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小谱说堂号】乾隆身世之谜,他和陈家洛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2021-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27
转发:0
评论:1
金庸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提及了海宁陈氏的一件秘辛:当朝皇帝弘历和陈氏之子陈家洛是亲兄弟。也就是说,弘历不是雍正的儿子,而是大学士陈世倌的儿子!天地会总舵主陈家洛故事是这样的:雍正皇帝胤禛还在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相善,两家时有往来酬酢。这一年恰巧两家都生孩子,月、日、时辰皆同。胤禛命人抱来看看,等孩子被送回时,陈家发现已经易男为女,大惊失色,但是不敢追究,更不敢声张。没有多久,康熙去世,胤禛即位。陈氏之子由此成了皇帝。也有人说,陈氏之子抱进雍亲王府第时是王妃暗中偷换,雍正帝也不知道。等弘历成年即位,也怀疑自己是陈氏所出,所以数度亲赴海宁察访,一定要弄个明白。还有人传说,弘历自知不是满族,在宫里时常穿汉人服饰,有一天还穿着汉人的衣服问别人像不像汉人。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海宁陈家,就是为了回家省亲。最后一次临走时步至中门,对陈氏说:“以后除非是天子临幸,这门不要轻易开户。”从此这座门就...

  金庸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提及了海宁陈氏的一件秘辛:当朝皇帝弘历和陈氏之子陈家洛是亲兄弟。

  也就是说,弘历不是雍正的儿子,而是大学士陈世倌的儿子!

【小谱说堂号】乾隆身世之谜,他和陈家洛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天地会总舵主陈家洛

  故事是这样的:雍正皇帝胤禛还在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相善,两家时有往来酬酢。这一年恰巧两家都生孩子,月、日、时辰皆同。胤禛命人抱来看看,等孩子被送回时,陈家发现已经易男为女,大惊失色,但是不敢追究,更不敢声张。没有多久,康熙去世,胤禛即位。陈氏之子由此成了皇帝。

  也有人说,陈氏之子抱进雍亲王府第时是王妃暗中偷换,雍正帝也不知道。等弘历成年即位,也怀疑自己是陈氏所出,所以数度亲赴海宁察访,一定要弄个明白。还有人传说,弘历自知不是满族,在宫里时常穿汉人服饰,有一天还穿着汉人的衣服问别人像不像汉人。

  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海宁陈家,就是为了回家省亲。最后一次临走时步至中门,对陈氏说:“以后除非是天子临幸,这门不要轻易开户。”从此这座门就永远锁上了。

  另有一些资料说,海宁陈氏的宅堂中有两方匾额,一方题为“爱日堂”,一方题为“春晖堂”,都是皇帝亲笔书写。“爱日”一词,出自汉辞赋家扬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后世因专称儿子奉侍父母之日为爱日。“春晖”一词是用唐代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人以春晖比喻慈母的恩爱。从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看,都是用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语意,似乎可以印证上述传说。

  还有传说雍正以男易女之后。被换来的女孩在海宁陈家成长,后来嫁给江苏常熟蒋氏。蒋氏还为她筑了一座小楼,称为“公主楼”。民国时还有人写了篇《乾隆与海宁陈阁老》,坚持乾隆帝是海宁陈氏之子一说,并力图证明常熟蒋氏与公主婚配之事。

  这些传说当然不可信。

  雍正皇帝有10个皇子,6个公主。弘历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就算没有弘历,也可以选弘时弘昼来继承皇位,根本没必要换别人家的儿子来。

  其次,以清代皇帝与海宁陈氏的关系来说,纯是君臣之谊。陈氏在明清两朝都是海宁当地的名门望族,考中进士的有32人,陈诜、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都当到了大学士,累计出仕者超过300人,世所罕见。

【小谱说堂号】乾隆身世之谜,他和陈家洛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雍正乾隆两朝都在浙江大举修建海塘。乾隆6次南巡,有4次亲到海宁视察海塘工程。既到海宁,总要有个合适的住所。陈氏是康、雍、乾三朝大学士,陈氏家园更是海宁名胜,自然是接驾驻跸的理想之处。这个园子本名“隅园”,乾隆帝为之改名“安澜园”。“安澜”是水波不兴之意,由这一命名也可以看出,乾隆帝临视海宁,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

  关于那两块匾额,据《陈元龙传》记载,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玄烨在便殿召见群臣,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当书以赐。”元龙奏称,父亲之闿年逾八十,拟“爱日堂”三字。玄烨便书写赐之。《海宁州志》还提到,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玄烨因陈元龙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守寡41年,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赐“春晖堂”匾额。这便是说,两方匾额的题词,是康熙帝根据臣下的请示书写,与传说中的理解完全是两回事。

  至于海宁陈氏用男孩换来的公主下嫁给常熟蒋氏,经查访,连常熟本地人也不知道这件事,可见也是被后人编造的。

  但是,为什么民间会有弘历是陈氏之子,连金庸都要在书中把陈家洛和弘历写成是兄弟呢?

  这是因为满清是外族统治,汉人,特别是遭受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南方汉人始终抱有“反清复明”之心。

  既然无法推翻你,那就让你变成我。

  用一个汉人书香世家的孩子取代满人去当皇帝,变相的等于汉人皇帝在坐江山。

  实际上,海宁陈氏原籍渤海,是北宋名将高琼之后。高琼第十六世孙高谅入赘海宁城东皇冈陈明谊家为婿。其子高荣就以岳父的陈氏为姓,又以高氏郡望为郡望,所以这支陈氏被称为渤海陈氏,以别于岳父一家原来的颍川陈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家洛和乾隆真的是亲兄弟吗陈家洛怎么死的
陈家洛,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男主角,反清帮会红花会的总舵主,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和当朝皇帝乾隆帝是同胞兄弟。陈家洛相貌英俊、谈吐风雅、为人谦虚有礼,但最后因误信亲兄乾隆导致反清大业终成泡影,此人物在《飞狐外传》中也曾再次出场,不过已经没有了早年的雄心壮志。陈家洛与乾隆皇数次会面,每次都紧扣人心弦。第一次是陈家洛在西湖畔游山,碰见乾隆在山中抚琴,彼此不知对方是谁,但感异常亲近,又异常遥远。第二次是晚上暗探衙门,乾隆正夜审文泰来,陈家洛惊见原来日间抚琴之人是当今皇帝。乾隆身分已露。第三次相会是西湖舟上的鸿门宴,表面客气斯文,暗地刀枪严密,一方是侍卫护驾,一方是群雄相随,言词针锋相对,比武则互搏生死,形势凶险万分,极亲近的两个人,无奈又是极端对立,而咫尺不得亲近,又加强了两人之间的吸力。第四次是宣泄,陈家洛回海宁老家拜祭父母,在坟前哭泣,乾隆却己在泣祭,两人乍见之下,心情激动,互相执手...
· 【小谱说堂号】堂号一词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堂号一词,最开始是为了记录考生们考试的名次,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后来,堂号成了名门望族一家的户号,一般正厅门上都会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某某堂”,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还有些文人,习惯给自己取一个堂号作为个人的“斋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名。例如宋代文人蔡京的“六鹤堂”、陆游的“双清堂”,元代文人黄公望的“三教堂”,明代文人汤显祖的“玉茗堂”、吴文华的“济美堂”、谭元春的“岳归堂”,清代文人秦荣光的“养真堂”、陈廷庆的“谦受堂”等。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堂号还是多用于同一家族的祠堂号。以前,家族人丁兴旺,数代同堂,就给这个大家族起一个统称,也就是堂号。现在,大多同姓族人聚集的地方,会共建一个共同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祠堂,这个祠堂的名字,就叫做堂号。我们经常听到的“三槐堂...
·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中)
祠堂的主要功能1、祠堂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通过祠堂祭祀,使族人常瞻仰先祖仪容,唤起家族团结。依靠血缘关系的纽带,形成和维系宗族制度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维护和巩固族权地位,即通过敬宗以收族。祭祀主要在春冬两季进行,春祭“清明”,称“清明会”;冬祭“冬至”,称“冬至会’。祭祀过程中,一族的男子备好牲礼等祭祀用品,欢聚宴饮。有势力的族人还可以搭台唱戏,以供全族欢乐。这种祭祀活动,在崇奉祖先的同时,也达到了后代入祖归宗的目的,确立了每一个人在宗法社会里的血缘归属。古人认为祭祀乃“国之大事”,列为五礼之首。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十分讲究祭祀气氛的庄重肃穆。古代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经过祭祀仪式后可以附于神主牌位之上。所谓神主就...
·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下)
祠堂的文化意义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权力和经济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宗族地域集团及家族血缘组织在对封建法制的辅助和补充,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辅助手段。唐、宋之后,这些家族、宗族组织逐趋严密,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各地的族众、家庭和个人的思想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这种上层建筑的基础,当然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本身。祠堂文化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体系,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育和发展,宗祠谱牒文化和我国的编年国史、各地方志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体是尊贤、祭祖,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的范围就是一种有序的、丰富的祠堂文化,它是包容并蓄汇海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族世家、同姓地域组织...
·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上)
宗族祠堂是汉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既是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时代在发展,宗族观念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价值。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祠堂简介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