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袋销量激增超200%,古代有没有热水袋?
随着冬天的到来,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的目光投向了相对便宜的热水袋,羽绒被等“不插电”的取暖产品。如今冬天,人们的取暖设备要方便很多,取暖设备也多了很多,像是热水袋就更加常见了,那么古代有没有热水袋呢?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图源自网络
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热水袋了,当然那个时候的热水袋其实是汤婆子。汤婆子,又被称作"汤捂子"、"锡夫人"、"汤媪"、"脚婆"、"锡奴"、"烫婆子", 它既可以踩在脚上取暖,也可以在外面裹上棉布,然后放到被窝里面取暖。汤婆子是在宋朝的时候被广泛使用的,其主要是用一种种铜、锡或者瓷器制成扁形瓶或者南瓜形状,在上方开一个带螺帽的小口子,放有厣子,防渗漏。这就是古代版的热水袋,当热水从口子里面灌进去的时候,再放入被窝里面,躺上床的时候可以想象被窝的温暖。
汤婆子对于古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宋朝黄庭坚《戏咏暖足瓶》的“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宋代顾逢的《汤婆子》“皤然一器微,有用在冬时。永夜寒如许,孤衾暖不知。”;明朝瞿佑《汤婆》的“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等等从这些古诗当中可以知道,汤婆子对于古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人气也比较高。
图源自网络
汤婆子一般是暖脚的,或者是暖被窝的,所以除了汤婆子外,古人还有一个容易携带的取暖工具,那就是手炉。手炉要比汤婆子小,还要精致很多,它的作用就很像现在的暖宝宝。关于手炉的历史渊源就非常多了,大致上都是说源于隋朝。到了中唐时期,手炉就已经成为了官宦人家中的常用物品,宋代时,城市里还会设有香药局,会售卖手炉需要使用的炭饼,然后到了北宋年间,手炉就已经成了寻常人家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了。
到了明清时期,这手炉更是受到大家的欢迎,并且手炉已经成为了常备的暖手神器。手炉主要是由黄灿灿的铜制造而成的,里面放着炭火,然后捧在手心里,可以藏进袖子里,所以手炉的造型是有很多的,像是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的,另外为了散热的效果,工匠们在这手炉的盖子上面也是挖空心思了,炉盖要镂空雕刻,另外还要保证精致美观,所以看古代的手炉盖,可以发现很多精致的纹形,例如五蝶捧寿、梅兰竹菊等等。
图源自网络
在古代的冬天,手上捧着一个小巧精致的手炉,晚上在被窝里面放上一个汤婆子,也能让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温暖吧。(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