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女生旅游公司实习每天剥百斤玉米,我国是什么时候引进玉米的?

2022-07-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75
转发:0
评论:0
近日,一大一女学生暑期到旅游公司实习,但是实习半个月有一周都在剥玉米。该女学生表示现在看到玉米就头大。玉米的营养价值高且高产,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同样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那我国是什么时候引进玉米的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在七千多年前,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玉米。那个时候中国并没有玉米。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自此之后美洲的农作物顺着新航线逐渐传递到全世界,其中有红薯、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玉米等。在16世纪中期,也就是我国的明王朝时期,玉米传入中国。但是那时玉米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图源网络明王朝人口少,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就不大,所以并没有推广玉米的种植。明王朝人口相对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战乱,第二就是天灾。在15世纪初的时候全球有一个“小冰期”,对应的中国时间是1550年到1851年,正好是明清年间,...

近日,一大一女学生暑期到旅游公司实习,但是实习半个月有一周都在剥玉米。该女学生表示现在看到玉米就头大。玉米的营养价值高且高产,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同样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那我国是什么时候引进玉米的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在七千多年前,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玉米。那个时候中国并没有玉米。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自此之后美洲的农作物顺着新航线逐渐传递到全世界,其中有红薯、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玉米等。在16世纪中期,也就是我国的明王朝时期,玉米传入中国。但是那时玉米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女生旅游公司实习每天剥百斤玉米,我国是什么时候引进玉米的?

图源网络


明王朝人口少,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就不大,所以并没有推广玉米的种植。明王朝人口相对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战乱,第二就是天灾。在15世纪初的时候全球有一个“小冰期”,对应的中国时间是1550年到1851年,正好是明清年间,因此又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小冰期”带来了很多极端天气,比如长时间的降雪、冰雹、干旱等,不仅摧毁了百姓的房屋,而且导致农作物无收。所以那段时期的百姓多冻死或饿死。


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这时就出现了人多地少的问题,朝廷不得不想办法提升粮食产量。这时清朝就开始广泛推广玉米、番薯的种植。玉米的适应性好,且产量高于我国原本的粮食作物--大豆,所以玉米被广泛种植起来,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


女生旅游公司实习每天剥百斤玉米,我国是什么时候引进玉米的?

图源网络


玉米的引进改变了我国的粮食作物结构,不仅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对粮食的需求,更有空余可以支撑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玉米在我国最早的明确记录,源自明嘉靖年河南省的《襄城县志》中,名为“玉麦”。另外,在古代的诗词中玉米的身影也出现过很多次。比如: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 其五》清代:屈大均

泪成玉米田何处,身别龙门夏已丘。

临水登山归莫送,汨罗南望断离愁。


《漯河往鲁山车中四首 其三》明代:卢青山

玉米秋成晒满场,长杨丛立守其旁。

老翁更持老烟杆,斜阳影里袅微香。


这两首诗都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玉米的收成,前者是有欠收的感慨,后者是说秋天收获的玉米晒满了场。虽然两首诗并不是借玉米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但是可见那时的古人对玉米已经很关注了。

(族谱网:www.zupu.cn


女生旅游公司实习每天剥百斤玉米,我国是什么时候引进玉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时期有玉米吗?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古装电视剧《神探包青天》目前正在热播,在剧中西夏公主因为饥饿,喝了包拯的玉米面。《神探包青天》的朝代背景为宋朝,那么在宋朝时期是否有玉米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玉米,原名:玉蜀黍,别名:棒子、包谷、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喜高温,经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
· 玉米
名称据统计,玉米的中文名有100多个,在中国各地都有对其不同的称呼。华人各地方言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闽东语平话称为油甜苞,晋语称玉茭子、玉稻黍等,吴语中称呼比较复杂,上海称珍珠米、苏州称御麦、浙江称六谷,在客家话中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地区被普遍称为包粟。北方方言中普遍称为棒子或苞谷。东北话称为苞米。形态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强大,有支柱根;秆粗壮;线形披针形叶子宽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圆锥花序顶生,雌花为肉穗花序着生叶腋间,外面有总苞。植株叶雌花序雄花序雄花玉米的演化各种栽培种各种品种的玉米玉米穗剖面图玉米粒Zeamays"OttofilegialloTortonese"Zeamays"fraise"Zeamays"OaxacanGreen"分布世界玉米产量原产于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喜高温,经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16世纪...
· 玉米和红薯的引进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
玉米、红薯(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原产于美洲,具有耐旱、耐贫瘠、产量高等特点,被称为“美洲高产作物”。在近些年流行的许多穿越小说里,有志之士携带现代知识穿越到大明甚至大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设法获取这些高产作物,增加人口;然后就是设法修高炉炼钢。一个粮食,一个钢铁,这两样东西成为穿越小说中让一个朝代的根本。在一些明代题材的穿越小说里,崇祯年间天下大旱灾,也是靠推广玉米和红薯解决了人们的粮食问题,消弭了农民起义,给“我大明”又续了一口气。但是,玉米和红薯在晚明真的会有这么神奇的续命功效吗?实际上根据方志记载,明朝万历、天启年间,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而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收录了红薯在各省推广种植的时间。云南1576年,广东1580年,福建1593年,浙江、江苏160...
· 玉米淀粉
用途玉米淀粉与水或牛奶混合后有独特的外观和质感,常用来掺在白糖粉作为抗粘结剂。玉米淀粉常用作布丁等食品的凝固剂。市面一般的现成布丁预拌材料(puddingmixes)都含有玉米淀粉。利用双层蒸锅(doubleboiler),以牛奶、砂糖、玉米粉和增香剂等配料就可轻易制作出简单的玉米粉布丁。玉米淀粉也在和法国菜里用作增稠剂。玉米淀粉在制造环保制品中也有多种用途。例如,2004年日本的先锋公司发表了一种用玉米淀粉制成的蓝光光碟,可自然分解。特性玉米淀粉加水有种奇怪特性:受快速撞击会变硬,受慢速撞击反而不会。将玉米淀粉和水以约3:2之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视情形增减水量,这种名为oobleck的剪切增稠流体,是一种非牛顿流体。示范方法倒出约5mL此制成品置于于手掌,双手搓揉即可将原先液态之制程品搓成丸子状之固态小球,停止搓揉后约半秒后该小球将迅速"融化"而回到液态,可重复搓揉动作演示此种特殊性质。...
· 防止玉米黑穗从播种抓起
据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研究专家袁建华博士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均可造成玉米穗变黑现象。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在玉米穗部表现症状,玉米瘤黑粉病除在穗部表现明显症状外,还会在其他部位出现黑瘤。但这两种病害发生特点相似,防治方法也差不多,都需要从播种开始就加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病原为丝轴黑粉菌。主要以土壤、粪肥、种子等带菌,土壤中病残株上的厚垣孢子是传染的主要来源,种子上粘着的孢子也可以传播。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病菌多在玉米5叶期前侵入),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雄穗发病,部分或整个花器变形,内充满黑粉。果穗发病,除苞叶外,全部被病菌破坏,外观像健穗,内部全为黑粉。黑粉散落后,只留下寄主维管束。防治方法1、轮作。重病区可选择与大豆、蔬菜、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菌积累。轮作期3年。不能与高粱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省玉米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苏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