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遭遇大风暴雨,古代如何应对暴雨来袭?
4月13日,上海遭遇了8级大风加暴雨,所谓暴雨,就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不过因为各地降水和地形的特点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地方的暴雨洪涝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长时间的暴雨是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从而造成洪涝的灾害,那么暴雨作为引发洪水灾害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一旦出现洪水,是会给古代城市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的,所以古代如何应对暴雨来袭?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图源自网络
现如今我国城市都是有排水系统的,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大概是出现在4600年的新石器晚期,主要是出现在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代城址的陶质地下排水管道,这也说明,在古代古人们造就意识到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所以在城市选择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给排水、灌溉和防洪等需求。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全城就有发现三大排水系统。其主要是分为进水道、过水道和出水道三部分。过水道和出水道内部石块交错排列,水可从石隙流过,人却不能通过,具有排水御敌的双重功效。
图源自网络
除了在城市中建设排水系统外,我国各代各朝还会制订过很多防洪法规,这些制度上也是为了保障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金朝泰和二年的时候,金章宗就颁布了《河防令》,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防洪法规了,其主要内容就是,划定防洪起止期限,将“六月初至八月终”定为“涨水月”,规定这期间沿河官员必须轮流“守涨”;另外就是规定朝廷每年都要派出官员沿河检查,并且落实防汛规划措施,维修加固堤防;奖功罚罪,也就是说在防汛方面无论是有功还是有罪,都要上报朝廷,由国家根据情况处理。
图源自网络
另外在古代还出现了洪水预警机制,主要是在清代的时候,因为苏北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水灾严重。当时平民出身的水利专家就发明了测定流速流量的“测水法”,这对我国河道管理理论作出了显著贡献。只是古代黄河还是会经常决口,淹没农田村庄,所以为了防洪,还产生了水报,比如马报,就是古代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塘马”。其作用就是,当上游地区的降暴雨河水陡涨时,就有官员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快马迅驰,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口;还有就是“羊报”,不过这种就比较危险,一般都是水卒乘坐羊舟沿途报汛,如果水势比较大的话,古代的“羊报”被抢救上岸后,有的因在河中扑腾多天,早已饿死撞死或溺死,幸存者可谓九死一生;另外还有“狗报”,在元代的时候,朝廷就会训练狗作为通信报警工具,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
总而言之,在古代面对暴雨洪水,一方面是以防为主,另外一方面就是治了,如果洪灾发生了,那就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减少一定的损失。(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