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历史背景下的杜甫游黄山之旅

2023-07-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5
转发:1
评论:0
古代黄山作为一处壮丽的山水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杜甫便是其中一位!

“登黄鹤楼, 西望烟霞浩渺。 黄山楼阁锁青山, 青山峻极, 碧水长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历史背景下的杜甫游黄山之旅

杜甫生于唐代盛世,他的一生历经战乱和不安定的时期,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一直贯穿于他的诗作之中。

黄山作为壮丽的山水胜地,吸引了杜甫前来游览,他的一些诗作中记录了他在黄山的见闻和感受。

据史书记载,杜甫游黄山的记录主要出现在他的诗集中的两篇诗中——《奉赠韦左丞丈二美人》和《登黄鹤楼》。这些诗作以李白的登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杜甫对黄山的描绘,展示了他对黄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苦难的反思。

历史背景下的杜甫游黄山之旅

在诗作《奉赠韦左丞丈二美人》中,杜甫写道:“群山何盘盘, 隐隐飞嵌空。”他用“群山”形容黄山的壮美,并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隐隐飞嵌”,使人感受到山峰的高耸和云雾的流动。他将远山的景色作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离乡背井的苦闷之情。

另一首诗作《登黄鹤楼》中,杜甫以登上黄鹤楼为引子,描绘了黄山的壮美景色。他写道:“行到中庭数花朵, 拂动情怀谁与度?”他把登黄鹤楼和观赏黄山景色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黄山壮丽景色的向往。

黄山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这里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这些景色激发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黄山作为青山绿水的一部分,为杜甫提供了灵感和启迪,促使他创作出众多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同根同源:程氏后人黄山寻根之旅
位于屯溪区篁墩村的程氏祖墓,是徽州程氏的显祖程灵洗的墓园。程灵洗生于徽州篁墩,在梁陈时期因在平定侯景之乱等战争中屡立战功,死后获谥号忠壮公。6月27日,墓园迎来了一批来自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五十多位程氏后人,开启大陆的寻根之旅。建宗祠、修族谱,家族观念自古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程氏,徽州的大姓望族之一。如今,程氏后人已从徽州走向了全球。为了维系家族,程氏后人成立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这次,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程氏后人,也正是通过宗亲联谊会了解到自己的祖宗发祥地。今年80岁高龄的程道中,1950年从福建移民马来西亚,如今60多年过去了,通过族谱他只知道祖上是从河南固始迁往福建。这次通过宗亲会了解到原来家族是从徽州走出去的。“慎宗追远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延续、传承。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爱国,我觉得爱祖国首先要从爱祖开始。”程道中说,这次通过宗亲联谊会来追寻自己的根,很有意义。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
· 同根同源:程氏后人黄山寻根之旅
位于屯溪区篁墩村的程氏祖墓,是徽州程氏的显祖程灵洗的墓园。程灵洗生于徽州篁墩,在梁陈时期因在平定侯景之乱等战争中屡立战功,死后获谥号忠壮公。6月27日,墓园迎来了一批来自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五十多位程氏后人,开启大陆的寻根之旅。建宗祠、修族谱,家族观念自古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程氏,徽州的大姓望族之一。如今,程氏后人已从徽州走向了全球。为了维系家族,程氏后人成立了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这次,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程氏后人,也正是通过宗亲联谊会了解到自己的祖宗发祥地。今年80岁高龄的程道中,1950年从福建移民马来西亚,如今60多年过去了,通过族谱他只知道祖上是从河南固始迁往福建。这次通过宗亲会了解到原来家族是从徽州走出去的。“慎宗追远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延续、传承。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爱国,我觉得爱祖国首先要从爱祖开始。”程道中说,这次通过宗亲联谊会来追寻自己的根,很有意义。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
· 游客爬完黄山下楼梯走出“丧尸步”,古代黄山叫什么?
近日,一位网友将游客下黄山的视频发上网,游客从黄山下来之后纷纷走出了“僵尸步”。黄山有四绝、三瀑、两溪流。每年都吸引各地的游客前往。古人是怎样称呼黄山的?跟着小谱来看看吧。黄山在古代叫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图源网络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在古代各个朝代中也都或多或少有关于黄山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黄山的历史发展。秦汉时期,古人就已经在黄山处隐居。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后来,各朝代逐渐在黄山建造寺庙。南朝宋元嘉年间,东国(今朝鲜)僧在黄山钵盂峰下建新罗庵,为佛教传入境内之始。唐开元十八年(731年),佛教志满法师在黄山白龙潭旁建寺院,北宋时期赠敕名祥...
· 齐鲁文化―杜甫宴游与济南历下亭兴衰
一朝宴游天下知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在历下亭参加了一个由官员和名流组织的宴会。宴会上最尊贵的客人是文章、书法誉满天下的北海郡太守李邕。名士雅集,宴会游赏,杜甫当即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正像泰山因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昂首独尊那样,毫无疑问,济南历下亭名播四方也主要擅美于杜甫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经专家考证,杜甫当年在山东的游历情况已经大致梳理清晰:杜甫的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弟弟杜颖曾任齐州(即济南)临邑的主簿,省亲与漫游相结合,杜甫青壮年时期曾两次游历山东,并在现今的泰安、济宁、济南三处留下了十篇诗作。其中在济南作诗三首,巧合的是,这三首诗都是登亭写景抒怀之作,题目都有“亭”字。杜甫...
· 杜甫游江南:或导致他735年科举的失败
唐开元十八年(730),杜甫有过一次短暂的漫游——郇瑕之游。这一年,河南洛阳的洛水泛滥成灾,房屋倒塌,河里的船只沉溺了不少,就连坚固无比的永济桥都给冲垮了,严重的水患让杜甫第一次出了趟远门,去了郇瑕,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猗县一带。然而,这次因为天气原因而去避灾的出行,留存下来的信息除了他在那里结识了韦之晋与寇锡,其他的踪迹无从详考。第二年,也就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刚过弱冠之年的杜甫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漫游:网络配图吴越之行。杜甫刚刚举行完成人礼,时任兖州县令的父亲杜闲不但没被“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古训束缚,而且鼓励杜甫辞亲远游,他甚至在杜甫临行前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说,到了南方一定要抽空拜访两个人,一个是杜甫的叔父杜登,另一个是杜甫的姑丈贺撝。就这样,20岁的杜甫怀揣一颗梦想飞翔的心,意气风发地上路了。唐代诗人杜甫(712-770)的一生,除了几次短暂的为官生涯之外,大部分时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