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2020-12-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22
转发:0
评论:0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时值正月,大雪纷飞。51岁的韩愈站在瘴江边,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因直言劝谏,一代文学宗师被贬潮州,等待他的却是逆境中的绝处逢生。“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但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什么样的?文起八代之衰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韩愈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一个官宦世家。韩家世代为官,韩愈的起跑线原本高于旁人。谁曾想出生两个月后,母亲病故,不到三岁,父亲也病逝。年长三十岁的长兄韩会接替了抚育弟弟的重任。长兄如父,兄嫂对他视如己出,尽心照顾。然而六年后,韩愈还未成年,长兄也去世了。不到十岁的韩愈只能跟着寡嫂前往宣城,过起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孤苦生活。公元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18岁的韩愈决定离开宣城,孤身一人背...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时值正月,大雪纷飞。51岁的韩愈站在瘴江边,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因直言劝谏,一代文学宗师被贬潮州,等待他的却是逆境中的绝处逢生。

  “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但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起八代之衰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韩愈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一个官宦世家。韩家世代为官,韩愈的起跑线原本高于旁人。谁曾想出生两个月后,母亲病故,不到三岁,父亲也病逝。

  年长三十岁的长兄韩会接替了抚育弟弟的重任。长兄如父,兄嫂对他视如己出,尽心照顾。然而六年后,韩愈还未成年,长兄也去世了。不到十岁的韩愈只能跟着寡嫂前往宣城,过起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孤苦生活。

  公元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18岁的韩愈决定离开宣城,孤身一人背上行囊前往长安改变命运。满怀希望的韩愈不知道的是,人生并没有因为他的天资和勤奋而眷顾于他。贞元三年到贞元五年,接连三次科考,韩愈全都落榜;而比他年轻、后来与他齐名的柳宗元、刘禹锡全都一次考中。

  韩愈无奈返回宣城。他还年轻。他不甘心。

  三年后,24岁的韩愈第四次踏上科考之路,终于在本命年跨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道坎——考中进士。

  然而命运仍未眷顾于他。此后三年,韩愈连续三次参加博学鸿文科考试,均未考中。失意之极的韩愈离开伤心地长安,在前往洛阳途中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概。千古名篇《马说》问世。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为了生计,自比千里马的韩愈先后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和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处出任推官,然而他并不愿意就此屈就于命运,开始不遗余力地宣扬古文改革。

  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33岁的韩愈终于通过吏部考试,成了一名国子监四门博士。这个职务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却只是国立大学的招生办老师。

  在其位谋其政,虽是个小小的招生老师,韩愈却恪尽职守,还在此岗位上写出了又一篇文学巨著《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不必贤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短短一句话,犹如旱地惊雷,直接颠覆了旧有的师生关系。虽是有感而发,却一扫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吹响了古文运动复兴的号角。

  我,韩愈,就是这样的另类中年!

忠犯人主之怒

  韩愈文章写的好,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钢铁直男——不谗言媚上,不同流合污,屡屡因为说大实话而被人攻击,仕途坎坷。

  韩愈担任监察御史期间,适逢关中大旱,饥荒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京兆尹李实,还谎报实情,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怒而写下《论天旱人饥状》揭露李实欺上瞒下: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

  李实恼羞成怒,制造谣言诬陷韩愈。

  韩愈很快被贬至山东阳山当县长,依旧我行我素,从未想过改变。

  几年后,韩愈担任河南县令时又发现各地藩镇在洛阳留后院图谋不轨,便打算揭发其行动。藩镇党羽知道这个钢铁直男不好收买,只好放弃行动。

勇夺三军之帅

  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临死让儿子吴元济接班。唐宪宗意在削藩,让宰相裴度主持前线战事。裴度聘请韩愈为行军司马,随大将李愬出征。

  行军途中,韩愈献上奇袭之计,还自创胡辣汤为士兵御寒。

  李愬依计雪夜突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

  不久,韩愈又主动请缨写了一封劝降信给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晓以利害。王承宗害怕朝廷讨伐,当即献出德、棣二州,表示臣服。

  韩愈再立奇功。

  平定淮西后,韩愈因功升任刑部侍郎,受命撰写《平淮西碑》碑文。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韩愈参考了很多历史典故,花了几个月时间,进行无数次的修改之后,终于将写好碑文提交给皇帝过目。碑文前半部分写了当时藩镇割据的危害,中间记录了作战的具体内容,后半部分歌颂了皇上论功行赏,举国欢庆的场景,还赞美了皇帝调兵遣将、宰相运筹帷幄。碑文写得大气磅礴。唐宪宗看了之后非常高兴,立刻让人篆刻碑文立于淮西。

  碑文一经问世,立刻引来巨大争议。有人觉得文章写得真是好,堪称千古名篇。李愬麾下的将士们却觉得韩愈轻视了他们这些在前线拼命的军人功劳,把裴度写成了第一功臣。以至于石碑刚刚立好就被李愬的部下给推到了。

  李愬的部下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李愬的夫人韦氏是唐德宗的外孙女,韦氏的母亲是唐宪宗的亲姑姑韩国公主。而李愬自己也出身将门,父亲李晟是平定河朔三镇叛乱、收复长安的名将;大哥李愿是河中节度使。一家人既是皇亲,也是功臣。功臣和亲戚不好得罪,只好委屈笔杆子韩愈了。唐宪宗无奈之下只好让人抹掉碑文,让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

  这两篇碑文水平都很高,都收录在《全唐文》中。

  此时韩愈的心情是崩溃的。

  凭什么?

  凭什么!

道济天下之溺

  幼年艰辛,世道纷乱,仕途不顺,这一切让才高八斗的韩愈变得愈发偏激。

  韩愈心中苦闷,只能向好友柳宗元吐槽心声。他对天地不公、对天道的质疑、发问,都被柳宗元记录在《天说》中。

  公元819年,唐宪宗划拨四万亿专项经费,派人将法门寺佛骨迎至长安。

  韩愈看不惯这种劳民伤财、于国无益的做法,立刻写了篇激愤恳切的《谏迎佛骨表》加以劝谏,说什么信佛的皇帝没好下场,建议皇帝烧掉佛骨舍利子。

  听到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唐宪宗盛怒之下要杀韩愈。文武百官纷纷求情,说韩愈出发点是好的,韩愈才免除死罪,被贬潮州(今广西合浦),这才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好友柳宗元去世,12岁的女儿也在途中病逝。

  韩愈心灰意冷,柳宗元死后,还有谁能懂我?

  他本以为会死在潮州,就在瘴江边给前来送行的侄子韩湘留下一封遗书。

  这个韩湘,就是八仙中韩湘子的原型。

八仙之一韩湘子

【中华大宗师】怼天怼地怼皇帝,钢铁直男韩愈的愤怒人生

  湘子的前世“费长房”正是因为“骂天三声”而被罚轮回三世。这三声骂天,何尝不是韩愈心声?

  没想到,韩愈不但没死,反而绝处逢生,在潮州整顿改革,兴农桑,兴修水利,赎放奴隶,短短八个月,当地风貌为之一新,相传还在水边凭一首《祭鳄鱼文》,骂走了为祸多年鳄鱼群。

  对,就是骂。我韩愈怼天怼地怼皇帝,还会怕几条丑陋的鳄鱼?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韩愈从潮州回到长安出任兵部侍郎。后又不顾危险作为朝廷使者前往镇州宣慰兵变叛军。

  两年后,57岁的韩愈病逝,一代文坛宗师就此谢幕。

  直到去世,韩愈胸中那口不平之气都未散去。

  这是他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官怼起来连皇帝都不客气,皇帝怼完还得给他升官
说起朝廷的官员,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一些贪官,因为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贪官的事迹,往往会让记忆犹新。但是,我们下面会说一个清官,他就是清朝的孙嘉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敢于谏言的人,连皇上都很佩服。孙嘉淦,他出生在公元1683年到公元1753年去世,字锡公。他是山西的兴县人,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他中了进士,开始进入了朝廷。在康熙、雍正、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他都位于朝廷,同时他也很受这些皇帝的喜欢。那为什么这些皇帝都喜欢孙嘉淦呢?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是那种为人比较刚正,不做作。在朝廷上他还特别敢于谏言,也不是那种贪财和墙头倒的人,所以在当时他是个有名的“诤臣”。下面我们来看看雍正时期关于他谏言的事。既然孙嘉淦是位清官,那他一定会为国家和朝廷效力,所以在雍正皇帝上位后,他就向雍正皇帝提出了三个意见。第一个意见是请皇帝善待自己的兄弟,不要自相残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好多皇帝上位后,就对自己的手...
· 一代术士樊英是如何怼皇帝的
樊英,东汉安、顺帝时期易学家、术数名家,字季齐,南阳鲁阳(今平顶山鲁山县)人。幼年到三辅(今陕西西安周围地区)学习《亲氏易》,后隐居于壶山。樊英著有《易章句》世称樊氏学说,在学术上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后来身为一个县令就名动朝廷的陈寔,少年时也跟随过樊英学习。他生活在公元100年前后,是当时著名的星象学家,精通“风角”“星算”“河图洛书”。但风角是什么流派的数术现在已经无法具体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天象气候有关的学问。樊英当时的地位在民间可谓极其崇高,汉代的省部级官僚都请不动,学生遍布天下。《后汉书》记载曰“受业者四方而至”也算当时最为重要的一支易学流派。樊英早年便写下了自己批注版本的“樊氏易学”并以此教材传授学生,可惜的是此书在后世之中没能传承下来,更无法一窥樊氏易学的思想精髓。有一次南阳天气骤变,黑云从西边压境而来,樊英看完天象之后和自己的学生说,“成都一定是发生了大火灾,此云在救成都之火...
· 韩愈:敢当面怼皇帝,被贬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之骄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无论皇帝做了多么错误的事情,做臣子的都不可能当面指责皇帝,只能采取“讽谏”的方式委婉劝说。纵使耿直如魏征,在面对一代贤君唐太宗的错误时,也是转了好几个弯进行劝谏。然而,在中唐时期却有这样一个“耿直”的文人,面对皇帝的荒唐行为,他丝毫不留情面,直接上表指责皇帝。他就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韩愈。公819年,唐宪宗欲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尊儒排佛,十分反对这种荒唐行为。于是,他立刻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当面怒怼唐宪宗,丝毫不留情面,真是大唐第一“直人”。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皇帝雷霆大怒,要当庭赐死韩愈。最后在正直大臣的周旋下,他幸免于死,但却被贬到了蛮瘴之地潮州做了刺史。走到蓝关时,他写了一首诗给他的侄儿韩湘,成为千古绝唱。今天笔者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首诗,《左迁至...
· 丘吉尔童年:全校成绩倒第三,怼完老师怼校长,受鞭刑一声不吭
文|黄金生1882年,年满7岁的小丘吉尔被父母送到圣乔治贵族学校上学。既然是贵族学校,硬件当然是一流的,但学校的管理方式却非常刻板、严厉,这对于习惯了自由自在、性格倔强的小丘吉尔来说,不是一个好地方。丘吉尔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只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历史、地理、英国文学等,而对于不喜欢的,比如数学、拉丁文等,他则根本不屑一顾,所以,他的总成绩总是在全班殿后。不仅成绩很差,他还得到“淘气”“贪吃”“常惹麻烦”,甚至是“极端恶劣”的评语。一位曾经担任过丘吉尔小学时代老师的女士回忆道:“这个小矮个,赤红面孔的学生在班里是头号淘气包,⋯⋯说不定全世界也顶数他淘气。”这里的学生每个月至少有两三次被聚集到图书馆,观看犯错误的同学如何接受责罚,进行警示教育。有过错的学生会被两个班长拖进一个房间,由校长对他进行毒打,直到打得流血为止。丘吉尔后来评价道:“它们的残酷甚于内务部所设任何感化院中所能忍受的责罚...
· 丘吉尔童年:全校成绩倒第三,怼完老师怼校长,受鞭刑一声不吭
文|黄金生1882年,年满7岁的小丘吉尔被父母送到圣乔治贵族学校上学。既然是贵族学校,硬件当然是一流的,但学校的管理方式却非常刻板、严厉,这对于习惯了自由自在、性格倔强的小丘吉尔来说,不是一个好地方。丘吉尔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只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历史、地理、英国文学等,而对于不喜欢的,比如数学、拉丁文等,他则根本不屑一顾,所以,他的总成绩总是在全班殿后。不仅成绩很差,他还得到“淘气”“贪吃”“常惹麻烦”,甚至是“极端恶劣”的评语。一位曾经担任过丘吉尔小学时代老师的女士回忆道:“这个小矮个,赤红面孔的学生在班里是头号淘气包,⋯⋯说不定全世界也顶数他淘气。”这里的学生每个月至少有两三次被聚集到图书馆,观看犯错误的同学如何接受责罚,进行警示教育。有过错的学生会被两个班长拖进一个房间,由校长对他进行毒打,直到打得流血为止。丘吉尔后来评价道:“它们的残酷甚于内务部所设任何感化院中所能忍受的责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