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台风“灿都”来袭,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预防和应对台风的吗?
台风天气不止是现代,古代沿海地区的台风就很频繁,那么古人是如何预防和应对台风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国古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有不少有关台风的记载和描述。《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就有关于“八风”的记载,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对风的观测研究已相当细致。飓风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出现早,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在九世纪的《岭南异物志》中谈到飓风或台风到来之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称为“炼风”。在《岭表录》中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是最早关于台风天气预测的记载。《岭南杂记》中对飓风、台风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或自南转北,或自北转南,阖夏时阳气司权,南方之气为北风摧郁,郁极而发,遂肆横激,其转而北也,因北风未透,南风即起,北风之郁,仍复衡决,必倏有西风,其台始定,然后行舟。《福清县志》中有一段对清朝年间“特大飓风”的记载:18世纪中叶某年农历八月,此气旋在深夜登陆福清海口登陆,死伤惨重,并引发山洪。
不过古时候的人们相信传统的神话,人们通常将其看作什么风神、雨伯、龙王之类的,进行祭拜,以求保佑,还将台风说成是天公的怒吼,显然是不科学的。
古代人们居住地方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近海的南方地区居民人数要少很多,就算是人口在封建社会后期向南转移了,仍然是比不过北方,所以呢,台风来时也不必要太担心,那时候的人肯定不会住在台风经常发生的地区,不然把那几间土、木房子一吹就走了。
当然古代沿海都是渔民,都有很丰富的天气经验,如果台风来临,无法转移,他们选择躲避地方也相对安全。遇到情况不妙和难以度过的危险关头之时,就会舍弃家园,躲进山洞。而当暴风雨过后,他们就会跑回来重建家园。重建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把被毁坏的屋顶重新架起来就可以了,几天功夫就完工了。相反,现在那些现代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混凝土或砖块,飓风过后,重建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