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龙潭村通海潭的故事:爱情与神灵的力量

2023-08-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47
转发:0
评论:0
龙潭村通海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相传有一个渔村和一对青年恋人阿谷和阿香。他们的爱情故事与村庄的财主、神婆和龙王之间展开,揭示了爱情和神灵的力量。

龙潭村通海潭的故事:爱情与神灵的力量

很久以前,龙潭村通海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据说,有人把一箩染了色的鸡毛放入潭中,竟然在东海的海面上找到了这些鸡毛。因此,这个潭因扑朔迷离的奇观而得名。

在龙潭村里,有一对小青年,男的叫阿谷,女的叫阿香。他们是青梅竹马,相互深爱。为了养活家人,他们经常到通海潭附近砍柴卖钱。每次疲惫时,他们会坐在通海潭边的一块大石上,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阿谷吹起竹笛,阿香则唱起山歌,享受着清贫生活中的快乐。

然而,龙潭村里的财主却横行乡里,欺压村民。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现世宝,但这个儿子却十分痴呆,他的言行无法无天,成为财主的心病。现世宝对阿香情有独钟,时常纠缠不休,使得阿香不得安宁。

财主与一位称为"插花瓶"的姘妇密谋,把阿谷推入通海潭,将阿香软禁在财主的阁楼。财主企图迫使阿香嫁给现世宝,但阿香坚决反抗,拒绝屈服。然而,阿香却无法逃脱束缚,大哭大闹却毫无效果。

阿谷的死让龙潭村惊恐不已。幸运的是,龙王得知此事后,决定帮助阿谷和阿香。经过一番准备,龙王在一个风雷交加的晚上前来救援。他们引发了风暴和洪水,让财主的家被毁。阿香趁乱逃脱,但阿谷已不幸失去了生命。

龙王不忍看着阿香孤独绝望,将一颗还魂丹放入阿谷的口中,使其起死回生。阿谷复活后,他与龙王一同商议拯救阿香的计划。龙王派遣龟婆前往人间,打探情报。

龟婆经历千辛万苦,成功探明情况并回报龙王。龙王与其他神灵商议后,决定共同行动,并请求玉皇帝和其他神灵的帮助。

在一天的晚上,龙王带领着众神灵发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行动。龙王向财主家喷水,风暴肆虐,将财主家彻底摧毁。阿香被解救出来,并与阿谷一同变化为小龙,生活在通海潭中,得到了自由和幸福。

村民们目睹了龙王的力量,认为是龙王在惩罚邪恶的人们,因此将通海潭改名为龙潭,以纪念龙王的神力和对善良人们的保护。

龙潭村通海潭的故事讲述了爱情与神灵的力量。阿谷和阿香深爱着彼此,通过龙王和其他神灵的帮助,他们战胜了邪恶力量,获得了幸福与自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白氏世仪世系(龙潭村)
六世:世仪(昭宗四子,生于大清道光己亥年公元1839年十月初二日寅时,系泸县忠信乡石所属小地名黄桷坡头屋基生长人氏,享年74寿,大限亡于民国癸丑年公元1913年七月二十日丑时,在泸县忠信乡龙潭里所属小地名岚上屋基,因病身故,葬落地名青龙嘴对面嘴嘴上为墓,立有碑记)•配张氏(生于大清咸丰辛亥年1851年六月初六辰时,系泸县忠信乡龙潭里所属小地名毛吉贝老屋基生长人氏,享年74寿,大限亡于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十月十五日未时,在泸县忠信乡龙潭里所属小地名花蛇沟屋基,因病身故,葬落地名中嘴上大坟坝坎上立坟为墓,立有碑记),所生四子二女,长子守辋,次子守先,三子守奎,四子守淮。七世:守先(世仪次子,生于大清光绪癸未年公元1883年冬月十三日戌时,系泸县忠信乡石所属小地名碾子G屋基生长人氏,享年63寿,大限亡于民国乙酉年公元1945年腊月二十日壬时,在泸县忠信乡龙潭里所属小地名琵琶田屋基因病身故,葬...
· 临朐乡村:九山镇花龙潭村
十里花村九里烟,龙潭泉涌万户间;亭台驿站聚粮下,小桥流水古槐天。沿潍九路一路驱车南行,一进入九山镇境内,我们便来到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花龙潭村。花龙潭村由明初花氏四兄弟立村,因村内有一泓清潭,村东有一龙王庙,取名花龙潭村。立村之时,兄弟四人种下槐树4棵,历经650年风雨,如今古槐高约20余米、胸径约2米、树冠近10米,依然枝繁叶茂,成为村民纳凉嬉戏的好去处,见证了花龙潭村沧桑变迁。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走进花龙潭村,房屋农舍鳞次栉比、整齐划一,道路宽敞明亮,小河清澈见底。近年来,花龙潭村以龙潭古槐为主题,投资500多万元,全面完成2.2万平方米户户通工程,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改造旱厕249户,“乡村颜值”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如今的花龙潭村,古槐龙潭,清隽怡人、灵韵慧中,俨然是一幅自然天成、秀美恬静的田园画卷。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基础上,围绕古村历...
· 虎窟龙潭
【成语】虎窟龙潭【成语】虎窟龙潭【读音】hǔkūlóngtán【释义】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出自】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 龙潭虎窟
【成语】龙潭虎窟【成语】龙潭虎窟【读音】lóngtánhǔkū【释义】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出自】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 龙潭谌氏宗祠
龙潭镇谌氏宗祠位于重庆酉阳县龙潭镇,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后又称“三士堂”,是为纪念清中叶谌氏连中三名武进士而得名。它和“崇实书院”都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是反映我国古代文武科举考试的实物,在这里陈列展出我国古代科举教育制度,对今人了解的借鉴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合理利用龙潭的古祠堂、古书院来开发龙潭的旅游事业是大有作为的。该宗祠规模浩大,建筑宏伟、装饰华丽的一所宗祠。宽敞的大门广场石狮雄踞,五彩缤纷的牌楼布满泥塑和壁画。前厅瓦面屋角多用彩色泥塑装饰,泥塑多为龙、凤、麟、鳌、鹤、狮等吉祥动物为题材。前厅戏台藻井为重叠卷棚,形状如一个巨大彩色蘑菇。戏台两侧为厢房,中为享堂,亦称祭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堂上悬挂多幅匾额和画幅,其中的二十四孝图至今历历在目,其中的行孝故事让人看了深受启发;后厅是供奉祖先神主的地方。整个宗祠建筑宏伟,布局有序。前厅戏台(又称“万寿台”)是高台戏演出的地方,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