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品酒课学生1节课喝掉二三十箱酒,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

2022-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98
转发:0
评论:0
近日,一学院酿酒专业的学生上课喝酒的诗篇走红网络,因为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课当天,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摆了不少用一次性杯子装着的啤酒,而根据一名酿酒专业的大三学生表示,这些酒都是专业课的教具,一般一节课都要喝掉二三十箱酒。要说酿酒,我国的历史也有数千年了,爱喝酒的名人也非常多,那么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我国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不喝点酒就会觉得少了点东西。像是李白喝酒能够吟诗作对,陶渊明一生爱酒,经常喜欢邀请好友到家中喝酒,李清照在深夜的时候也喜欢品一杯酒,可见对于古人而言酒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说历史上最能喝酒的人莫过于明朝的曾棨了,这位的酒量可是亲自被朱棣认证过的,甚至还被封为酒中状元。说到曾棨,他并不是一个只会喝酒的莽夫,而是实实在在的科举状元。他天性聪明又博闻强记,人称“江西才子”。相传曾棨连草稿都不打,就能够在朝堂上...

近日,一学院酿酒专业的学生上课喝酒的诗篇走红网络,因为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课当天,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摆了不少用一次性杯子装着的啤酒,而根据一名酿酒专业的大三学生表示,这些酒都是专业课的教具,一般一节课都要喝掉二三十箱酒。要说酿酒,我国的历史也有数千年了,爱喝酒的名人也非常多,那么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品酒课学生1节课喝掉二三十箱酒,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


图源自网络


我国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不喝点酒就会觉得少了点东西。像是李白喝酒能够吟诗作对,陶渊明一生爱酒,经常喜欢邀请好友到家中喝酒,李清照在深夜的时候也喜欢品一杯酒,可见对于古人而言酒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说历史上最能喝酒的人莫过于明朝的曾棨了,这位的酒量可是亲自被朱棣认证过的,甚至还被封为酒中状元。


说到曾棨,他并不是一个只会喝酒的莽夫,而是实实在在的科举状元。他天性聪明又博闻强记,人称“江西才子”。相传曾棨连草稿都不打,就能够在朝堂上能做到口诵书写两万字,这口诵的还是文言文,可想他的能力有多令人震惊了,而成祖爱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昭我文明。”还在卷首朱书:“第一甲第一名”。


品酒课学生1节课喝掉二三十箱酒,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


图源自网络


要说这人聪明,酒量还惊人。曾棨在当朝是以饮酒海量著称的,在明朝年间有一个大国来访的外交官到京,然后想探探朝廷的虚实,他自认饮酒有海量是表现一个民族的豪强彪悍,所以就打算用酒探路,当时朝廷也是知道其用意,于是就让曾棨前往陪饮。几个人一连喝了几天,来使终于大醉,另外的人也是东倒西歪的,只有曾棨清醒的像是没有喝过酒一样,,使臣只得甘拜下风。因此朱棣封其为就中状元。


另外关于曾棨喝酒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英国公张辅想试探一下曾棨到底有多大酒量。用手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然后根据腹部的大小做了一只木桶,置于厅堂后面,然后邀请曾棨到他就喝酒,只要曾棨喝多少,他就倒多少到桶中,喝了一天,桶都满出来了,又注入另外一个盆中,盆也溢出来了,曾棨还像是没事的人,神色自若的回到家中,又摆酒犒劳送他回家的仆人,结果就是仆人都喝醉了,曾棨才去休息。


品酒课学生1节课喝掉二三十箱酒,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


图源自网络


由此可见,曾棨的酒量是真的不小,不论谁遇到他都只能甘拜下风,也对的起“酒状元”的称号。虽然说这酒量惊人,但是一般人还是不要模仿,毕竟小饮怡情,大饮伤身,我们在喝酒的时候切记不要过量,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的。(族谱网:www.zupu.cn


品酒课学生1节课喝掉二三十箱酒,古代有没有很会喝酒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盐课司
参考文献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 永远的一课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几十双眼睛在问。"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
· 迷对课爱楹联
初次接触楹联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徜徉在楹联进校园的春风里,踏着仄平平仄的蹊径,漫步联林,尽赏祖国传统文化的风采。每每想起来,其乐融融,可谓:春光普照心花放;文雨编织景物新。当初,听老师介绍说,是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鹿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高凤瑞来给我们讲课,大家都有点担心这位大人物会不会很严厉。第一堂课在担心和好奇中开始了。见到的高老师,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先生。我清楚地记着,那时春节刚过,高老师讲课,先在黑板上分左右写下了岁、春二字,随后逐渐增加,最后变成:几副红联齐贺岁;两行紫燕早迎春。高老师的语言形象、幽默、生动,课堂里不时荡起会意的笑声,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不到几节课,我便初步掌握了撰写楹联的六要素。第一次练习五言联,出句是:春风含笑意,我对的下联是:夏日找阴凉。我的半副联就这样诞生了。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给班主任东俊菊撰了一副嵌名联:俊俏良师美;菊梅益友香。我的家乡在鹿泉...
· 最后一课
情节概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阿尔萨斯的一个村庄里。当时法兰西在普法战争中失利,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划归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禁止该地区的学校教授法语,转而要求教授德语。小说透过主角小弗郎士的角度,描写了一个周日上午学校里不寻常的一幕。小弗朗士在周日早晨上学时迟到了,因为他怕法语课老师韩麦尔先生查问他分词的用法。他一度想逃学去玩,看普鲁士士兵操练,但最后仍然决定去学校。路过镇公所时,弗朗士见到人们围着新张贴的公告议论纷纷,不知道出了什么消息。到学校以后,他发现课室里不像往日一样喧闹,而是安安静静的。法语老师韩麦尔先生穿着整齐。教室后排坐满了镇上的村民。开始上课后,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从此以后,大家就要改学德语了。小弗郎士很吃惊,但是他很快就后悔,埋怨自己以前学习太不用功,现在已经太晚了。韩麦尔先生也批评“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结果就是德国人有理由对他们说,他...
· 茂琦亲自督课
云茂琦亲自督课云茂琦非但捐修书院,还亲自掌教书院,启发士子。作为一个亲民勤勉的县令,云茂琦终日孜孜不倦。这种劳碌的情景,刻画在他的《语录》中:“在官,三更后方就寝,黎明即起,除坐堂接客外,终日足迹未离签押房,或检阅案牍,或催理事件,或静坐默思,恐有错漏。或劝其太劳。答曰,一日之间,多少人,多少事,皆待于我,终日孜孜尚多延误,岂忍安枕闲谈乎?稍空即检看先儒正书。精神或太疲,不过静坐片时,暗却思虑,而身未尝贴席。”所谓的兢兢业业,大概如此吧。尽管有人劝他别太劳苦,而他的胸怀是如此开阔:一天当中有多少人、多少事,等待着我来处理,整日忙碌还多有延误,还能忍心安睡闲谈吗?云茂琦给了我们一个古代劳碌清官的不可多得的样本。或坐堂接客,或检阅案牍,或催理事件,如此忙碌的云茂琦,仍不忘于书院月课时,亲自与诸生主讲,勉以立圣贤之志,勃兴地方文运。《上方伯陈莲史师书》一说:“此地书院徒宅茂草,十年来无主讲。今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