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霸陵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2021-12-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17
转发:0
评论:0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的汉文帝霸陵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西北角的“凤凰嘴”。但据最新研究发现白鹿原的村江大墓即为真正的汉文帝霸陵。汉文帝霸陵为何会选在白鹿原,历史上有什么讲究吗?族谱网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众所周知,汉代历任皇帝都是葬于咸阳原祖陵区。而汉文帝离开这里,却单独在西安白鹿原开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汉初对于丧葬有严格的制度性规定,当朝皇帝死后只有正妻才能与之合葬,其他妃嫔只能以嫔妃身份衬葬。而文帝之母薄氏原为秦末复立的魏王豹妾妃,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魏王豹死,刘邦“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文帝继位后虽然将薄氏尊为皇太后,但前有吕氏为高祖皇后,所以合葬只能是吕氏和高祖合葬,而薄氏只能以妃嫔身份下葬。如果薄氏要入葬长陵,大概只能以后者的规制修建陵墓。这样的墓葬形制,明显贬低了已被尊为皇太后的薄氏。仅从情感上来讲,文帝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在古代皇...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的汉文帝霸陵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西北角的“凤凰嘴”。但据最新研究发现白鹿原的村江大墓即为真正的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霸陵为何会选在白鹿原,历史上有什么讲究吗?族谱网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霸陵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众所周知,汉代历任皇帝都是葬于咸阳原祖陵区。而汉文帝离开这里,却单独在西安白鹿原开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

  汉初对于丧葬有严格的制度性规定,当朝皇帝死后只有正妻才能与之合葬,其他妃嫔只能以嫔妃身份衬葬。而文帝之母薄氏原为秦末复立的魏王豹妾妃,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魏王豹死,刘邦“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文帝继位后虽然将薄氏尊为皇太后,但前有吕氏为高祖皇后,所以合葬只能是吕氏和高祖合葬,而薄氏只能以妃嫔身份下葬。

  如果薄氏要入葬长陵,大概只能以后者的规制修建陵墓。这样的墓葬形制,明显贬低了已被尊为皇太后的薄氏。仅从情感上来讲,文帝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在古代皇家,母以子贵,同时,子也以母贵。既然母亲被冷落,儿子恐怕也是“稀见”父面。偌大的汉宫中,母亲薄氏是年幼的刘恒唯一的亲人和依靠。

  薄氏母子当时的处境凄冷,却也因祸得福,“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从此,薄氏母子在边鄙之地——代国相依为命,互为慰藉。古人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文帝绝对会以最高的礼仪修建母亲的陵墓,以尽最后的孝道。因此,才会选远离祖陵区来建立陵园。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霸陵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二是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

  为防止长安受到来自东方的直接威胁,必须控制交通要道,缓冲压力,屏卫京师。在此情形下,文帝可选的措施之一,就是仿效乃父高祖刘邦,在关键位置修建陵墓,并设置陵邑,迁徙民众,形成京城屏障。

  如此,霸陵的选择就只能在长安以东,其位置则必须是东西交通要道的咽喉部位。

  白鹿原是通往关东的主要道路——函谷道和武关道从白鹿原旁侧经过。“白鹿原居高临下,又有灞、浐两河护卫,绾毂东去和东南去的两条大道,兵家相争,势所必然。”如果在此营建陵墓,设置陵邑,迁居大量民众,扼守东西交通要道,势必在京城长安以东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汉文帝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将自己的陵墓建在了白鹿原西北部。后又将其母薄太后的南陵也建在其西南约两千米处,同样设置了陵邑,这与安陵辅助长陵,加强其屏障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霸陵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三是文帝个人的感情原因

  据考证,文帝因小时候不受高祖待见,所以跟高祖关系并不是很亲近,所以即使死后也不想葬在他父亲旁边而是选在从小相濡以沫的母亲身边。

  除此而外,文帝对自己早年的封地——代国的眷念之情可能也影响到了霸陵的选址。

  文帝幼年离京,与母亲在代国相依为命生活了15 年。代国虽北邻匈奴,多有边患,却给刘恒母子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因此,吕后曾欲将刘恒迁到河东腹地赵国,然“代王谢,原守代边。”汉文帝即位之后,提倡节俭,其本人也很少出巡,但却四次巡幸代国,有一次居然留居两、三个月之久。文帝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刘武和刘参封太原王,王其故地。当刘武徙为淮阳王后,文帝又徙封刘参为代王,“复并得太原,都晋阳如故”,“如文帝在代时”可见其对代国的眷念之情。

  这三个原因大概就是汉文帝在白鹿原建造陵墓的原因。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霸陵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霸陵
位置与结构霸陵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公里处,是两座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西汉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汉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阳原上)。至于为何霸陵选址在此,据推测和汉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关。但从《史记》来看,霸陵选择依山而建,防盗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的。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霸陵因“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即依山凿挖墓室,无封土可寻。并且史料文献对霸陵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据仅有的记载来推测霸陵的具体位置和内部结构。霸陵陵园史称“盛德园”,内建寝殿、便殿等。但目前也没有发现陵园的遗迹。据记载,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内部以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墓门、墓道、墓室以石片垒砌,工程十分浩大。但估计,后来排水系统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门后来被水冲开,墓室结构遭到破坏。霸陵最迟在西晋即遭...
· 西夏王陵简介陵墓位于什么地方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西夏王陵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景区占地面积58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1...
· 满清的皇陵清东陵和清西陵都位于什么地方
清朝,自从努尔哈赤发迹,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一直到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一共持续了约276年。这两百多年的时间中,共有12位皇帝在位。他们生前发生的事儿,被如今的清宫剧传的是神乎其神,比如最近热播的某剧,康熙皇帝和纳兰性德之间的故事,简直虚构的毫无下线。不过,皇帝们死后的事儿却是没什么人愿意写,这确实没啥可写的,死了不就成一把黄土了,有啥故事可说呢。今天,宫殿君就想碰碰这还没人“涉足”的领域,给大家说说清朝12位皇帝死后的故事,当然,不是编瞎话,搞迷信,主要是想给大家讲讲这些皇帝死后都葬在哪儿,给大家涨点皇帝陵园的知识。总的来说,清朝皇帝建陵的原则主要还是模仿明朝。清帝陵主要分为三个“大片区”,主要是以顺治入关中原为界限。一、关外陵咱们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清朝最早的皇帝毕生没能在北京的紫禁城里的龙椅上坐坐,因此他们死后是葬在“关外”,这个关外主要是指“山海关以外”。...
· 为“霸陵尉”一辩
霸陵尉何许人也,姓甚名谁,家住哪里,皆不得而知。只知他是汉代霸陵县(今陕西长安县东)的一个县尉,因汉文帝陵墓叫霸陵,故而在其地设立霸陵县,霸陵附近有一座亭驿,亭长亦由这位县尉兼任,专司守陵墓之职,所以人称“霸陵尉”。读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感到霸陵尉死于飞将军李广之手,着实有点冤枉。这事还得从李广说起。在西汉的名将中,李广战功卓著,资格最老,他在汉文帝时就做了将军;汉景帝时又随大将军周亚夫一起去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在汉武帝时被授予卫尉将军,常随同大将军卫青一道作战。他一生担任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多年来一直在北方抗御匈奴入侵,身经“大小七十余战”。由于他骑射超群出众,行动矫健如风,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呼之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不敢进犯。然而,军事上没有常胜将军,李广也有失利的时候。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他奉命迎击匈奴,不料在雁门山...
· 隋炀帝陵位于什么地方墓土了哪些文物
陕西遗址陵墓简介陕西武功隋炀帝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时状元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使、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现已不存。陕西省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被反贼宇文化及等缢弑于扬州。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历史现状据说早期隋炀帝陵陵冢高大、石雕林立,并建有享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荼毒、灾害频发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这些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这一冢、一碑。隋炀帝陵陵冢为圆丘形,底部周长22米,高约3米。但与众不同的是,墓门和石刻是向北的。墓门和石刻之所以向北,是因为隋文帝泰陵在南,炀帝亡国无颜面对文帝,故而背对着泰陵。由于隋炀帝是亡国之君,因而他的陵墓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就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