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发中文曹植七步诗,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是如何传播的?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微博发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这一行为,网友大呼马斯克对中国文化的领悟相当到位。
其实,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世界推行。不管是精致华美的汉服,还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都在一步一步走向国外。
今天,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下,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个地方的传播和发展。
古代传统文化传播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
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及其推崇。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现代传统文化传播形式
韩国目前最著名的大学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
新加坡从1980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82年春节,新加坡政府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
在1951年,在费正清教授倡导下,美国远东研究协会就成立了中国思想研究会。70年代到80年代,在美国又兴起了以成中英、杜维明等美籍华人为代表的“新儒学”。
在英国,本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大加赞扬,认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可以“成为世界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上的主轴。”“中国人无论在国家衰落的时候,还是实际上处于混乱的时候,都能坚持继续发扬这种美德。”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力度和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