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山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早,古人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2023-03-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93
转发:0
评论:0
​据睡眠报告显示,山东人的平均上床睡觉时间为晚上10点31分,居全国之首。在睡眠健康理念中,倡导早睡早起少熬夜,睡眠于身体而言是与饮食并列重中之重。我国古代为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基本的作息规律,古人具体的作息时间与现在相比有何差异?小谱答疑上线啦!

据睡眠报告显示,山东人的平均上床睡觉时间为晚上10点31分,居全国之首。在睡眠健康理念中,倡导早睡早起少熬夜,睡眠于身体而言是与饮食并列重中之重。我国古代为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基本的作息规律,古人具体的作息时间与现在相比有何差异?小谱答疑上线啦!


古代时辰的表述与现在不同,小谱想给大家先讲解古代时辰与现在时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明白古籍中关于睡眠时间的相关记载。古代有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对应的时间为:子(23时-1时)丑(1时-3时)寅(3时-5时)卯(5时-7时)辰(7时-9时)巳(9时-11时)午(11时-13时)未(13时-15时)申(15时-17时)酉(17时-19时)戌(19时-21时)亥(21时-23时)。


山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早,古人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图源网络


由于古代照明设施并不完备,所以古人的作息时间基本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差无几。从具体的时间来说,古人睡觉时间是在亥时,即21时至23时之间。亥时自汉代起即被称为“人定”时分,人定即人静,也称“定昏”。就单从古人的作息时间来看,是顺应中医学中的各脏器代谢的规律的,在很多医学古籍中也都有记载。


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亥时三焦通百脉,此时睡觉,身体处于平稳状态,百脉俱静,工作了一天的器官可以在此时养精蓄锐。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其著作《五杂俎》中记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谢肇淛也认为子时后熬夜会“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也就是表明,熬夜会使身体透支,气血两亏。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中曾出土过一批汉代竹简,其中医书《十问》记载了:“一夕不卧,百日不复。”这句话的意思是,熬夜一天需要用一百天来恢复,可见熬夜的伤害之大。


山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早,古人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图源网络


好的睡眠不仅由早睡组成,还需要解决失眠等大的睡眠问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称其为“不卧”、“不得卧”、“不能卧”,是现存医学文献中关于失眠的最早记载。在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一个治疗失眠的方子,对于其疗效是这样记载的:“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这个方子就是半夏秫米汤,主要原料就是半夏和秫米,有安神、化痰、去湿疹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失眠造成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不过半夏中含有一定的毒素,多以需要遵医嘱。


明代陈继儒在《珍珠船》里也曾说:“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则枯。”可见睡眠对身体是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少玩手机,早点睡觉。

(族谱网:www.zupu.cn

山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早,古人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作息时间表是怎样的?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2.上午7:00——9:30早膳;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住在旁边的寿康宫、寿安宫。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崇。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养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请安”,要出吉祥门,乘坐两人抬的轿子,经西二长街、出启祥门。乾隆当了太上皇,嘉庆皇帝请安的内容便多了一项。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
· 古人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对当代人有何借鉴之处?
古人一般都有很规律的作息时间,卯时起酉时睡。那你知道这么规律的作息对身体有什么益处吗?中国的农历表是非常科学的,古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一年分十二个月,四个季节,即365天多,这是是相当精确的了。一天十二个时辰(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分别用12属相来表示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的分配分别为:子(23点至1点)、丑(1点至3点)、寅(3点至5点)、卯(5点至7点)、辰(7点至9点)、巳(9点至11点)、午(11点至13点)、未(13点至15点)、申(15点至17点)、酉(17点至19点)、戌(19点至21点)、亥(21点至23点)。子午流注(中医说最佳作息时间)“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
· 中国最早的家谱是怎样的?
中国最早的家谱在先秦时期就已初具模型,此时的家谱处于始创阶段,体例相对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就表明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儿氏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连接,特征是按父子、兄弟先后排列儿氏家族的十一代十四个人名。周代谱牒著作的体例也大致类似。例如《世本》记载周先公世系的特征是:“后稷生不窑为昭,不窑生鞠陶为穆,鞠陶生公刘为昭,公刘生庆节为穆。”和儿氏家谱的体例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叙述的方式上,将儿氏家谱以父子、兄弟为次序换成了以昭穆为次序。在已经出土的所有甲骨文中,与家谱有关的只有三片:一见于《殷契卜辞》第209片甲骨,一见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骨,一见于《殷虚文字乙编》第4856片甲骨。它们真实地纪录了倪氏家族...
· 古人重视牙齿保健:最早洁具是杨柳枝
现代人大多懂得牙齿保健的重要性。其实,关于口腔、牙齿的清洁、美观、疾病、保健,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籽儿一样整齐洁白。反之,牙齿参差不齐则被视为龃龉,咬合不齐者被称为龊,排列不齐者被称为龇,不平整者被称为龋,均视之为病态。由此可见,古代的人们对于牙齿健康是十分重视的。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么来的。1954年的考古发掘,从公元959年的辽代墓葬土的两把骨质牙刷柄,就足以说明,中国使用牙刷洁齿,少说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孔两行,上植马尾。...
· 古人重视牙齿保健:最早洁具是杨柳枝
现代人大多懂得牙齿保健的重要性。其实,关于口腔、牙齿的清洁、美观、疾病、保健,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籽儿一样整齐洁白。反之,牙齿参差不齐则被视为龃龉,咬合不齐者被称为龊,排列不齐者被称为龇,不平整者被称为龋,均视之为病态。由此可见,古代的人们对于牙齿健康是十分重视的。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么来的。1954年的考古发掘,从公元959年的辽代墓葬土的两把骨质牙刷柄,就足以说明,中国使用牙刷洁齿,少说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孔两行,上植马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