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敦煌莫高窟沙尘暴治理措施对应对当下北方频繁的沙尘天气有何启示?

2023-03-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57
转发:0
评论:0
莫高窟地处沙漠地带,因此其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内容一直都在受到风沙和沙尘的侵蚀,自敦煌研究院成立之后,研究人员和相关风沙治理专家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治理风沙的努力。近日北方各地沙尘天气严重,各地可以借鉴莫高窟的防治经验来制定符合本地的防治措施。

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石窟文化举世闻名,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研究更是发掘出了它的深层内涵。敦煌石窟文化艺术主要集中于汉代,地域上大体包括今天的敦煌市和玉门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总面积约3.12万平方千米。敦煌市地势南高北低,市区位于党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敦煌大部地区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少部地区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敦煌莫高窟沙尘暴治理措施对应对当下北方频繁的沙尘天气有何启示?


莫高窟自前秦开凿以来,历经中华大地改朝换代的风风雨雨,记载了许多先民留下的足迹,尤其是为消失的沙州回鹘和西夏王国提供了实物见证的数量丰富的西夏供养人和回鹘的画像、佛教绘画及民族文字、题记等。


然因为莫高窟地处沙漠地带,因此其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内容一直都在受到风沙和沙尘的侵蚀。自敦煌研究院成立之后,研究人员和相关风沙治理专家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治理风沙的努力。

1990年,敦煌研究院与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合作,对莫高窟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强度进行专题研究。在天然植被覆盖率不到2%的莫高窟地区,根据敦煌研究院前几年的观测,危害石窟的积沙主要来自砂砾质戈壁段的就地起沙。

因此在砂砾质戈壁地段,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进行碎石压沙—在沙上铺一层碎石,于是沙在碎石上很难沉积。

另外,在鸣沙山的西部,研究人员从2002年起就开始在沙山上铺埋固沙的麦草方格。2008年,“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风沙防护工程”开工。至2011年基本完工。据实测,在流沙上设置麦草方格沙障后,风速降低5%(2米高度),输沙量减少63%。

敦煌莫高窟沙尘暴治理措施对应对当下北方频繁的沙尘天气有何启示?

这样的防沙带基本可以控制就地起沙。但于整个库木塔格沙漠而言,这两条只有2公里长、1.5米高的防沙带作用并不大,因此还需要两道防护林,大泉河的水现在全部用来灌溉约18公顷的莫高窟绿化带。人工渠将水引入树林中,穿过桥底往下游干涸的河面流去,然后完全消失在戈壁中。

由此,对莫高窟的风沙防治形成了“碎石压沙——麦草方格固沙——防护林防沙”的层级模式,不论是就地起沙还是从远处吹来的沙尘暴都可以有效防止,并且同时还可以起到绿化环境逼退沙线的作用。这一系列措施都对莫高窟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效果。


近日北方各地沙尘天气严重,各地可以借鉴莫高窟的防治经验来制定符合本地的防治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沙尘暴蓝色预警:多地有扬沙或浮尘,古人如何应对沙尘暴天气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日夜间至4日,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先后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局地有沙尘暴。现在的防沙尘暴天气的具体做法在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人身安全,既要用口罩、面纱等物品保护好眼睛和呼吸道;开车出行也要控制速度,避免受可见度的影响。第二是财产安全,家中要注意关门关窗,室外物品也应该妥善安置,对于易被摧毁的临时棚屋也要再次加固。图源网络现在已经有了各种途径去减少沙尘暴带来的影响,那古人是怎样应对沙尘天气的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形成原因古人并没有“沙尘暴”这个概念,古人根据龙卷风到来,只能看到一片黑吞噬了万物,所以就把沙尘暴当做是一条黑龙。他们认为这是上天给的惩罚。古人还会到寺庙去祈求上天不要伤害他们。根据地理来分析,沙尘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我国北方处于西伯利亚季风的风口,所以冷空气...
· 沙尘天气再袭多地,古人眼中的沙尘暴是怎么样的?
今年沙尘天气非常多,就京津冀地带已经遭遇8次沙尘暴,同比往年高出很多。沙尘暴是沙尘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的沙尘,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而沙尘暴这种天气自古就有,那么古人眼中的沙尘暴是怎么样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关于沙尘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记载,古人一般称其为“黄雾”、“天雨土”、“雨黄沙”、“雨土覆地”和“土雾四塞”等。在古代,将风后降尘称为“霾”,《诗经》注释中称:“终风且霾,传霾雨土”。《尔雅》曰:“风尔雨土曰霾”。“终风”、“风尔”讲的都是风后降尘的天气现象,由于古代扬沙降尘天气不时发生,因此“霾”就成了这一天气现象的专称。我国最在关于沙尘暴活动的文字记载是在《竹书纪年》中:“帝辛五年,雨土于亳。”古人眼中沙尘暴的出现并非一件好事,比如在《汉书·五行志》中提到,在汉成帝时期的某一年,许多外戚被分官进爵,其中有五个人被封侯了,结果...
· 沙尘暴
定义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指引,沙尘现象被界定为一种不稳定强气流卷起沙尘导致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以能见度区别为四类。能见度降至十公里或以上的被称为尘雾,十至一公里为之吹尘。一公里或以下,二百米或以上为之沙尘暴,最后二百米或以下的能见度的沙尘现象为之严重沙尘暴。形成原因根据观测,当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每秒刮30米(11级风力),那么粗沙(直径0.5–1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釐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黏粒(直径<0.005毫米)则可飞到1.2万公里的高空[1]。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以及外蒙古地区是亚洲沙漠和沙砾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以上,浩瀚的沙海提供沙尘暴源源不绝的沙源。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
·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强风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沙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
· 北方再迎大范围沙尘,历史上有关于沙尘天气的记载吗?
3月以来的第三轮沙尘天气目前正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本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等地将先后出现沙尘。沙尘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那么历史上有关于沙尘天气的记载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沙尘天气的记载了,古人对沙尘天气多称为“霾”,比如“大风霾”、“沙霾”、“尘霾”等等。历史上第一次被记载的沙尘天气应该是在《汉书·成帝纪》中,其记载了建始元年“夏四月,黄雾四塞”。而在《汉书·五行志》中对于沙尘天气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这是西汉时期长安一带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情况。图源自网络另外在《汉书·五行志》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于沙尘天气的描述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