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建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古代科举考试名额如何分配的?

2022-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31
转发:0
评论:0
近日,有代表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该按照各省区市的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地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一旦高考开始,各省之间的分数线的高低差距就会成为人们吐槽的热点,那么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其名额是如何分配的?是按照省来分配的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源于隋朝,隋文帝在统一天下后,废除了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推荐选士制度,改成了以考试来选择官吏的制度,而后科举考试制度一直到清末,都是朝廷招揽贤才的主要方式。在古代,我国地域辽阔,交通也不是非常便利,所以各地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其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科举考试用名额按地域的方式分配由来已久,只是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具体政策。比如在唐朝的时候,在行政区史上开创了道和府的建制,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

近日,有代表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该按照各省区市的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地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一旦高考开始,各省之间的分数线的高低差距就会成为人们吐槽的热点,那么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其名额是如何分配的?是按照省来分配的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建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古代科举考试名额如何分配的?


图源自网络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源于隋朝隋文帝在统一天下后,废除了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推荐选士制度,改成了以考试来选择官吏的制度,而后科举考试制度一直到清末,都是朝廷招揽贤才的主要方式。在古代,我国地域辽阔,交通也不是非常便利,所以各地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其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科举考试用名额按地域的方式分配由来已久,只是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具体政策。


比如在唐朝的时候,在行政区史上开创了道和府的建制,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在道设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而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省级行政单位,根据人口数量与赋税征收标准的不同,同时为了偏于管理,初唐的时候又将州分为了“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后归并为“上州、中州、下州”三等。唐朝政府当时为每州贡生的解额数量是这样规定的,“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若有茂才异等,亦不抑以常数”。除了进士科解额外,还有其他限制,比如规定国子监明经解额人数不应超过300人,畿辅州解额人数不应超过50人。


建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古代科举考试名额如何分配的?


图源自网络


到了宋朝的时候,科举更是成为了朝廷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甚至为了杜绝徇私舞弊,更加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朝廷也是进行了非常大的改革。宋朝时期,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和录取的名额,均远于唐代,所以解额的多寡,成为各地录取比例的关键所在,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各地解送的贡生越来越多,因此朝廷开始控制解额的数量,像是宋太祖就规定“每进士一百人,只解二十人。《九经》以下诸科共及一百人,只解二十人赴阙”;宋真宗的时候更是将比例解额制改为固定解额制。


不过在录取名额方面,朝廷已经注意到各地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的差异,所以当时就引发了南北地区录取名额的不公,认为东南各州郡每逢大考,考生多达两三千人,所获发解名额仅二三十人,对南方学子不公。不过就算如此,南方考生的成绩还是比较优异的,这就导致被录取的北方考生只有一两个人而已。


建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古代科举考试名额如何分配的?


图源自网络


当然宋朝以后,到了清朝,分省定额就成为了常例,甚至划分的越来越细,就是按照各省应试人数的多少,来固定录取人数的名额。


建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古代科举考试名额如何分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收入分配
参见国民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无条件基本收入
· 男子不满财产分配拒葬母亲,古代的大家庭如何进行财产分配?
近日,一位男子因不满意母亲对遗产的分配,所以拒绝将其下葬。三个女儿们无奈将其诉至法院,法院判男子应协助安排母亲入土为安。财产分配是亘古难题,子古代至现在,都有为此产生纠纷的事件。古代的家族庞大,他们是如何进行财产分配的?小谱为你答疑。继承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大约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已经具备。但是当时的财产属于公社所有,所以属于公有制,也就是说,假设某人死亡,他的财产会有公社统一收纳,在分配给其他人。自大禹之后,公有制社会被私有制替代,继承也成为私有制。图源网络古代继承主要有两种:财产继承、身份继承,身份继承就相当于袭爵之意。从夏朝开始,私有制在法律上体现,成为正式正规的存在。夏朝的继承制为父子相继;商朝最初的继承法是兄终弟及,后来也变成父子相继;到周朝时,周天子确立宗法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嫡长子拥有有限继承权。在古代整个继承制度中,虽然细节之处都有变动,但是女儿一直都是没有继承...
· 明清官场地方官如何分配的?
谭溥原籍四川庐州,故毕诗中有“西蜀”之句,“枳棘”、“盐车”等则是概括驿丞的苦况。不过最应注意的是第一句,何以同在官列,又有“清流”、“浊流”之别呢?这就是“升官图”上第一掷,所谓州县衙门内各色嘴脸的“进身之始”。清流,也叫正途。宽泛点说,凡是和以入学读书有关而获得当官资格的,全可以称为正途;倘若再区别得严格一些,只有经过科举考试而录取的进士、举人,才可视为清流,即正途中的最正途,根据是它不受一点儿权势和金钱的污染。至于是否纯粹如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中国古代科场中舞弊行贿这类丑闻,也是时有发生的,不宜作一概而论。此前我们已经知道,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县级正官和佐官几乎就是进士出身者步入仕宦的起步。特别是唐宋时代,一个州县衙门里坐着三四个进士,不算啥稀罕事儿。宋人叶绍翁著《四朝闻见录》上说,陈自强得中进士时年已六十,被派到光泽县当县丞,县署内佐都是进士,其中以主簿张彦清登科最早,但年纪却...
· 中国古代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如何分配?
如今,“谈婚论嫁”已成为了人们谈论的最热话题之一。正式实施的《婚姻法》也让人们对离婚有了新的理解。那么,在中国古代,有“婚姻法”吗?对离婚夫妻的财产又是如何分配的呢?如房子,难道也是公婆买的房子离婚后儿媳妇也没份吗?在晋代以前,中国是没有“离婚”这个词汇的,古称“仳离”。到晋代,“离婚”才正式出现在司法条例中。着名书法家王献之当时娶了名人郗昙的女儿郗道茂,王献之后来便与郗道茂“离婚”,而另娶的。古代离婚程序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丈夫的一句话就行了:丈夫不高兴了,可以——休妻;婆婆看儿媳妇不顺眼,可以叫儿子——出妻。孔子的弟子曾子,仅因为老婆蒸梨不熟,就将她“出”了。三国时风云人物、魏王曹操,年轻时对婚姻也不太严肃,仅仅是一时生气,就将很贤惠的原配丁氏给休了,这才有了曹丕生母卞氏“转正”的机会。网络配图但是古代离婚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但也有相应的规定,只有——老婆不孝、不能生孩子、与人通奸、...
· 互联网号码分配局
外部链接IANA网站(美式英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