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的堂号,可以作为寻根溯源的依据吗?
堂号一词,最开始是为了记录考生们考试的名次,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
后来,堂号成了名门望族一家的户号,一般正厅门上都会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某某堂”,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些文人,习惯给自己取一个堂号作为个人的“斋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名。例如宋代文人蔡京的“六鹤堂”、陆游的“双清堂”,元代文人黄公望的“三教堂”,明代文人汤显祖的“玉茗堂”、吴文华的“济美堂”、谭元春的“岳归堂”,清代文人秦荣光的“养真堂”、陈廷庆的“谦受堂”等。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堂号还是多用于同一家族的祠堂号。以前,家族人丁兴旺,数代同堂,就给这个大家族起一个统称,也就是堂号。现在,大多同姓族人聚集的地方,会共建一个共同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祠堂,这个祠堂的名字,就叫做堂号。
我们经常听到的“三槐堂”“四知堂”“扶风堂”等等都是同一家族祠堂的堂号。
在编修族谱时,堂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家族传承来记载,但有些人用堂号来寻根溯源,这样做的对的吗?
用家谱寻根,很多人都会把“堂号”放在第一位。总认为,只要姓氏相同,堂号名字再一致,那肯定就是找到先祖始祖了。但其实,这样是错误的。
其实,一个堂号并不是某个姓氏的专有堂号,有些堂号是很多姓氏都在用的,这样区分起来难度就会更大。
大多数家族所使用的“堂号”,往往和家族当时所在的郡望有关。就以张姓举例,在很多张姓宗亲的印象中,“清河堂”是张姓中最为古老一个堂号,甚至很多张氏族人都把“清河堂”认作是张氏总堂号。可是真正翻阅家谱查询,“清河堂”的缘由和历史,主要还是源之于当年张姓郡望以清河居首,之后张氏族人在此建立了一座祠堂,便有了“清河堂”这个堂号的产生,并非张氏总堂号。而且在张姓其他比较有名的堂号中,包括“百忍堂”“孝友堂”等,均和“清河堂”没有衍生、顺承的关系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把“堂号”这个词语拆分来看,可以得出祠堂、名号两次词语。早在洪武年间,当时朝廷就有严格的制度,要求一个家族必须要修祠堂、修家谱,这样也方便人口信息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族人丁越来越兴旺,在以前还有很多仆随主姓,刻意攀附权贵的一些事情发生。
因此,用堂号来寻根溯源,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