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2021-08-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46
转发:0
评论:0
家谱在历史上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这也导致家谱有着很多的不完善。而在如今要修家谱也是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还有着三大误区。一、大槐树寻根翻阅冀鲁豫周边的每一家的家谱,几乎都写着始祖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野鹊窝大槐树。时间跨度基本上从洪武二年一直到永乐十五年,有的家谱竟然写到了清初。大槐树已经成为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每天去大槐树寻根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但史料有确切的记载从洪武六年才开始第一次迁民,并且每次迁民的目的地也很清晰。地方志记录的这一段时间的人口数据,其增长幅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如《濮州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民户一千七百三十四,口一万二千七十八;弘治十年(1497),户三千五百八十一,口五万二千二百八十五;正德十年(1515),户四千三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三;《范县县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一千四百一,口五千二百一十五;天顺五年(1461...

  家谱在历史上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这也导致家谱有着很多的不完善。

而在如今要修家谱也是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还有着三大误区。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一、大槐树寻根

翻阅冀鲁豫周边的每一家的家谱,几乎都写着始祖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野鹊窝大槐树。

时间跨度基本上从洪武二年一直到永乐十五年,有的家谱竟然写到了清初。

大槐树已经成为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每天去大槐树寻根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但史料有确切的记载从洪武六年才开始第一次迁民,并且每次迁民的目的地也很清晰。

地方志记录的这一段时间的人口数据,其增长幅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如《濮州志》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民户一千七百三十四,口一万二千七十八;

弘治十年(1497),户三千五百八十一,口五万二千二百八十五;

正德十年(1515),户四千三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三;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范县县志》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一千四百一,口五千二百一十五;

天顺五年(1461),户一千三百四十五,口一万二千六百八十八;

正德十年(1515),户一千五百五十一,口一万九千八百九十八。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好多人慕名到大槐树寻根,基本上都无功而返。

一方面是查不到相关官方资料。

另一方面,洪洞县周边的家谱,最早的也只能追溯到明初。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目前已经有好多家族有证据证明并非来自大槐树,而是标准的原住居民。

大槐树之说,不能一概相信。

二、字辈寻根

经常在QQ群、微信群里看到寻根朋友的报出一串字辈,询问有没有一样的,来寻找自己家族从哪里迁来的。

如果迁出时间较短,比如解放后才迁走的,这种寻根方式还可能有效,时间稍微长点,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因为过去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其它原因迁徙。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一开始定居的时候人不会很多,基本上只是一个小家,过去交通和通信不便,可能几十年后就逐渐跟老家失去联系了。

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又少,可能也没记录家族的迁居情况。

后人在修家谱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自立字辈了。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新立的字辈肯定与老家的不一样,这样拿新立的字辈去寻根,肯定没啥效果。

三、名字寻根

一些寻根的朋友经常在QQ群、微信群里报上始祖的名讳,来询问其他家族有没有这些人,其实这种做法也很难寻到真正的根。

一方面是我们国家人口太多,某一姓氏重名的就很多。

另一方面,家谱中的人名不一定可靠。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家谱标注了的还好说,可现实是大部分都没标的。

这就出现现实中的名字与家谱中的名字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过去,大部分人没办法读书,所以很多人只有小名,一辈子就这样叫着,有续家谱就随手添个名字在家谱上了。

过去家谱存量也少,每个家族一大支才有一套,平时都是好好保存,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供后代祭拜的,所以好多人根本没看过家谱。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还有种情况就是后人给前辈造的名字。

加上大部分家谱是康乾时期续到明初,这期间要有三百多年的跨度呢。

不可能后人能清楚记得前辈所有人的名字,部分名字正确性就可想而知了。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因此,完全靠名字寻根,困难也很大。

四 那怎么寻根呢?

综上所述,几种方法都存在问题,那还怎么寻根呢?

还只能根据迁居时间、地点、兄弟几人等几个条件,然后在大致的迁居地找当地的家谱。

分析出迁出年代相关的人员逐个分析,能对上即可。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一)

实在找不到怎么办,就连宗呗。

红楼梦中就有相关的描述: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以后,到京城当官,就到贾府去“联宗”。

联宗情况应该不在少数,这在过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很多朋友到了知天命之年,寻根溯源的渴望就越来越强烈。不管是承上启下,都需要一本完善的家谱族谱。可想法冒出信心满满,做起来才发现,阻碍满满。现在明明网络如此发达,为什么做起寻根溯源的事又这么难呢?一、缺乏纸质资料前面我们说过,早期的谱牒,有口传的,有结绳的。不论是有实体还是没有实体,缺了明确能表情达意的文字,早期族谱能够承载的信息有限,传承性也大受影响。对于一个家族的历史来说,家谱的真实性虽然不如国史方志记载的客观,但是对于寻根者来说还是第一手的资料。但在建国后特殊时期,大多家谱被损毁殆尽或者残缺不全。对部分寻根者来说,完全没有可供参考的家族史料。二、地名与行政区划变迁古地名与现代地名,以及行政区划,历经千百年,自然会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像安丘王府庄,被怀疑就是皖北苏北的祖根地山东枣连庄。从明朝初年到现在,改了好几次。甚至很多古地名已经不存在了,行政区划也是,如东北人祖根地的登州府。明朝及清初...
· 寻根奇迹之、相隔数百年的金城廖氏寻到其根源
兰州一个家族,600年来,相传不衰的记载,竟然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苏州找到实证。600年前的记载,为何会在600年后还能找到证据呢?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金城兰州,艳阳高照,没有令人断魂的春雨,却依旧有令人断魂的寻根之情。兰州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从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来兰州的移民,犹如大海中的波涛,一浪连着一浪。然而,留给兰州记忆最深刻的移民,要数明初大移民。明初,为戍守西北边疆,充实人口,明政府有计划地从江浙、山西等地迁移大量人口来到西北各地,兰州是这些移民的重要落户地。至今,民间仍流传着“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其实,山西移民只是明代大移民的一部分,更多移民则来自江淮地区。自洪武五年起,明政府有计划地将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17个姓氏的居民移民到甘肃中部,他们既有戍边移民,也有跟随肃王护卫随从等等。当时跟随肃王就蕃的官员、护卫、仆役等高达五万...
· 寻根建宁(一)
冬去春来,虽然南方阴雨连绵,却挡不住万物复苏的脚步,柳绿已经悄然绽放。3月16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饶氏后裔与中华饶氏文化研究中心代表一行10余人,将跋涉千里,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寻根,并探访周边饶氏族人。此次前往建宁县,将以里心镇的上饶、下饶村为中心,开展寻根访族活动。早在二三百年前,上饶和下饶分别有一支族人迁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虽然同属一县,两支饶氏后裔也是在中华饶氏文化研究中心才相互知晓,同族同脉,份外亲切。本次相约同行,到祖地寻根问祖,重走祖先艰难跋涉之路,加强族人间的交流,重修同源共祖之情。
· 皖北寻根一路亲情
参加完鲍氏文苑第十二次座谈会寿星、孝星颁奖会,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与会的临西清源鲍氏代表广录、长怀及荫华、东岳、金来等,不顾天黑雾大与初冬的寒冷,依依惜别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百多名宗亲,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去皖北寻根的征程。据清源鲍氏第五次修谱的记载:清源鲍氏于明朝中叶(据荫华考证是弘治十五年即公元1502年)从凤阳府临淮县迁来山东临清尖塚镇,迄今已509年,繁衍22世,有人口三千余人。我们的繁盛祖讳得山有三子,其与长子讳荣留在临淮;次子讳铭迁到尖塚镇,是我们的始迁祖;三子讳庆迁到青州,不知何州何县。由于战乱和路途遥远等原因,五百多年来仅有一次临淮老家来人的传闻,因为没有文字的确切记录,至今不知道我们来自临淮的什么地方,是哪一支鲍氏的传人。每当接触这个问题,清源鲍氏阖族人员无不仰天长叹。荫华早在2006年就向文苑座谈会散发了清源鲍氏的《寻根启示》。我们这次来参加第十二次座谈会,也是肩负着阖族宗...
· 寻根,
据说家人逃难来到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祖上将铁锅砸成三块,(具体几块不详),作为日后相认凭证,我支因文革及家道中落,家谱被烧,可考家族字辈有三个字,始祖起源已经不知,每每想起,不敢忘本,特来寻根,据说有一分支在毕节地区堰子口,望各位宗亲告知相认,圆我三代人梦想,寻我源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