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有中国大使会见菲副外长 表明中方立场;古有郑和下西洋七次,明朝辉煌的远洋航海;无不展现中华名族欣欣向荣历程

2023-08-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38
转发:0
评论:0
在明朝时期,郑和作为著名的航海家和军事将领,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开展了壮丽的远洋航海活动,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机会。以下是对这段历史记录的整理和概述:

今有中国大使会见菲副外长 表明中方立场;古有郑和下西洋七次,明朝辉煌的远洋航海;无不展现中华名族欣欣向荣历程

新京报讯 据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2023年8月7日,黄溪连大使会见菲外交部副部长拉扎罗。

黄大使阐述了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介绍了近期仁爱礁事件原委,强调一段时间以来,菲方一再采取破坏既有共识、挑战管控现状的单方面行动。为预防海上意外事件,中方通过多渠道向菲方一再表达严正关切。菲方不顾中方的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派出船只冲闯仁爱礁附近海域。在此情况下,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应,中国海警依法实施适度措施。

黄大使强调,今年初,两国元首就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达成重要共识。希望菲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停止一切单方面行动,避免局势升级甚至失控。采取炒作战术和引入第三方势力不仅于事无补,只会使事态更加复杂化。中方已多次向菲方建议就如何管控仁爱礁局势进行商谈,这充分体现中方管控仁爱礁局势的诚意。中方一直在等待菲方反馈,希望双方尽快启动商谈,共同维护有关海域和平与安宁。

今有中国大使会见菲副外长 表明中方立场;古有郑和下西洋七次,明朝辉煌的远洋航海;无不展现中华名族欣欣向荣历程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历时约两年,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据记载,第一次下西洋船队的规模庞大,共有27,800人参与。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再次出发,途经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期间在锡兰山迎请佛牙,并随船带回中国。第二次下西洋历时约两年,于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船队规模为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郑和的第三次下西洋以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为主要目的地,回国途中访问锡兰山,历时约两年,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郑和进行了第四次下西洋,首次航行至东非的麻林迪,经过阿拉伯半岛,历时约两年,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还带着中国赐予的“麒麟”(长颈鹿)返回。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郑和展开了第五次下西洋,途经泉州,抵达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和麻林等国家,历时约两年,于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郑和开始第六次下西洋的航程,目的地是榜葛刺(孟加拉)。途中遭遇大风,但在船中人员的祈祷下,风势突然平息,航程安全,历时约一年零半月,于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郑和启程进行了最后一次下西洋。然而,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据记载,第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为27,550人。

这七次下西洋的远洋航海活动,使明朝扩展了对外贸易和外交的渠道,推动了中国与亚洲、非洲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通过郑和的航海活动,中国在当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国家之一,展示了明朝的威严和海洋实力。然而,在明成祖去世后,由于新君对经济困难的考虑,下西洋的行动被停止了。

明朝七次下西洋的辉煌历程,体现了中国在海洋事务中的强大和自信。这段历史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航海资料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1433),回族,原姓马姓何,外号三宝,又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宝山乡志代村人昆阳街)。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呢?郑和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骄傲。郑和西洋使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技术先进、范围广泛的洲际航行。这比哥伦布远航美洲大陆、比达伽马绕好望角远航印度早87年。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郑和下航期间的造船、天文航海、地质航海、季风应用、航海气象预报技术和航海知识,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的巅峰,也是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里程碑。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何在?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
· 郑和下西洋简介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简介: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
· 明朝航海家郑和简介郑和七下西洋为了什么?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这一壮举让郑和在历史上留名。本文揭秘明朝航海家郑和简介。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剌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由于郑和的祖父、父亲都到过教圣地麦加,因此他从小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时,还是小孩子的郑和被俘虏,而当时很不幸被净了身,入宫做了宦官,由于他跟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因而被赐姓郑,累升至“内官监大监。永乐三年(1405年),与王景弘等出使西洋(今加里曼丹至非洲间的海洋),率领士卒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