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全身长满脓疱,古人如何治疗感冒?
近日流感严重,一位女士出现了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然后就到药房买了7种感冒止咳的药,将这些药混合吃了1天后,这位女士的面部就有些红肿了,到了第二天就更加严重,后到医院,医生查看后表示其是因为混吃7种感冒药致使重症药物过敏。最近天气越来越冷,是很容易感冒的,现代人对于“感冒”这个词并不陌生,如果现代人感冒了,可能会主动去药店买一些感冒药来服用,要是严重的就去医院看,只是古代可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那么古人如何治疗感冒?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
图源自网络
感冒在古代称之为“伤风”或“风寒”。其中风寒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风和寒结合所引发的病症,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讲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简单来讲,如果患上风寒,人的汗毛和毛发就处于直立的状态,皮肤的毛孔就会紧闭,身体就会发热。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等,这与我们现在的感冒有点相似,但又有一些不同。
现代的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而古人常说的偶感风寒是指风寒感冒。对于治疗这种风寒感冒,古代的医疗技术肯定不像现代这么发达,但也会有当时的治疗方法。
图源自网络
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对风寒这一病症的治疗方法:“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其中的四逆汤主要是由附子、干姜和蜜制的甘草煎制而成;另外还有桂枝汤,桂枝汤在《伤寒杂病论》是出现过很多次的,可以说是《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方”,桂枝汤主要的成分是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对于得风寒时,发热出汗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饮麻黄汤,一般是出现头疼脑热,身体腰痛骨节痛的时候,可以选择麻黄汤。
图源自网络
虽然上述的几个都是治疗风寒的药方,但是每个药方针对的症状不同,使用的方法是肯定是有区别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服用,不可滥用。当然了除了药物治疗外,古代还有艾灸和刮痧治感冒。
总得来说,古代如果感冒生病了,一般是进行针灸,喝草药,可能会通过食疗食补的方式,另外就是请郎中看病。(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