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第七次人口普查出结果,哪些省份的人最愿意生孩子?

2021-05-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94
转发:0
评论: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结果出来后,全国生孩子意愿数据分布图也公布出来,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哪些省份的人最愿意生孩子!从统计图来看,西南和东南地区生孩子的意愿比较强烈,而以北京为代表的东北和上海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孩子的意愿相对较小。全国生孩子意愿数据分布图也进一步说明像上海、北京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生孩子意愿比较低,以西藏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和广西等地区经济发展低的地区生孩子意愿反而比较高。我们再来看看全国二孩意愿图:从陕西、河南、海南、江西这几个生孩子意愿度较高的地区来看,生二孩的意愿比生单孩的意愿还高,也说明这些地方的幸福指数比较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结果出来后,全国生孩子意愿数据分布图也公布出来,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哪些省份的人最愿意生孩子!

第七次人口普查出结果,哪些省份的人最愿意生孩子?

  从统计图来看,西南和东南地区生孩子的意愿比较强烈,而以北京为代表的东北和上海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孩子的意愿相对较小。

  全国生孩子意愿数据分布图也进一步说明像上海、北京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生孩子意愿比较低,以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和广西等地区经济发展低的地区生孩子意愿反而比较高。

  我们再来看看全国二孩意愿图:

  第七次人口普查出结果,哪些省份的人最愿意生孩子?

从陕西、河南、海南、江西这几个生孩子意愿度较高的地区来看,生二孩的意愿比生单孩的意愿还高,也说明这些地方的幸福指数比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个省份专出圣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中国在齐鲁大地上出过不少圣人,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武圣姜太公这个是历代封号比关公早一些,现在很少人提了。工圣鲁班木匠的祖师爷。科圣墨子这个人是工匠出身。当然也有人说科圣是张衡。兵圣孙子《孙子兵法》这个不用多说。外国人都在看。智圣诸葛亮祖籍山东琅琊。医圣扁鹊麻沸散、五禽戏的发明人。可惜死在曹操手里,著作《青囊经》没传下来。算圣刘洪这个不太熟,是一位数学家。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农圣贾思勰这个也不熟,农学家。最后压轴的就是儒家四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回。看来山东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圣人,孔子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 中国古代历朝的人口普查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200年,炎黄联盟首领、夏朝国君禹就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这“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后汉书.郡国志》上记载,夏禹时代的全国人口总数是:13503923人。商朝有统计人口的官吏“司农”。春秋战国时期,以25家为社,按杜登录人口。称为“书杜制度”。秦国的商鞅把人口调查当作变法的重要组成部份。《管子》一书记载了这种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粮统计制度。汉朝,随着政治体制逐渐完善,人口统计进一步纳入正轨。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测出全国共有2459840户,16163863人。隋朝有“输籍法”,即每年的正月五日由县令亲自出查户口。唐朝“户籍法”规定年终上报人口实况,3年编一次户籍。唐太宗时代,政治清...
· 乱世三国人才辈出的省份
乱世三国,诸侯争霸,人才辈出,那么三国中那些知名人物又是出自哪几个省份呢?河南省是中原腹地,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就是人才辈出,名人众多的。那时候的:黄忠、文聘、蔡文姬、徐庶、荀、荀攸、典韦、还有就是重量级的袁绍、司马懿。河北省当时是军事重地,也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代表人物有:刘备、赵云、张飞、张A、颜良、文丑、张A、高览、公孙瓒等,其中重量级的人物不可胜数,重量级人物:赵云安徽省可谓是人才济济,无论是文臣还是战士,都是响当当的有名,所以安徽在这方面毋庸置疑排在前面的。安徽有以下三国名人:曹操、周瑜、鲁肃、夏侯、夏侯渊、吕蒙等重量级历史人物,美女有大小乔,医术界有神医华佗。接下里就是我们的熟知的山东省三国名人,山东可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可谓是历史悠久,三国的名人:李典、太史慈、刘表、于禁、程昱,当然代表人物毋庸置疑就是我们的卧龙先生蜀国谋臣诸葛...
· 张居正提出的“考成法”是什么?有哪些效果和结果
中国古代史上有不少针对官员的考课制度,例如“上计”、“京察”等,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了官场风气、推进了政府廉洁。在明代中期的张居正改革中,有一项“考成法”曾将全国上下30%的官员进行罢黜裁汰,可见其“威力”之大,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整个鼎鼎大名的“考成法”。张居正上疏请行在内政方面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最后明神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实际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层,对吏治问题十分重视。明代早期就已经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计”,这些措施都是对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和作为进行盘点对质,良好者有机会继续晋升,不端者则会遭到相应的惩戒甚至罢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大多流于形式,实行起来无异于走过场的“面子工程”。即使...
· 第七次俄土战争
背景在拿破仑战争的大背景下,第七次俄土战争于1805-06年间爆发。1806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三世乘着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战败的时机,依仗法兰西帝国的支持,废黜多瑙河公国的亲俄派王公。他们分别为瓦拉几亚公国的康斯坦丁·易普息兰梯,和摩尔达维亚公国的亚历山大·莫鲁西斯。与此同时,法兰西帝国派兵进驻达尔马提亚,随时可以挺进多瑙河公国。为防范法军犯境,俄军四万人进入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奥斯曼苏丹遂封锁土耳其海峡,并正式对俄国宣战。早期战事在战争初期,由于俄国与法兰西帝国的关系仍不明朗,加上俄军主力正在普鲁士与拿破仑的法军交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并不愿意集结大军对付奥斯曼帝国。1807年6月2日,米罗拉多维奇将军率4500余人于奥比勒什蒂击退了一次土军针对俄军驻守的瓦拉几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庞大攻势。亚美尼亚战线上,古德维奇将军率7000余人,于6月18日在阿尔帕恰依摧毁了一支2万人的土军部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