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永嘉南渡:《上阳赋》背后的汉民族姓氏大迁徙
热播剧《上阳赋》中,男主萧綦的原型是辛弃疾的偶像刘裕。剧中王、谢、桓、庾都是借鉴了东晋的几个大世家门阀。王儇被许配给萧綦,主要还是因为其父王蔺想笼络萧綦手中的20万宁朔军。不光琅琊王氏觊觎这支军队,其他各方势力也在争相拉拢。
这支极为厉害的宁朔军,在真实的历史也有原型,即东晋北府兵。
历史上的北府兵比电视剧中更能打。
北方流民,国仇家恨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地方豪强纷纷招募壮士,组建私人部曲。即便西晋一统后,私人部曲依旧在豪强士族中存在。“八王之乱”摧垮了西晋统治,也让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势力得以进入中原。
幸存下来的司马氏南渡江东,在南方士族门阀的扶持下建立东晋。北方的豪门大族则依靠私人部曲则聚居在江淮之间,在南北势力之间周旋。另外一些衰落的家族,其部曲散入民间,和北方百姓一起来到南方成为流民,依附于世家大族。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之一祖逖(另一人是刘琨),便是当时祖姓家族的宗族族长。祖逖,出身范阳祖氏,身后有一支战斗力非常强大的私人部曲。这支部曲以祖家子弟兵为核心,又招募了大批从北方逃亡过来的流民青壮(身体不好的在逃亡途中都死了,能活下来的都是强者)。
然而祖逖南下时,南方原有的世家大族和比他们早一步南下的大家族已经把土地都占满了。祖家想要在南方立足,偏又不能靠武力去抢夺其它世家大族,只能把目标锁定在被胡族占据的故土上。
中流击楫
因此,为家族争取生存空间,才是祖逖北伐的根本动力。
可惜祖逖失败了,东晋终究只能偏安一隅。
可吸收北伐流民武装来保卫半壁江山的传统却被东晋政府保留下来。
到了谢安执政时,北方前秦日益强大,且有吞并东晋之心。谢安的侄子谢玄在京口广陵一带重新招募流民组成新军,这就是新一代的北府兵。
让这支军队一举成名的当属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一战成名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率83万大军南下。东晋派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战。此前,北府兵将领刘牢之曾率5000精兵在洛涧突袭数万秦军,大获全胜。所以前秦军队对北府兵有些畏惧。
淝水决战时,谢玄用计令前秦军队阵脚大乱,大获全胜。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北府兵一战成名。淝水之战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的胜利,又给东晋续命数十年,使汉家文明得以在江南继续发展。
然而在此战中获得巨大声望的谢安、谢玄叔侄,一个被迫隐退,一个被解除兵权。而北府兵先后由宗室司马恬和出身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恭接管。
光复中原,盛极而衰
司马恬和王恭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北府兵实际指挥官是大将刘牢之。而《上阳赋》中萧綦的原型刘裕,当时就在刘牢之手下。后来桓温的儿子桓玄起兵造反,刘牢之奉命率北府兵讨伐,却不顾刘裕等人的劝阻投靠桓玄。桓玄得到北府兵后反而开始解除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再次反叛不成,被逼自杀。桓玄趁机掌握北府兵。
桓玄称帝后的第二年,一直在北府兵中默默积攒实力的刘裕在京口起兵,召集北府兵旧部击败桓玄,收复建康,拥立晋安帝复位。
此后,刘裕带着北府兵继承了祖逖、桓温遗志,挥师北伐,先后攻灭南燕、谯蜀、仇池、后秦,完成了光复中原的伟业。
最后,刘裕携不世之功,取司马氏的晋朝而代之,于公元419年称帝,建立刘宋。北府兵也成为了刘宋的主力部队。
刘裕死后,北府兵由刘裕的老部下檀道济指挥。檀道济被后来的皇帝猜忌,身死族灭。北府兵群龙无首,加之常年征战,又无兵源补充,部众离散,便不复往日荣光,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衣冠南渡,举族迁徙
永嘉之乱发生以后,中原地区陷入了战乱,中原汉人纷纷南迁,史称“永嘉南渡”。据记载,刘曜(前赵皇帝,匈奴人)攻陷洛阳之时,“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刘粲攻下长安之时,“遗人四千余家奔汉中”。
也就是说,当时洛阳百姓一大半都逃到“江左”(即江东,今江苏安徽南部);而长安的“四千余家”,并不是四千余个家庭,极有可能是四千多个家族。
西晋灭亡后第二年,河北、山东、河南、关中又相继爆发了蝗灾。百姓无以为继,不断南迁。战乱和天灾面前,无人能够幸免。中原地区的王公贵族也和老百姓一样,被迫南下避乱。
江东、荆襄、巴蜀,甚至辽东和西凉都是汉人迁徙避难的方向
北方移民南下长江流域的移民活动一直持续到刘宋时期,北方移民及其后裔的人口数量约在200万人左右。这还只是官方统计的数字,未被纳入官方数字的人口还要更多。他们拖家带口,或以相邻为伍,更多的则是在宗族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来到南方,其中不乏高门大族。
永嘉南渡不仅是人口的南迁,还是政权和文明的南迁。
南迁人口之中,北方的高门士族占去了很大一部分。东晋偏安江南后形成的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谯郡桓氏、兰陵萧氏等世家大族都是来自北方。
因此王氏、谢氏、袁氏、萧氏等姓氏既有北方的郡望堂号,也有南方的郡望堂号。
如王氏,秦汉时主要分布在北方,魏晋之后开始在南方蓬勃发展,五代十国时建立闽国的王审知,后来就被称为王氏“小宗”。
而兰陵萧氏,更是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国家,萧铣也在岁末割据一方,萧瑀更是因为出身萧氏而跻身隋唐两朝宰相。萧氏在唐朝依旧是一等一的高门。
这些南渡的高门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一起,不仅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火种,也让家族姓氏得以延续。
族谱网帮您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家族印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