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古代的工资标准是什么样的?
近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目前,已有10余个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多个省份表示将在年内进行标准调整工作,相关省份名单仍在不断增加。现代的薪资由多个不同部分构成,薪资结构也相当复杂。那你知道古代人的薪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他们一般什么时候发工资呢?我们今天来看一下!
现代的企业,一般都是月薪制,每月发一次工资,但在古代,通常采用的是“年薪制”即一年发一次。
年薪发什么?从粮食到银子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做官的到打长工的,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并且分三六九等。
那时的“年薪",民间多叫“工钱”,官方称“年俸”。“年薪"到年底才发,按年结算,给地主家打长工的无地农民也是这样,要到过年时才能领到一年全部的劳动报酬。
年薪发的是什么?当时实行的是实物工资,一般般发的都是粟、谷这类粮食,虽然也有发金、发银的现象,但很少见。那时拿工资叫“吃皇粮",“皇粮”一词的产生便缘于工资发粮食的缘故。
据《群书治要》引崔蹇《政论》文,一直到了东汉刘隆当皇帝的延平年(公元106年),才规定:发工资时,一半发货币工资,一半发实物工资,即所谓“半谷半钱"。这笔钱,叫“月钱”,是在年薪的基础上,对工资发放方式的一种变通。
到了唐代,中国的工资改革中才出现全部用货币来发工资的形式,但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仍习惯发实物工资,当时的说法叫“职田年米"。一直到明代中期,货币工资才成为重要的选择,受到人们的欢迎。当时有的单位发金子,但绝大多数是用银子来支付,称为“月费”,后来改称"柴薪银”,现代的“薪金”、“薪水"等名词,都是由此而来。
除了年薪制,中国古代也有月薪制。月薪制真正出现于何时?应始于南朝宋政权。别看人家宋政权是个偏居江南的小朝廷,但在布衣开国皇帝刘裕的领导下,该朝做了不少有利于本国人民的事和改革。刘裕三儿子刘义隆即位后(史称“宋文帝”),继承和推进了他老子的一套改革,连老百姓欠官府的税租债款什么的也不要了,一笔勾销,即免去“通租宿债”,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因其年号叫元嘉,史称“元嘉之治”。刘义隆当年也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按月分俸”,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月薪制的雏形,对中国工薪阶层影响巨大。据《南史·阮长之传》记载,宋政权实行月薪制的具体实行时间是元嘉末年。
古代有“跳槽”现象吗?
古代有一类职业除了被罢免和主动辞,基本没有跳槽的机会,那就是公职人员,比如官员或者将领一类。官员犯了事一般会被贬谪或者罢免,等到退休年龄了辞官。
但对于其他职业来说,为了解决年薪制带来的问题,完善工资制度,各个朝代也会结合本朝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工资改革。如在辞职和跳槽的时间上,都会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南朝宋政权以前,辞职者结算工资时间一般以“芒种”为标准,相当于现在每年的6月5日、6月6日前后。如果在芒种前辞职,则其一年的工资(俸禄)悉归后任和替岗者。
总体来说,古代的薪资结构还是比较符合人性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