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反转!气温即将火箭式上升,古人是如何预报天气的?
根据中国气象网的预报来看,2月24日这一天是天气情况的重大转折,全国多地温度将会持续上升,即将告别“三九”般的寒冷奔向春天;同时,持续长久的雨雪天气也有了一定的改善,雨雪将会减少,阳光逐渐上线。这个天气预报无论是对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的人民都是一个好消息,给阴雨天气的我们带来对阳光的憧憬。那么古人有预报天气的方法吗?跟着小谱一起来看一看。
图源网络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粮食的收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及各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因此,古人对好天气的依赖程度很大。《宋会要辑稿礼第十八》中记载宋徽宗根据阴阳五行之术预测到几天后有雨。历代已来,古人研究了许多方法来预测天气,五行之术只是其中的一种。
古代最早的预测天气的方式就是占卜,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下雨,但是他们的雨并不仅仅指的是雨,还包括雨、雪、雹、霜等降水现象。在甲骨文中经常会见到以“各云”起首的卜辞,如“各云,不其雨?云不启”,“各云”意思就是天空中有很多云。
图源网络
周朝:日替
周朝已经有官员负责天文气象的预测,主要还是依靠占卜,但也会利用日替来预测一地的天气发展。当时负责气象观测的有两位官员:大宰和大司徒。
大宰是负责统筹祭祀事宜的官员,每次祭祀前他都要占卜祭祀日的天气。《周礼天官冢宰》言:“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也就指的是在祭祀前十天,大宰要占卜预测天气。
图源网络
大司徒主要依靠日暑判断所处地的天气,《周礼地官司徒》中就写道:“日南则景短多著,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汉代:太史令
太史令本来是负责编写史书,观测星象来制定历法,古人认为气象和星象是一样的,于是太史令就顺便肩负起观测气象的任务,他们会定期记录天气星象的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编写许多关于天气的口诀。
宋代:崇天台、翰林局天文院
宋代为了预测更长时间的天气以配合农业生产,朝廷将气象观测交由太史局崇天台和翰林局天文院两个机构负责。
图源网络
《宋会要辑稿-职官第二》:“国朝以来,凡天文气候之异,必下史官谨而志之,外有太史局崇天台,内有翰林天文院。”这两个机构要在每天清晨提交前夜的观测报告。
根据《 宋史》记录:“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设漏刻、观天台、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不但两个机构都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观测仪器,同时也为他们配备了很多人手,根据《宋史》的记载,司天监中就有多达二十位职官负责天文观测。
现在的气象预测主要是依据卫星云图,我们现在也很难相信星象与气象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古人就是运用观星象的方法预测到了气候的变化,并且还编写了许多的气象口诀,交由农夫、将领等等,对灾害预防与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也使军事活动能够更好得顺天气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