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对双胞胎取名谐音上下左右,古人也会玩谐音梗吗?
近日,上海宝山诞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宝宝,取名谐音为“上下左右”,这对双胞胎宝宝都是男孩子,刚出生9天,一个叫“尚夏”,一个叫“左宥”,可不就是上下左右么,名字可以取的如此有趣也有寓意,同时也说明现在人们对于谐音梗的喜欢,那么古人也会玩谐音梗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也是存在非常多的谐音梗的,甚至他们玩谐音梗的时间还更早,像是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就记录了一个谐音梗。
在北宋的时候,大臣石立中和他的同僚一起去南御园看狮子,而南御园就相当于古代的动物园嘛,然后发现这动物园里的伙食可不一般,一天都可以吃五斤肉了,这在当时都要比一般的官员的伙食要好很多了,所以在场的同僚都非常羡慕,心中冒上了酸水,觉得自己还比上一只狮子。
同行的石立中见状就调侃了一句:“我们这些“园外狼”自然是比不上“园中狮”了!”而“园外狼”就是“员外郎”的谐音,石立中的一个梗,成功换回了大家的开心。从中也能看到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能用谐音梗化解一个尴尬,也是很可以了。
图源自网络
除了在日常中会用谐音梗,还有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会运用上。比如柳-留,这在古诗中就很常见了。“柳”谐音“留”,随处可见,想留不愿说,借柳挽留。像是李白的《劳劳亭》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清。”就能寻到谐音的影子;另外还有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都充满了谐音梗。
还有《红楼梦》就将谐音玩出了高级的趣味,一本《红楼梦》堪称谐音梗的开模了,就拿《红楼梦》中的人物来说,你就能发现不少谐音,比如贾家四姐妹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是“原应叹息”,暗示了她们悲惨的结局;还有甄士隐、贾雨村,暗示“真事隐,假语存”。
图源自网络
除了名字,在《红楼梦》第19回也出现了一个“谐音梗”。这一段主要是讲贾宝玉给林黛玉讲段子解闷儿,说是扬州有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里住着耗子精,要去人间偷果品,而负责偷香芋的小耗子打算变成一只香芋,混在香芋中,没想到最后变成了林黛玉。其实这是个段子借“芋”和“玉”同音,打趣林妹妹。
其实我们留心去发现,古人在运用谐音梗方面是非常多的,比如一些俗语和歇后语中就是如此,总之深究下去,你会发现更多的谐音梗,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谐音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