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解剖学教授帮邻居分割猪肉,古代吃猪肉吗?
近日,上海一位解剖学的教授和邻居团购到一头170多斤的猪肉,之后教授自告奋勇在家中将这头猪分切成17份,并且每份猪肉的重量相差最多三四两,之后还有网友调侃:“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教授分猪。”在现代我们的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猪肉了,比如红烧猪肉,水晶肘子,辣椒炒肉等等,可想猪肉在我们的饮食中占比还是非常大的,那么古代吃猪肉吗?猪肉是如何成为中国的主食肉类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图源自网络
其实最开始我国是很少吃猪肉的,当时主要是以羊肉为主。在《礼记》中有记载,从周朝开始,将“牛、羊、猪”合称为“太牢”,而这些都是古代天子祭祀用的,在汉朝的时候,也有专门的记载,并且还记载了各阶层使用什么样的祭祀,一般“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由此可见猪肉在太牢中地位是最低的。而由于古代物质匮乏,肉类一般都是达官显贵才消费得起,普通的百姓都是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可能吃上一口肉。
图源自网络
虽然汉代的时候养猪的人也有很多,但是在当时吃猪肉的人都是一些平民百姓,有身份有钱的人都不吃猪肉的,所以最后猪肉的饲养就萎缩了,到了唐代,猪肉更是没有了地位,直到苏东坡做了东坡肉,猪肉才开始有了高光时刻。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担任知州的时候,黄河决口,他身先士卒,和全称百姓驻地保城,百姓为了慰劳他,就给他送肉,苏轼推辞不掉,就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厚道苏东坡被贬到黄州,还亲手烹饪红烧肉,并且还写下一首诗。其实在宋代,对于猪肉的做法已经有很多种了,不止有东坡肉,甚至还有以猪肉为食材的火腿。
图源自网络
那么猪肉的逆袭之路是在明朝开始的,在明朝的时候,为了避讳皇帝的姓氏,猪和朱同音,所以猪不能叫猪,改称彘,并且还规定不准杀猪吃,直到明武宗去世,这条法例被废除,而后猪肉逐渐成为了百姓餐桌工商的主要肉类。据说在明末的时候,宫廷一年耗费猪肉18900头,羊10750只。到了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举行除夕宴会的时候,消费猪肉65斤、羊肉仅为20斤。由此可见,从最初没人喜欢吃猪肉,到清朝猪肉确立了主流地位。(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