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女生强行过漫水桥双双落入洪水,古代遇到洪水怎么办?
近日,两名女子想要拍摄短视频,强行通过已经被洪水浸过的漫水桥,最后因水流冲击太大,连人带电瓶车被冲入洪水中,其中一名会游泳女子被救起,另一名还在搜寻中。漫水桥看似平静,但是潜藏着巨大的水流,带来隐藏的危险,所以要格外注意,不要强行通过。古代遇到洪水怎么办?小谱为你解答。
人与大自然相比总是渺小的,面对自然灾害也只能全盘接受,所以自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古代就十分重视洪水的预警和监测。史料载,从大禹时代起我国就开始重视对水文状况的观测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历代更是注重在各河流要处建站监测水文。有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的“白鹤梁”,就是我国古水文站的一处罕见遗迹。
图源网络
在宋代的时候水文监测更加完备。那时,在今江苏苏州吴江上立了两座水则碑,史料记载,建于1120年。水则碑分为“左水则碑”和“右水则碑”,左水则碑记录历年最高水位,右水则碑则记录一年中各旬、各月的最高水位。
除了这些监测系统,各朝代还有它们不同的针对洪水的举措。
隋唐时期,针对居住密集的长安城,建立了一套排水系统。那时长安城是里坊制,排水系统遍布于“街”、“坊”组成的棋盘格状的都市中。建筑周围常见砖铺散水、渗水井和排水管道。这样排水设施的设立,能够及时分洪,减少洪水对建筑的冲击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图源网络
明代时颁布了许多防洪的法规,明万历《湖广总志》载有《护守堤防总考略》和《修筑堤防总考略》。《修筑堤防总考略》共十条:审水势,察土宜,挽月堤,塞穴隙,坚杵筑,卷土埽,植杨柳,培草鳞,用石甃,立排桩等。
清代在防洪举措上也有许多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堤坝修守制度。乾隆五十三年(1747年)荆江堤防溃决,损失惨重,恢复重建后订立了12款修守章程,规定比较明细。清代对紧急防汛抢险事务也制订了专门法规。
防洪涉及到多个方面,无论是前期的预测,中期的防治,后期的修复都需要一体化的发展,虽各有侧重,但都不可缺少。在古代这三个方面随着朝代的发展,逐渐完备。到我们现在,在科技的支撑下,更多的能够减少洪水对生活的影响。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