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最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度成为话题人物。
原因竟是曾经拒绝帮哥哥走后门被踢出家谱。
事情是这样的,在格力2019届大学生入职大会上,董明珠称曾与亲哥20年没有往来,家谱里也没她了。起因是经销商找她的亲哥哥拿货,董明珠没同意,结果收到哥哥的绝交信,还被从家谱中除名。直到20年后哥哥生病后她去探望,两人才冰释前嫌。
事情一经,顿时引来海量讨论。
讨论的核心集中在两个:
一、女性能不能进家谱?
二、该不该给亲戚开后门帮忙?
为了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小谱特地去找了几本解放前的家谱来看。从家谱中记录的名字看,上面确实是没有女性的。
为什么?
因为家族、宗族的概念是伴随姓氏发展而来的。
中国最古老的八个姓氏: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都是女字旁。
这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家族血缘是通过母亲和母亲的母亲来维系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到了周代,随着国家组织的发展和礼法的完善,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族事务,越来越被男权所掌握。
这一点从姓氏和国人姓名的演变就能看出。古老的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八个姓,逐渐发展出从官职、封地、爵位变化来的氏。而官职、封地、爵位,这些都是男性在建功立业后获得的,姓氏的权重也从代表血缘的“姓”,逐渐转移到代表地位的“氏”。
当然,族谱、家谱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完善过程。总体来说,汉代萌发阶段,伴随魏晋隋唐的门阀制度而发展,在宋代理学兴起后逐渐完善,在明清最终成熟。
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族谱家谱大多是明清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女性地位低下,且女子终究是要嫁出去变成别人家的人。
因此女性是没有资格被写进家谱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家谱,是指女性娘家的家谱。而所谓资格,是与男性相比较——没有出嫁前,在娘家家谱中,每个男丁都单列词条,而女性则只能依附于父亲名下,用“女三,适刘某”来表示“三女儿嫁给了刘家”。只记录女儿的数量和嫁给了谁,连名字都没有。
出嫁之后,女性是可以作为丈夫的附属品被记录在夫家的家谱中的,但只记姓,不记名,信息量极少,也不会体现在世系图中。
同时还规定:女子如果是原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基本信息;如果是续弦的继室,或是侧室、妾等小老婆,根本没资格被家谱提到,地位还要低下。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宗室贵女、被朝廷表彰过的诰命夫人、烈女、节妇,或是如秦良玉般立下战功的奇女子,不但能入家谱,还会有单独的传记来记录生平事迹,在家谱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记男不记女的家谱是不全面的,会给后人研究姓氏家族的发展带来资料上的缺失;还否定了女性为家庭、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家族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其中。
1993年,湖北鄂州“槐荫堂”新编的《王氏宗谱》就将女性纳入家谱。谱中指出:“鉴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必须改变以前女儿不能上谱的规定,决定每户只生一个独生女的,其独生女可以上谱”。
2003年,孔子世家第六次续修家谱,在江苏高淳举行了历史以来首次家族聚会,此次续修工作打破了以往只有男性才能入谱的惯例,不仅女性孔姓后裔可以入谱,其后代子女也同样可以写进家谱。
这些年来,中国民间兴起了修谱热潮。越来越多的家族在修谱中结合国家政策,开始让女性入谱,既肯定了女性的贡献和作用,也体现出修谱者的与时俱进。
因此,董明珠不给亲戚开后门,看起来是“不讲规矩”。但打着亲戚的旗号走后门,这个“规矩”本身就不可取。
而因为董明珠“不讲规矩”而把她赶出家谱,看似遵循了“族规”和“家训”,是“讲规矩”,实则是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打着维护家族利益的名义来作威作福,逼迫董明珠就范的行为。
旧有的宗族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是固步自封,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