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多省高考收官 查分填志愿时间公布,古代科举什么时候放榜?

2022-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007
转发:0
评论:0
全国多个省份已经结束了2022年高考,全国高考开始时间是6月7日,但是各个地区的高考结束时间是不一样的,像是广西,安徽,吉林,山西,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高考在6月8日的时候已经结束了,而部分地区的高考将在9日、10日陆续收官,目前,也已经有部分省份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查询时间,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结束后,什么时候放榜呢?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自隋朝的科举考试以来,放榜已经成为了考生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而所谓的放榜也被称之为“放牓”,也就是在考试后朝廷会公布被录取者的名单,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放榜日也成为了人们最期待的日子。“放榜”一词最早是出自于唐代的李淖《秦中岁时记》中:“太和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分为好几种的,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等。其中院试是最低档的,是在县里或者府里考试,这场考试等到放榜那天,就变成了...

全国多个省份已经结束了2022年高考,全国高考开始时间是6月7日,但是各个地区的高考结束时间是不一样的,像是广西,安徽,吉林,山西,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高考在6月8日的时候已经结束了,而部分地区的高考将在9日、10日陆续收官,目前,也已经有部分省份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查询时间,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结束后,什么时候放榜呢?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多省高考收官 查分填志愿时间公布,古代科举什么时候放榜?


图源自网络


隋朝的科举考试以来,放榜已经成为了考生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而所谓的放榜也被称之为“放牓”,也就是在考试后朝廷会公布被录取者的名单,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放榜日也成为了人们最期待的日子。“放榜”一词最早是出自于唐代的李淖《秦中岁时记》中:“太和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分为好几种的,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等。其中院试是最低档的,是在县里或者府里考试,这场考试等到放榜那天,就变成了秀才;院试之后,就是乡试,在省城举行,而明清时期的乡试大部分是在九月放榜,另外这个方便的时间还会选择寅、辰日支,以辰属龙,寅属虎,寓意龙虎榜,还有九月刚好是秋季,桂花盛开的时间,所以也被称之为桂花榜;等到乡试过后,那考生就成为举人了,举人是要进京赶考的,也就是会试,会试的时间一般是春季的二三月,因此会试又被称之为“礼闱”、“春闱”。会试的放榜日是正值杏花开的时候,所以也被称为杏榜。


多省高考收官 查分填志愿时间公布,古代科举什么时候放榜?


图源自网络


因为会试的级别还是要比院试和乡试高的,所以会试都是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考场的安排还有考官的身份都是要比“乡试”更进一步,也算是“中央级别”的考试了。会试一般是分为三场进行,时间分别是二月初九,十二日和十五日,能够通过会试的考生,就被叫做贡士,贡士里面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元,等到会试出榜后的两三天,也就是三月初一日,也就是殿试日,能够被录取的贡士都是要参加殿试的。


殿试是由皇帝主考的,所有的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只要能够参加殿试的人,最终都是能成为进士的,殿试一般是只有一天,日暮就立即交卷,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会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宣布殿试的结果。虽然全员进士都可能会被录用,但是在进士当中还是会有排名的,像是第一档有三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被称之为“进士及第”,第二档是二甲,人数大概有四五十人左右,这群人被称之为“进士出身”。


多省高考收官 查分填志愿时间公布,古代科举什么时候放榜?


图源自网络


总得来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放榜日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像是在清朝时期,如果乡试考中的话,顺天龙虎榜张挂于顺天府衙门前;其他各省龙虎榜张挂于布政使或者巡抚衙门前。(族谱网:www.zupu.cn


多省高考收官 查分填志愿时间公布,古代科举什么时候放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趣谈古代的“高考”-科举
原文标题:古代“高考”时长九天七夜:常有考生意外死亡【核心提示】:高考这周即将进行,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这样的“高考”,即古代的科举考试。当然,古代的科举考试与今天的高考并不能相提并论,古代人如何参加“高考”?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又发生过哪些奇闻逸事?秋闱三场考九天七夜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
· 现代人抱怨高考?那你以为古代科举是的!
1、科举考什么碰到一朋友诉苦,说孩子立马就要高考,压力大得不行,那天更爆发了,歇斯底里吐槽:高考考这么多课干嘛啊,还是穿越到古代科举好,就考一门写作文,多简单。我答:穿越古代考科举?就算科技允许,那也是吃了豹子胆,真考非得糊了。平心而论,孩子吐槽的也没错,自打隋朝大业四年(607年),隋炀帝以“试策”取士以来,直到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演变趋势,应了一句老话:“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那是能耐。”复杂的科举,考法越变越简单,就是为了考能耐。考法最复杂的,当属唐朝,包含门类竟达五十多个,但真正分量极重的,就是两类考试:“明经”与“进士”。好考一点的是“明经”,也就是基础知识考试,核心环节是“贴经”,就是找经典古文,遮住句中关键字词,让考生填出正确的。跟英语完形填空差不多。难考的是“进士”,主要考诗赋,另外还有“论议”,也就是议论文写作。还有“对策”,是考时事政治问答,最后...
· 实拍高考阅卷现场,古代科举是怎样阅卷的?
随着高考的结束,各个地方也已经进入了高考评卷阶段,从现场的实拍视频来看,高考评卷各地为了保障高考主观题的阅卷质量,降低评卷的误差,所以就通过主延长试评时间、观题双评制,选派学科专家评阅等方式,同时每一个阅卷人员还要签订承诺书,并且严格按照保密细则要求的所有条款来执行,现代高考阅卷的公平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大屏监控,比较高科技的东西来监督,那么古代科举是怎样阅卷的?古人是如何保证阅卷的公平性的呢?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古人为了避免考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会采用“糊名”的方式,也就是说古代考生送给阅卷官员的试卷并不是考生的原卷,而是经过了誊抄过的,而这个过程被称为“糊名易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将考生的姓名遮盖掉,然后防止考生在自己写的内容上留下记号。这个过程一般是在考试收卷之后,首先考生将卷子交给弥封官,然后由弥封官们把考卷上的考生的名字,籍贯等个人的信息折叠起来,然后...
· 科举时代的“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客籍人都不享有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结果造成土客籍双方在社会身份、晋升机会上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代际遗传。这种歧视政策也酿成了赣南的长期社会冲突。近日,“异地高考”改革进入快车道。一方面这是为了解决城市新移民的子女升学障碍;另一方面,“异地高考”还指向高考录取公平问题。一些“高考大省”的考生,对以京沪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以及边疆教育落后地区的低分录取,一直难以认同。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中国作为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大国,科举历史上一直有“异地高考”、“高考移民”等问题;科举制度从来与户籍、录取名额地域分配、歧视反歧视联系在一起。下面从国家考试-地方考试、地域公平-考试公平这两组维度,来分析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的分配。科举制起于隋唐,以考试论英雄,取代被门阀贵族所垄断的察举制,给了平民更多上升的机会。在唐代,国家级考试不分地区录取;地方考试按州的大小选拔考...
· 高考数学难吗,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
昨日刚考完语文和数学,很多人都说高考数学难,其实现在每年的高考数学难不难的问题都会登上热搜,各地区不同考卷的数学相互对比。现在高考,一般是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和思想政治,那么类似于现代的高考的古代科举考试,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定型于隋朝,是古代朝廷为了选拔人才,科举考试从开创到完善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的,所以考试的科目也会随着历朝历代所更换,其中我们所了解的“八股文”就是科举考试中的内容之一。在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主要是以诗赋为主,宋代是以论、策和大义为主,从明朝开始就是以八股取士为主。在隋朝时期,科举考试还是以官府举荐为主,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才明确了地方预试和考生“自荐”的制度,而且随着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才开始真正规范起来,当时的科举主要是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在《新唐书·选举志上》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