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始祖造父与鲁山的不解之缘
据史书记载,造父是西周时期的马术高手,周穆王封他为御马官,专管天子的车舆事务。在徐偃王叛乱平定中,造父立下了大功,为此周穆王赏赐了山西洪洞赵城给他,并赐地为姓,从此被世人尊为赵姓得姓始祖。
然而,造父的墓被发现在河南鲁山,与他的得姓之地并不相符。为什么造父的墓会出现在鲁山呢?
据考证,造父是以其马术技艺闻名于世的,他精通识马、御马之术。他曾师从泰豆氏学习,精通识别、驾驭马匹。一次,造父游历于潼关,得到了六匹骏马。当时天子的车riages需要八匹统一品种、毛色纯种的骏马。得知潼关东南山中有桃林产出名马的消息后,造父决定深入桃林寻找良马。最终,他在桃林中找到了两匹优良的马匹,与之前的六匹合为两乘,回到周穆王那里。这次选马的桃林位于河南鲁山县尧山镇周围,与赵姓的得姓起源地并不相近。
造父功成名就后,年老力衰,他萌生归隐之念,并向周穆王请辞。周穆王既感念造父之功又与他情谊深厚,不忍他离去,便命令造父放马于鲁山的桃林。为此,造父带着周穆王赠送的八匹宝马来到鲁山的宽步口,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在宽步口一带放马,形影不离。造父将自己对马术的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人,深受乡邻喜爱,被尊称为“马王爷”。
为了纪念造父,乡亲们将其供奉在宽步口的白云寺中,称之为“马王爷”。白云寺前身为商周时期的小庙,供奉伏羲氏和造父。后来,寺庙进行了扩建,并加入了佛教始祖如来的塑像。直到今天,乡亲们每年都会前来白云寺祭拜造父,香火不断。
造父与赵姓的不解之缘,使他的墓葬最终被发现在鲁山的宽步口。这里有一处被当地人尊称为“大赵老嘴”的山峰,也被认为是造父的葬地。造父墓四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绿水长流,是一处风水宝地。为了表达对造父的怀念之情,当地人将其称为“马王爷”坟。至今,这个故事被当地人代代相传,鲁山桃林的造父文化逐渐兴起。
赵姓始祖造父与鲁山的不解之缘,不仅彰显了造父在马术方面的才华与贡献,也展现了他与当地人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和睦关系。通过造父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赵姓源流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