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2021-08-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16
转发:0
评论:0
很多朋友到了知天命之年,寻根溯源的渴望就越来越强烈。不管是承上启下,都需要一本完善的家谱族谱。可想法冒出信心满满,做起来才发现,阻碍满满。现在明明网络如此发达,为什么做起寻根溯源的事又这么难呢?一、缺乏纸质资料前面我们说过,早期的谱牒,有口传的,有结绳的。不论是有实体还是没有实体,缺了明确能表情达意的文字,早期族谱能够承载的信息有限,传承性也大受影响。对于一个家族的历史来说,家谱的真实性虽然不如国史方志记载的客观,但是对于寻根者来说还是第一手的资料。但在建国后特殊时期,大多家谱被损毁殆尽或者残缺不全。对部分寻根者来说,完全没有可供参考的家族史料。二、地名与行政区划变迁古地名与现代地名,以及行政区划,历经千百年,自然会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像安丘王府庄,被怀疑就是皖北苏北的祖根地山东枣连庄。从明朝初年到现在,改了好几次。甚至很多古地名已经不存在了,行政区划也是,如东北人祖根地的登州府。明朝及清初...

  很多朋友到了知天命之年,寻根溯源的渴望就越来越强烈。不管是承上启下,都需要一本完善的家谱族谱。

  可想法冒出信心满满,做起来才发现,阻碍满满。

  现在明明网络如此发达,为什么做起寻根溯源的事又这么难呢?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一、缺乏纸质资料

  前面我们说过,早期的谱牒,有口传的,有结绳的。

  不论是有实体还是没有实体,缺了明确能表情达意的文字,早期族谱能够承载的信息有限,传承性也大受影响。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对于一个家族的历史来说,家谱的真实性虽然不如国史方志记载的客观,但是对于寻根者来说还是第一手的资料。

  但在建国后特殊时期,大多家谱被损毁殆尽或者残缺不全。对部分寻根者来说,完全没有可供参考的家族史料。

二、地名与行政区划变迁

  古地名与现代地名,以及行政区划,历经千百年,自然会有大大小小的变化。

  像安丘王府庄,被怀疑就是皖北苏北的祖根地山东枣连庄。

  从明朝初年到现在,改了好几次。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甚至很多古地名已经不存在了,行政区划也是,如东北人祖根地的登州府。

  明朝及清初,登州府管辖区域为一州七县,雍正十三年后,登州府管辖区域为一州九县。

三、谱匠水平参差致信息错乱

  明清时期的修谱人员,给各姓氏各家族有偿修谱。

  为了挣钱生存吗,得提高效率,他们有一套修谱的模板范本,这个操作就会涉及到捏造或者错误记载信息。

  后人如果想根据这本谱来溯源,结果可想而知。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民国《义门陈氏大同宗谱》收录了一篇朱熹的序文,署“龙图阁大学士朱熹晦庵氏拜书”,然而朱熹并未当过龙图阁大学士。

  除了谱序、世系这种承代关系,始迁祖的个人信息、祖源地也都有捏造存在。

四、乱认名人为祖致祖源不明

  这一点其实跟第三点有些类似,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祖先信息这里。

  如果翻开某些地区的家谱,尤其南方地区,很多记载的始迁祖都是做官之后,举家举族迁居到南方。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并在当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如果只是某一族这样,倒也正常,如果绝大多数都这样,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的。

五、联宗、攀附导致祖祖源不明。

  之前,阿族身边有个朋友说,自家清代祖上,是满族正白旗上三旗。

  而他们这个旗籍其实是清末先人买来的。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这种情况就跟攀附类似。

  以及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合修家谱合建宗祠降低成本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家谱在历史上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这也导致家谱有着很多的不完善。而在如今要修家谱也是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还有着三大误区。一、大槐树寻根翻阅冀鲁豫周边的每一家的家谱,几乎都写着始祖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野鹊窝大槐树。时间跨度基本上从洪武二年一直到永乐十五年,有的家谱竟然写到了清初。大槐树已经成为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每天去大槐树寻根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但史料有确切的记载从洪武六年才开始第一次迁民,并且每次迁民的目的地也很清晰。地方志记录的这一段时间的人口数据,其增长幅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如《濮州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民户一千七百三十四,口一万二千七十八;弘治十年(1497),户三千五百八十一,口五万二千二百八十五;正德十年(1515),户四千三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三;《范县县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一千四百一,口五千二百一十五;天顺五年(1461...
· 寻根建宁(二)
----到达建宁里心镇3月16日上午八时五十分,饶祖坚等我们一行四人,从金华出发。另一组饶祝平等七位宗亲业已从武义出发。此次到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经商定,我们决定从沪昆高速(G60)往江西方向走,到鹰潭市后再走济广高速(G35)直到南丰县,下高速走S209道,直达目的地建宁县里心镇。原以为地处闽赣边界的建宁县,应该是在莽莽大山之中,然而建宁县却是福建省杂交水稻基地县、丘陵山地果园开发重点县,更是驰名中外“中国建莲之乡”,是正宗“建莲”的产地。巧的是我们两支饶氏居住的浙江省武义县是“中国宣莲之乡”,与祖地一样盛产优质的莲子著称,这真是一种有意思的巧合。一路顺利,下午三时半,我们到达里心镇,经联系,另一组宗亲已经先到达了里心镇。里心是座山村小镇,有小镇特有的吵杂和繁华,我们找了间干净的宾馆安顿下来。因为事先我们与下饶宗亲已经有过联系,并且时间也还早,寻根心切的我们也急于想见到下饶的宗亲,我们两...
· 偶然中的寻根二
往上追溯,我所寻找的闻氏后人聚集地之一的鄞西石马塘(即蜃蛟闻江岸村)宗祠就是我的祖辈从山东迁来的始祖地之一。宗祠几经建造,现存的闻氏宗祠称“追远堂”,为清朝乾隆三十一年闻氏后人助田建祠,民国十一年重修,至今闻氏宗祠已有八十余年历史。闻氏宗祠为前后二进,两旁厢房的四合院式建筑布局,进西侧可以看到有另辟女祠和孤寡祠,为众多姓氏祠堂布局中很少见到的,可见在封建时代闻氏宗族比较注重男女平等和孤寡善事。“追远堂”虽历经风雨岁月至今仍在。内部基本框架完整,特别是门楼部分的梁衍屋架气派非凡,木梁上的东龙西凤木雕依然清晰可见,只是上面嵌满黄泥后的痕迹斑斑,雀替、月梁上人物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多亏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横扫”时期,闻氏村民用黄泥封盖雕刻,后来祠堂用做学校、仓库、厂房,才免遭大的破坏,实属大幸。现在有关部门和村民们要把这具有一定人文意义的古建筑,通过重新整修予以妥善保存下去,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寻根奇迹之、相隔数百年的金城廖氏寻到其根源
兰州一个家族,600年来,相传不衰的记载,竟然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苏州找到实证。600年前的记载,为何会在600年后还能找到证据呢?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金城兰州,艳阳高照,没有令人断魂的春雨,却依旧有令人断魂的寻根之情。兰州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从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来兰州的移民,犹如大海中的波涛,一浪连着一浪。然而,留给兰州记忆最深刻的移民,要数明初大移民。明初,为戍守西北边疆,充实人口,明政府有计划地从江浙、山西等地迁移大量人口来到西北各地,兰州是这些移民的重要落户地。至今,民间仍流传着“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其实,山西移民只是明代大移民的一部分,更多移民则来自江淮地区。自洪武五年起,明政府有计划地将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17个姓氏的居民移民到甘肃中部,他们既有戍边移民,也有跟随肃王护卫随从等等。当时跟随肃王就蕃的官员、护卫、仆役等高达五万...
· 寻根,
据说家人逃难来到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祖上将铁锅砸成三块,(具体几块不详),作为日后相认凭证,我支因文革及家道中落,家谱被烧,可考家族字辈有三个字,始祖起源已经不知,每每想起,不敢忘本,特来寻根,据说有一分支在毕节地区堰子口,望各位宗亲告知相认,圆我三代人梦想,寻我源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