两地谌氏至少在一百年前就迁徙到了这里。
家谱登载的《谌氏家训》内容非常丰富,受到时任溆浦县长杨帆的高度评价。为此,杨县长撰写了7600多字的论文《龙 潭 宗 祠 文 化 考 察——“谌氏家训”的现实意义》。他在论文中指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涉及方方面面的较为完整的家训。”“谌氏宗祠的家训,内容最为具体,最为丰富”,可称为齐家之道,都是教育和约束族众行为的。这也是谌氏子孙优秀品德之源。
眼前展现的谌氏家谱,笔者只是粗略一翻,就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是啊,谌氏家谱,透露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它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种历史文化,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包括教育世世代代要很好地保护它,学习它,传承好家谱精神,把祖国灿烂文化、家谱文化和谌氏美德发扬光大,弘扬万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