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的一桩大案揭秘金庸姓氏的由来和姓氏故事,你知道金庸姓什么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提起金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六十多年来,金庸小说被无数次搬上荧幕,一遍遍地被翻拍。
大多数人知道金庸与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并称武侠小说四大宗师,少数人知道他曾是报社主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也曾与网文作者一样被人催更,以为金庸就是他的名字。甚至有人把《隋唐英雄传》里那座金墉城当成他的老家。
金庸本不姓金,而姓查(zha,第一声),名良镛。
金庸是他的笔名。
今天是他的诞辰。
江南名门,书香世家
在金庸的封山之作《鹿鼎记》开篇就是一桩大案——“明史案”,其中提到了一个叫查继佐的人。
这个査继佐既是江南名士,也是抗清义士。他与金庸同属海宁查氏,曾率部在赭山(今海宁西南)击败清军,又参加过保卫钱塘江之战,跟随黄宗羲渡海驻守谭山。南明灭亡后,他把“查”姓写为“楂”(古代会给犯人改姓,在本来姓氏旁边加木字旁,意为枷锁,查继佐是以此来自比为罪人)姓,归乡讲学,编撰明史。康熙二年,因庄廷鑨明史案被牵连入狱,后经提督吴六奇营救得到赦免。
海宁查姓的字辈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
可见查继佐属继字辈,而金庸(查良镛)是良字辈,是海宁查氏第22代孙,出生在“澹远堂”;金庸的孩子们则是传字辈。
查姓最早写做“楂”。春秋时有个周王室的公子被封到楂地,他的后代以楂为姓。到了宋朝,楂姓族人才把楂改成查;还有族人觉得查姓不好读,想把查改为香。
查姓自古人才辈出,在清代达到巅峰。康熙曾亲笔题联:“唐宗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亲笔书写“嘉瑞堂”匾额赐予袁花查氏宗祠,后亲笔书写“澹远堂”和“敬业堂”匾额分别赐予查升与查慎行。
康、雍、乾三朝,查家“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与“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陈氏并称海宁望族。金庸先生也把海宁陈氏的传说写进了《书剑恩仇录》。
金庸之外,查姓良字辈还出了一位文学家,便是笔名为穆旦的查良铮。1941年12月,穆旦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1953年初,穆旦从美国回到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被誉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像
查氏源流
查(Zhā)姓主要有四个起源:
出自姜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为炎帝后裔。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就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楂姓,其后人省去木字旁,简化为为查姓。属于以邑名为氏。
出自芈姓。春秋时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其后代就以查作为姓氏。也属于以邑名为氏。
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柤”也可以写成“查”。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称查姓。
出自少数民族姓氏。清代居住在沈阳一带的满人中就有人以查为姓。八旗中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另外彝族、傣族、土家族、哈尼族、蒙古族中也有人以查为姓。
迁徙分布
查姓是稀有姓氏,在当今姓氏人口中排第17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查姓几经迁徙,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安徽、江苏较为集中。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85%。
郡望堂号
查姓郡望有:齐郡,海陵郡,济阳郡
堂号有:清容堂,海陵堂,齐郡堂,济阳堂等。
查姓字辈
浙江嘉兴海宁查氏源自婺源查氏,自第七世起,字辈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
安徽怀宁查氏字辈:立敬舆贤哲,诗书衍吉祥,渊源经学远,同永之荣芳,声鸿名振显,道达德宣扬,承绪资培植,贻谋贵善良,修齐传泽厚,敦睦裕基长,本固枝偕茂,家宜国有光。
浙江温州查氏字辈:世思恩重德,光宗富贵全,日从君子庙,引达大归年。
北京大兴查氏字辈:为谨维勤,以绥尔禄,保世光大,成家之福。
山东泰安查氏字辈:建国贤才仲,传玉龙茂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