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婚俗改革:随礼不能超50,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

2022-09-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22
转发:0
评论:0
近日,在某地提倡结婚零彩礼,要求红白事除亲属外,本村乡亲随礼不建议超过50元。现在马上就要国庆了,肯定有很多人结婚,这个时候就要讲到这份子钱了,那么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随礼其实也被称之为随份子,是一个婚姻礼俗,一般就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照约定的数额出钱,然后作为贺礼交付给将要结婚的男女。而关于这随礼,其实早就有了,像是在《礼记》中讲到一个故事,当时阳虎给孔子送了一只烤乳猪,最讲究礼法的孔子只能提着礼物去季府回礼。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古代有随礼这一说法。当然了,古代的随礼主要还是以婚礼为主,古人结婚的时候是有一套程序的,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六礼,在这六礼当中有一个环节是“亲迎”,通俗来讲就是主人家要办婚宴招待亲朋好友,然后亲朋好友会送上一份贺礼祝贺。虽然古人有随礼这一说法,但其实并不是很提倡的,《礼记·郊特牲》中就讲到“婚礼不贺,人之序也”,也就是说...

近日,在某地提倡结婚零彩礼,要求红白事除亲属外,本村乡亲随礼不建议超过50元。现在马上就要国庆了,肯定有很多人结婚,这个时候就要讲到这份子钱了,那么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婚俗改革:随礼不能超50,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


图源自网络


随礼其实也被称之为随份子,是一个婚姻礼俗,一般就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照约定的数额出钱,然后作为贺礼交付给将要结婚的男女。而关于这随礼,其实早就有了,像是在《礼记》中讲到一个故事,当时阳虎给孔子送了一只烤乳猪,最讲究礼法的孔子只能提着礼物去季府回礼。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古代有随礼这一说法。


当然了,古代的随礼主要还是以婚礼为主,古人结婚的时候是有一套程序的,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六礼,在这六礼当中有一个环节是“亲迎”,通俗来讲就是主人家要办婚宴招待亲朋好友,然后亲朋好友会送上一份贺礼祝贺。虽然古人有随礼这一说法,但其实并不是很提倡的,《礼记·郊特牲》中就讲到“婚礼不贺,人之序也”,也就是说当子女结婚的时候,婚礼是不宜庆贺,而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来看,在先秦时期这民间确实是没有大操大办的记载。


婚俗改革:随礼不能超50,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


图源自网络


不过后来随着王公贵族率先在婚礼上奏乐,送礼,因此民间的婚礼随礼的风气也就慢慢开始了。在元代的时候,有随礼的习俗,元代的官员胡祗遹在《论农桑水利》中这样记述:在官场上,有时会直接从每个人的工资中扣除“份子钱”,不过后来朝廷就规定了,这随礼不能从工资扣除,并且还形成了法律条文。


婚俗改革:随礼不能超50,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


图源自网络


而真正开始随份子钱,应该是从明代开始。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发布了一条榜文,其中讲到“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伤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贫窘,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每里百户,便是百贯,每户五贯,便是五百贯。如此资助,岂不成就。日后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轮流周给”。意思就是说,谁家没有婚丧嫁娶等需要花钱的事情呢,日后如果村里有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那就互相照应一下。如果说哪家人结婚了,那每家每户都出一贯钱,如果每户都出一贯钱,村里要是有100户,那岂不就是五百贯。而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的这篇榜文,被认为是份子钱的起源。


总得来说,古人结婚随礼确实有着一说法,当然可能古人给的不一定是钱,也有可能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但无论是什么,其实这都是一种祝福。(族谱网:www.zupu.cn


婚俗改革:随礼不能超50,古代结婚有随礼这说法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举办婚礼都要随礼金,你知道是怎么传承来的吗,有哪些深刻的意义?
一、随礼金的起源和传承随礼金的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婚礼文化。在古代,人们通过赠送礼物来表达对婚礼的祝福和庆贺。随着时间的推移,礼物逐渐演变成了现金,并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习俗。这个习俗传承至今,并成为了中国婚礼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历史角度来看,随份子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而是在明代朱元璋的教民榜文中首次出现。这份榜文提倡乡里人民在婚丧嫁娶等重要事件中互相帮助,轮流支援,从而形成了一种互助基金的制度。这也说明了随份子的本质是一种互助行为,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形式。从文化角度来看,随份子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文化和人际交往的价值观。在婚礼、葬礼等红白喜事中,古代中国,礼物作为一种表达敬意、尊重和情感的方式,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士与尊者相见时,必须携带礼物,称为“执挚”,以示敬意。而在宋代社会世俗化的过程中,礼物馈赠也具有了更多的意义和功能。《梦华录》中,顾老六送给赵盼儿...
· 女子旅游遇婚宴随礼200元吃席,古代婚宴会随份子吗?一般会随多少?
两姐妹在旅游的过程中偶遇新人婚宴,抱着能吃到很多当地美食的想法,两姐妹在询问新人意见之后参加了宴席,并与新人成为了朋友。这一见闻比较新奇,但也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古代婚宴也会有随份子这一说吗?他们随份子也都是随钱吗?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古人成婚,亲朋好友随份子也是常有的习俗,但是这个习俗并不是婚俗开始的时候就有的。而且古代各时期随份子的分量和种类是不一样的。就拿先秦来说,那时候是不提倡随份子的。图源网络《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婚礼不贺,人之序也”。这是因为古代的人均寿命短,基本上子女成婚的时候,父母已经算是到了暮年,所以这时候就不适宜大肆庆祝。正所谓“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夜不举乐,思嗣亲也”也就是说不仅不送礼,连奏乐都不行。(族谱网:www.zupu.cn)但是成婚毕竟是个喜事,来往宾客也不可能空着手去吃宴席,所以古人会选择送些实用的东西。比如西汉的赵飞燕转正成为...
· 古代中国有星期这一说法吗?
有的,不过与现在的一星期计算日期不同干支记日法60日为一周期用天干地支组合来记日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
· 这六种人不能入族谱?你认同吗?
族谱,不仅是记录一个家族的世系变迁,也是家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所以在编修族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真实和正确性以及史料的价值性。家谱也是一样,除了详细记录世系关系和家族历史外,还肩负着教育后辈的责任,所以要制定严格的编制规则。限制入谱人员,比如,一些品行不端或者犯过罪的家族中人就不能列入族谱。今天,小谱再给大家介绍六种不能入族谱的族人。1、背弃先祖水有源,人有祖;敬祖尊宗,人皆行之。如果不尊重祖先、不孝敬父母、随便改姓氏,这种人不得入家谱。所谓祖为身之所自出,有祖而不敬是弃之也。就是这个道理。2、背叛君王君臣之义同与天地,背君者不祥。凡有藐视王章干明犯义者直与州党同律。大逆无道者、欺君蠹国虐害及下民者、为书吏舞文连累宗族者都不能列入家谱。3、违法犯罪五刑之属三千而罪大者不赦,三尺凛凛自干宪典,国法之所不荣,即为家法之所必弃。巨恶已经大辟者、绞六点刖者、无故将妇人缢死图赖者都会被家谱...
· 为什么古代同姓男女不能结婚?
同姓不婚,是中国传统的婚姻禁忌,指相同姓氏的男女不能通婚。同姓不婚是周代实行族外婚时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同姓结婚可能造成后代畸形或不育。但同姓结亲在贵族中仍然时有发生。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同姓可以通婚。至唐代,又开始禁止同姓结婚。宋代也沿用唐律。明、清后逐渐消亡。一、同姓不婚包含哪些情况?在唐朝,同姓不婚被列入法律。《唐律疏议》规定,男女同宗、共姓、声同字别均禁止结婚。同宗,是指有着相同祖先而谱牒依然保存完好的一群人。虽然他们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有了不同的姓氏,但仍被视为同姓,禁止通婚。共姓,是指同宗且姓氏相同的人,或者不同宗但姓氏相同的人。若是买妾时不清楚其姓氏,还需进行卜卦确定,即使卜得的姓氏与实际不同,仍被视为共姓。声同字别,指读音相同的姓氏,比如“阳”姓和“杨”姓。二、为什么要禁止同姓结婚呢?其一,是为了避免因近亲结婚而导致后代基因不良。据说早在周代,先民们就发现了近亲结婚的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