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小谱说堂号】被《跑男》带火,史学家司马迁故乡的“韩城”和韩姓有什么关系?

2020-12-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91
转发:0
评论:0
最新一期跑男又带火了一个地方,陕西的韩城。位于黄河边的韩城是一座真正意义上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陕西第一府”之称的韩城状元府,是三百多年西北地区唯一一位状元王杰荣归故里的居住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故乡。也是家喻户晓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西”。同时也是“鲤鱼跃龙门”的地方。而最出名的韩城古城,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是陕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中国六大明清古城之一。韩城历史悠久,具有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韩城还是位列百家姓(北宋)第15位的韩姓的起源地。自从大禹凿开龙门以后,原本荒凉的韩原变成了依山傍水的好居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安身、耕种,随着人口的增加,韩原也逐渐变成了一座国家重镇。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为了守护疆土、稳固政权,派自己的弟弟来到这片地处黄河边上的韩原,并帮助他建立了韩侯国。韩侯国在周成...

  最新一期跑男又带火了一个地方,陕西的韩城。

  位于黄河边的韩城是一座真正意义上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小谱说堂号】被《跑男》带火,史学家司马迁故乡的“韩城”和韩姓有什么关系?

  这里有“陕西第一府”之称的韩城状元府,是三百多年西北地区唯一一位状元王杰荣归故里的居住地。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故乡

  也是家喻户晓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西”

  同时也是“鲤鱼跃龙门”的地方。

  而最出名的韩城古城,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是陕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中国六大明清古城之一。

  韩城历史悠久,具有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韩城还是位列百家姓(北宋)第15位的韩姓的起源地

【小谱说堂号】被《跑男》带火,史学家司马迁故乡的“韩城”和韩姓有什么关系?

  自从大禹凿开龙门以后,原本荒凉的韩原变成了依山傍水的好居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安身、耕种,随着人口的增加,韩原也逐渐变成了一座国家重镇。

  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为了守护疆土、稳固政权,派自己的弟弟来到这片地处黄河边上的韩原,并帮助他建立了韩侯国。韩侯国在周成王弟弟的管理下日渐繁荣,百姓安乐。

  两百多年后,晋文侯为称霸中原挥师南下,攻破了韩侯国,此后韩原成了晋国的领土。再后来,晋文侯把韩原封给了他的叔叔万,由他来管理这片生活富足、耕田肥沃的土地,万也因此被称为“韩武子”

  据《史记·韩世家》记载,万原本与周王室和晋武公一样都姓姬,但是到了他孙子厥的时候,这位在《赵氏孤儿》故事中仗义相助程婴救出赵武的晋国大夫,从封地“韩原”二字之中取了“韩”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姓,史称“韩厥”,万也因此被称为“韩万”。就这样,韩厥被后人视为韩姓的始祖。

【小谱说堂号】被《跑男》带火,史学家司马迁故乡的“韩城”和韩姓有什么关系?

  韩厥之后,韩姓逐渐成为了韩原上的又一大姓氏,而姓韩的人也成为了这里的又一个大家族。公元前403年,韩厥的后人“韩康子”韩虔,与赵襄子、魏桓子联手击败了智氏、范氏与中行氏,三家分晋,一举打破了之前春秋五霸的格局,在中原以西之地建立韩国,共同开创了“战国七雄”的新局面。

  从这一刻起,“韩”这个姓氏不仅成为了韩国的国姓,更成为了中华历史上先后孕育出韩非、韩信、韩愈、韩世忠等文臣猛将的姓氏摇篮。

  除了陕西韩原,韩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占据了韩姓35.6%的人口。在江苏、辽宁、安徽、山西、黑龙江、陕西六省也有分布,如今更是遍布全国。

  韩姓有名的堂号有三个,泣帐堂、昌黎堂、昼锦堂

  而这其中的两个,泣帐堂和昌黎堂的来历都和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有关。

【小谱说堂号】被《跑男》带火,史学家司马迁故乡的“韩城”和韩姓有什么关系?

  韩愈是河北昌黎人,因此他的后代就以昌黎为堂号。

  泣帐堂则出自汉朝韩伯愈孝母事的典故。相传,韩愈有次犯了错,母亲用拐杖打他,以往打死也不吭一声相反还很乐意接受的韩愈这次却哭得泪如雨下。母亲不解。韩愈告诉母亲,以前母亲打人很疼,说明母亲健康有力,而今拐杖虽然落在身上,但感觉不到疼,说明母亲体力衰弱,自然感到难过。

  昼锦堂则源自宰相韩琦的故事。

  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名“昼锦堂”。其后人就以“昼锦堂”为堂号。

  韩姓在宋朝时约有64万的人口,发展到现在已有接近九百万的人口,是中国第二十六位的大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小谱说堂号】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姚姓,它的堂号来源你知道吗?
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si,四声)、嬴、妘(yun,二声)、妫(gui,一声)、姚、妊(ren,四声)。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都是从这八大姓氏中传承衍生而来。这八大姓氏并没有完全演化成其他姓氏从此消失,而是一直传承下来,比如姚姓。作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姚姓就是从舜帝传承而来。相传舜帝出生在一个叫姚墟的地方,因此以姚为姓,取名姚重华,他的子孙代代相传,成了姚氏。姚氏的起源还跟舜的妻子“葵”有关。上古时期多为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生后代大多以母姓为姓。舜的妻子名“葵”又是女性,她的后代便以“女+葵”姚为姓。还有一支也源自舜的后代。春秋时期,舜的子孙建立姚国,后来虽然姚国灭亡了,但姚国的后人仍以国名为姓。除了这三支,其他姚姓大多是少数民族迁移后改姓而来。姚姓作为上古大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多达七十多个,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姚姓主要在河南...
· 【小谱说堂号】杨氏“四知堂”,竟有如此传奇的来历!
“四知堂”前话杨氏在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金龙村,有个叫“长摊子”的四合院,始建于清同治元年,木结构悬山顶,占地八千多平方米,在这座四合院的正厅门上,挂着一块“四知堂”的金色牌匾。这座古宅便是杨氏的“四知堂”。杨姓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四知堂”也有成百上千。杨姓人为何被称为“四知堂”这还得从杨氏的先祖杨震说起。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而他所在的家族,就是两汉魏晋时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相传司马迁被汉武帝处刑后,其未曾公诸于世的足本《史记》便由女婿杨敞收藏。杨震作为杨敞之后,不仅聪明好学,热衷钻研各种学问,而且为人廉洁。杨震从小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成之后,没有像常人一样考举做官,而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设塾授徒,传道受业,一做就是三十年。杨震收学生从不问贫寒贵贱,因此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几千人。杨震画像听得他卓越的才能和高洁的品质,朝廷便派人...
· 【小谱说堂号】身长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后人为何以他为堂号?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因病去世,享年82岁。武则天才情卓越、政治手段狠辣,她的一生传奇又励志,有功也有过。今天我们且将是非功过放在一边,来讲讲她的姓氏传承。武则天祖父武华,隋朝大臣,武周建立后,被追封为文穆皇帝,庙号显祖。父亲武士彟(yue)是唐朝开国功臣,曾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继位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武姓源流众多,主要来源如下:一是源自周平王的少子姬武相传周平王少子出生的时候手掌中有“武”字的纹路,周平王认为这是上天赐姓,天命难违,于是将其赐姓为武,虽然他本人仍叫姬武,但其后代大都以武为姓,相传武则天一脉就是姬武的后人。姬武一脉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也叫河南武氏。二是源自宋武公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戴公有个儿子,原名司空,因死后的谥号为“武”,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之为宋武...
· 陕西省-渭南-韩城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一生只写了《史记》,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念"假"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
· 【小谱说堂号】读书最少的开国宰相,赵姓“半部堂”由来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其始祖是颛顼帝子孙造父。据《姓纂》一书记载,造父本是周国驾车大夫,因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乱,被周穆王赐封赵城为封地。造父便以封地之名作为家族之姓,并世代相传。造父也成了赵氏的先祖。春秋战国时期,赵衰辅佐晋文公称霸。赵衰的子孙自此成为晋国显贵。到了春秋末期周威烈王时,赵氏家族的权势地位进一步扩大,与同为公卿的魏、韩两家瓜分晋国,自立为诸侯,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此后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国力强盛,与其他六国并列为战国七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但赵姓的地位和影响并无削减,秦汉之际一直是河北望族,族人弟子遍布天下。赵氏后人赵佗还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周大将赵匡胤龙袍加身登上帝位,赵姓从此成了国姓。为了讨好宋太宗赵光义,吴越一个宗室公子在编写《百家姓》时把赵姓放在第一位,赵姓便成为百家姓之首。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离不开一个人的谋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