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实拍上海暴雨:黑夜中巨大闪电击地,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

2022-04-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7
转发:0
评论:0
4月25日,受到北上的杭州湾暴云团的影响,在上海的临港新城出现了狂风暴雨和落地炸雷,甚至有同学在校园内拍到远处一道闪电直劈向地面,最近这段时间确实下了好几次暴雨,那么在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神秘天象是充满着敬畏的,另外在古人生活中,最联系紧密的就是雨了,毕竟在当时社会是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而农业又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因此古人从殷商时代开始,就将下雨当成了生活中的大事件,甚至在一些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上面,都留有关于雨的记载。雨在古代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暴雨”也改变了古代历史的走向。根据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我国各地曾经发生过较大的暴雨洪水灾害大概有1092次,也就是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次暴雨的引发。图源自网络那么要说“暴雨”对于历史走向的影响,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陈胜吴广的那次起义了,根...

4月25日,受到北上的杭州湾暴云团的影响,在上海的临港新城出现了狂风暴雨和落地炸雷,甚至有同学在校园内拍到远处一道闪电直劈向地面,最近这段时间确实下了好几次暴雨,那么在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实拍上海暴雨:黑夜中巨大闪电击地,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


图源自网络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神秘天象是充满着敬畏的,另外在古人生活中,最联系紧密的就是雨了,毕竟在当时社会是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而农业又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因此古人从殷商时代开始,就将下雨当成了生活中的大事件,甚至在一些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上面,都留有关于雨的记载。雨在古代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暴雨”也改变了古代历史的走向。根据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我国各地曾经发生过较大的暴雨洪水灾害大概有1092次,也就是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次暴雨的引发。


实拍上海暴雨:黑夜中巨大闪电击地,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


图源自网络


那么要说“暴雨”对于历史走向的影响,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陈胜吴广的那次起义了,根据《史记》的记载,在公元前209年的时候,陈胜吴广以及其他900多名穷苦的农民,在秦兵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而在这个途中,突然天降大雨,道路被洪水冲段了,他们就无法继续前行了,只是当时他们的行程是有限制的,朝廷才不管路途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只要是迟到了,那必会有惩罚,所以当时陈胜吴广就忍不住了,商量着起义,并且还留下了一句著名的金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实拍上海暴雨:黑夜中巨大闪电击地,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


图源自网络


而正是因为这次的大雨,推动了历史上的进程,快速过度到了两汉时期。另外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场特大暴雨,成为了一段传说,有一次诸葛亮想要在方古上放一场大火,只是那天突然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倏然而至,将遍地大火全部浇灭,并且还救下了司马氏父子。虽然说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虚构的,但是这场大雨在三国时代,是实实在在有过影响的。


暴雨了之后,对于国家的影响最大的还是在水患上,毕竟在古代的基础设施是比较落后的,如果连续的暴雨是很容易引起河水暴涨,从而造成溃坝水灾的,像是在历史上就有一次非常严重的水灾,那是在明成化十八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地方的降雨要比以往都要猛烈,刚刚进入六月,这个地方就“雨水大作”,而这次的暴雨也使得当时的卫所坍塌城垣一千一百八十八丈,并且还引发了河水位上涨,冲毁了军卫有司衙门、坛庙、民居民房三十一万四千多间,另外还将一些牲畜冲走了,还导致了人员的不幸溺亡,由此可见当时暴雨有多大了。(族谱网:www.zupu.cn


实拍上海暴雨:黑夜中巨大闪电击地,古代有特大暴雨记录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海遭遇大风暴雨,古代如何应对暴雨来袭?
4月13日,上海遭遇了8级大风加暴雨,所谓暴雨,就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不过因为各地降水和地形的特点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地方的暴雨洪涝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长时间的暴雨是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从而造成洪涝的灾害,那么暴雨作为引发洪水灾害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一旦出现洪水,是会给古代城市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的,所以古代如何应对暴雨来袭?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现如今我国城市都是有排水系统的,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大概是出现在4600年的新石器晚期,主要是出现在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代城址的陶质地下排水管道,这也说明,在古代古人们造就意识到排水系统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选择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给排水、灌溉和防洪等需求。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全城就有发现三大排水系统。其主要是分为进水道、过水道和出水道三部分。过水道和出水道内部石块交错排列...
· 日暴雨
很早的时候,富春江畔有户人家,丈夫在儿子三岁时去世,妻子含辛茹苦地把儿子陆阿木扶养长大。陆阿木成人后竟是个不孝的孽子。有一天,陆阿木回家见饭还没有烧好,随手拿起锅铲,把锅捣了个洞。饭烧不成了,老母亲哭了起来。这一哭,又惹怒了陆阿木。他一把抓住母亲的头发,伸手就打,打得老人止住了哭声才罢休。对孽子虐待母亲的事,乡亲们敢怒不敢言,但都看不过去,就联名用黄纸写了张状子,在村口烧了,告了天状。人世间竟还有这种不孝之子,玉帝大怒,命雷神劈打陆阿木。顿时,富春江畔昏天黑地。陆母知道乡亲们告天状的事,觉得儿子虽然不孝,但总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儿子要遭天谴,她于心不忍,看到老天变了脸,连忙呼喊:“儿,快回家躲一躲。”天空中电闪雷鸣,陆阿木晓得,今日是罪责难逃了,听到老母的召唤,他也没有什么顾忌了,连忙跑回了家。轰隆一声,一串夹杂着火球的霹雳在房子上方爆响。陆阿木大叫一声,昏了过去。雷雨过后,陆母抱起...
· 描写暴雨的古诗句暴雨古诗词
描写暴雨的古诗句暴雨古诗词《暴雨》年代:宋作者:陆游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孤灯映窗灭,羁鸟就檐栖。暑令方炎赫,秋声忽惨凄。传闻涨江水,已断瀼东西。《和韩宗弼暴雨〈次韵〉》年代:宋作者:苏辙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蛟龙遁水府,谁起叩天户。偶然终日风,振扰北山雾。崩腾转相轧,变化不容睹。雷声运车毂,雨点倾豆黍。逡巡溜河汉,指顾才笑语。破屋少干床,茅苫固难御。出门泥没足,此厄比邻溥。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微生免荷锄,但喜脱烦暑。农父更事多,缺塘已增土。《暴雨》年代:宋作者:梅尧臣云薄风回雨点麤,日腥土气随吸呼。蒸然袭汗犹挥珠,屋瓦裂响波生渠。森森斗觉凉侵肤,毛根癝瘮粟匝躯。已知燠寒变须臾,雷电不止投笑壶。槐端漏影日向晡,马蹄莫惜行泥涂。《暴雨》年代:唐作者:韩偓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急点溅池心,微烟昏水面。气凉氛祲消,暑退松篁健。丛蓼亚赪茸,擎荷翻绿扇。风期谁与同,...
· 《有美堂暴雨》原文翻译赏析
《有美堂暴雨》原文翻译赏析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译文: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注释: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
· 古代如果下暴雨,人们是怎么出行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人们下雨是如何出行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蓑笠,备雨服。”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蓑和笠的关系,如同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笠”晴雨两用,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暑。蓑草的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来制雨衣,雨水不易渗透。其为贱物,轻易可得,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首:“孤舟蓑笠翁,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