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履约原则
寻根问祖免不了宗亲交流,这4点千万要把握好!
寻根问祖的路上,有人跋涉千里,有人翻遍古籍。很多时候,我们都免不了向宗亲朋友打听房支信息。
修谱续谱完后后,或者加入宗亲会之后,走访,也是家族事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孔子说“近之则怒,远之则不逊”。我们在交流中,一定要把握好这几点!
比较正规的宗亲组织之间,通常都有约定的互访事项。
宗亲互访,一是会面议议家事,二是走动拉拉家常。
除了议正事儿,还要考虑花销。
01香火钱
通常这种有约定的互访活动,都要到当地祠堂或祖茔敬奉香火,不在花钱多少,这是礼节。按人头出线,交给东道主,其他的客随主便就行了。
02餐饮费
做东管饭,接风洗尘,已然是接待来客的默认规矩。中国人的饭桌,不仅是填饱肚子的地方,更是宗亲交往表达感情和互现礼仪的好场所。
03住宿钱
应该自己花。可以让东道主联系旅店,因为各地宿价差异较大,干脆提出“中下等的”就行了,花太多没必要。
04观光费
最好把观光与访亲分开,别搅到一起。
一是东道主不要提出观光招待,二是客亲更不能提出观光要求。
若想观光,再见后自己去。若是盛情难却,主体费用自理为上。
一个原则,就是不花没必要的钱,也不要省不该省的钱。
互访花钱以低调和节俭为主。无论是集体出资还是个人出资,低调和节俭,不丢面子。
二、礼仪原则
宗亲之间就是一家人,但别“不把自己当外人”。通常这种访亲带有寻亲、寻根、寻合作等意图。
不管是一回生还是二回熟,一定要礼仪在先。这是宗亲之间内心最在乎的细节。
哪些礼仪重要呢?
主要是敬谱、拜祠、祭墓。
有祠堂的,就进去拜一拜,留点香火,切忌空手进出。有老祖坟的,方便敬拜则敬拜,一切听从主人的安排,也别忘了香火。
许多地方还有专门供奉族谱家谱的祠堂,想看的话,要尊重主人意见和当地传统民俗。
除了衣整手洁之外,也要有进香的心理准备。当然,如果当地宗亲不注重这些,就不必太忌讳。
但如果是首次敬谱,建议看后在谱书里放一张票子,五十不少一百不多,道一句“过年替我上柱香”。
敬谱、拜祠、祭墓既是对先祖的礼仪,也是对当地主人的尊重,同时也是自己素质的展现。
宗亲走访,确实是烧钱的事儿。而深层的意义在于,这是传播礼仪和家族文化的基本方式。“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三、文化原则
宗亲活动的主线永远是文化传承,所以访亲过程中,不可缺少家族文化交流。交流哪些家族文化呢?
很简单,说说自己知道的,问问主人知道的,议议共同感兴趣的。
文化交流是一个互动过程,如果自己“一问三不知”,最好不要冒然访亲。没有家族文化传承的访亲,弄不好很可能落个混吃喝的臭名。
访亲,少不了饭局,但这仅仅是表象。没有家族文化交流的饭局,第一次是礼仪,第二次就是多余。访亲者,可以抱有学习家族文化的愿望,如果不能给对方新的收获,遭到冷遇就十分正常了。
文化交流的内容,要尽量具体,尽量靠谱,这样主客双方都能有话可说,互通有无。
四、避忌原则
01不用方言
方言本身是一种地域文化。普通话中的词汇,与方言中的含义,差异很大,讲出来的效果甚至南辕北辙。
比如“窝心”,在有些地区意为暖心,温暖;在有些地区,意为闹心。
当然方言与语境关系很大。访亲往往更多的是与年长者交流,主要讲究注意有礼有节。
02不要冒访
也就是不要突然来访。访亲之前一定要与当地宗亲通个气,看看对方有没有时间,心测一下对方是否愿意接待你。
也就是,让对方有所准备,预估下对方的接待意愿,同时也给双方留下面子,尤其注意,尽量不要涉及借贷等情况。
03不要久留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紧张,不是对方不愿意接待,而是难得有时间。即使对方有时间,也要先办正事然后就再见。尽量避免观光、玩耍影响宗亲的正常安排。
这里还有二个“指标”需要自己掂量一下:
一就是年龄
在家族事务中,年长者一般更容易受到尊重。但年长者要注意,不要故作高傲,相对的,年轻人也要对长者有礼有节,不要显出一副混不吝的样子。
二是身份
主要是指宗亲会中的职务身份。正规宗亲会,职务越高,对家族贡献相对越大。相处原则上也是一样的,不要自视甚高,凡事对小辈指手画脚,小辈也不要显着自己出挑无故违逆长辈的正当请求。
宗亲交往,与社会上的人际交往相似,更多的,无非就是在宗亲这个文化概念下的更多民俗和讲究。
各位,你们那边宗亲互访有什么讲究呢?欢迎留言交流哦~
有问题可添加客服微信zupu9527咨询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