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纵横四海: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东方海盗之王
2007年12月21日,一支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打捞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向位于珠江口以西、距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的南海海面。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海面下方,“南海一号”,一艘800多年前的南宋古船,正静静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南海一号”整体出水
11点30分,随着南海一号沉箱底梁露出水面,这艘在水中沉睡800多年,长30.4米,宽10米,高4.5米,船体保存相当完好的宋代古船成功出水,被送往新家“水晶宫”。
静静躺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水晶宫”里的“南海一号”
“水晶宫”是专门为“南海一号”定制的新家。“南海一号”必须在温度、微生物生长情况与真实海洋环境相同的水中进行保养和脱盐几个月。此后考古人员才能进入沉箱内进行文物挖掘和清理。
“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正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海的起点附近。它的出水,不仅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更是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和繁荣发达的海上贸易。
中国的航海造船术在宋代发展到高峰。两宋之际,北方丝绸之路贸易被辽金西夏等政权控制,朝廷为了开辟财源就把目光投向海洋,先后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南宋立国之初,宋高宗赵构就定了从海上“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大规模兴建造船厂,发展海上贸易。
宋代海上贸易路线
南宋的造船工艺极为精湛,船体高大巍峨,结构坚固,面宽底尖,抵抗风浪能力强,吃水深且载重量大,多帆转轴桅杆和水密舱技术至今仍被沿用。
南宋海船
两宋船只不仅数量巨大,类型上也有明确细分。除了湖舟、海船、客船、木兰舟等民用商船,还有海鳅、双车、飞虎、十棹等战船。公元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战率宋军在长江大败金军时所使用的主力战舰,正是岳飞平定钟相杨幺时遗留下来的大型车船。
南宋车船
当时,海商在远洋航行时已普遍使用带有精准刻度的罗盘来指示方向,用深水测量技术判断水深,利用季风规律借风力航行;经验丰富的船工甚至能通过日月星辰、云气形状等辨别方向。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精湛的航海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与两宋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多达数十个,范围遍布南洋和环印度洋地区,堪称海上“一带一路”。
暴利滋生暴力。
中国沿海自古就有海盗。初时不成规模,大多数是沿海一带因为天灾或官府盘剥活不下去的流民匪徒,每每以暴力劫掠商船队、洗劫沿岸居民。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干完一票后就会回到岸上变成普通老百姓,只有少数走投无路之人盘踞海岛变成职业海盗,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多少远见,是纯粹的匪徒。
到了南宋,朝廷偏安,奸臣当国,贪官污吏盘剥无度,很多生活在沿海地区的老百姓走投无路,只能向大海求活路,摇身一变成了海盗。
南宋初年东南沿海名气最大的是一支叫“滚海蛟”的海盗团伙。“滚海蛟”,本名郑广,其成员很多都曾是沿海地区的大宋官兵,熟悉海文地理,战斗技巧精湛,又熟悉官兵套路,多次痛击南宋水军。
亦兵亦匪的中国海盗
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中这样描述“滚海蛟”:“海寇郑广,帆驶兵犀,云合亡命,无不一当百,官军莫能制。”
既然打不过,那就坐下来谈判;没办法消灭你,就把你变成我的人。
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滚海蛟”接受朝廷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大宋官兵,在福建做水军统领,还恢复了本来姓名郑广,掉过头来开始帮官府打击福州、泉州等地的海盗。由于郑广对海盗十分熟悉,福建一带的海上商路很快就得以恢复。获得巨大利润的南宋朝廷得以支持岳飞等人发动第二次北伐。正是在这次北伐途中,岳飞写下了壮怀激烈的名篇《满江红》。
郑广“从良”后驻守福建晋江沿海二十年,消灭海盗无数,但因他出身低微还有“海盗”前科,始终得不到升迁,官衔始终只是个正九品的保义郎(南宋武职一共52个级别,保义郎是倒数第三的第50级)。
一天早上,晋江县官吏齐聚一堂,准备向上级汇报工作。晨会还没开始,官吏闲来无事就围成一圈吟诗作对,很自然地把郑广排挤在外。
二十年来,郑广亲眼目睹了官吏与海商勾结走私盘剥百姓中饱私囊的种种恶行,偏又无能为力,再加上一直被他们瞧不起,所以平日里只是默默做事,风险他来担,功劳归旁人。这一次他实在忍无可忍,便突然开口:“我郑广大老粗一个,有一首拙诗献给诸位,不知可否?”
众官吏大为好奇,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来等他献丑。
郑广立刻作诗一首:“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这首打油诗一出,满座哗然,有人羞愧、有人尴尬,有人自嘲讪笑。他们每个人都从海上走私中拿到了好处,如果不拿,不但会被排挤,还会,轻则免官调任,重则有生命危险。身在圈中,岂敢不同流合污?
但却是这个出身最卑微、最被人看不起、还时常给同僚背锅的粗鄙武夫,却一语道破官商勾结的腐败与黑暗,不能不说莫大的讽刺。
唐宋以后,随着海上贸易规模的扩大。大海商们为了对抗海盗,在得不到官府水军的保护下,往往会自己组织武装力量来保护商船。与此同时,海盗也在不断“进化”,那些以走私官盐、铜钱为主的武装海盗,背后往往有官员、豪族、士绅、军队在背后支持,规模更大,组织性更好,战斗力也更强。久而久之,海商与武装海盗逐渐合流,一边靠组织和武力保护自己,一边又以此劫掠竞争对手。
到了南宋末年,官商合流更是发展到巅峰。中东胡商蒲开宗从广州移居泉州,其子蒲寿庚、蒲寿峸因讨伐海盗有功被任命为提举泉州市舶司,垄断海上贸易达数十年。元军攻下临安后,忽必烈派人招降蒲寿庚。为了保存家族及其背后众多大海商的利益,蒲寿庚果断降元,不仅派人杀了数千南宋宗室,还联合元军围攻不愿归顺的南少林,杀死众多僧人,俨然把泉州的海上贸易当成了自家的私产。到了元末,朝廷无法容忍蒲氏垄断海上贸易,果断向以蒲氏为代表的、眼中只有家族利益而没有节操的海商家族举起屠刀。
海上秩序就此崩坏,各路海盗死灰复燃。
海贼王郑芝龙
此后,在这片满是风险和利益的大海上,一代又一代枭雄从杀戮和掠夺中脱颖而出。从元末割据一方、敢于跟元朝和朱元璋一较高低的海上巨盗方国珍,到让朱棣悬赏白银50万两的南洋海盗头目陈祖义,再到明朝中期雄踞东海、倭寇不敢望其项背的五峰船主王直,无不号令海疆数十年。真正将海盗这份危险而暴利的事业做到巅峰的,当属明末清初的海贼王郑芝龙。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南安,17岁时随舅舅在南洋学习经商,学会了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日语等多种语言。和前辈王直一样,郑芝龙发迹之地也是日本,并在日本娶妻生子。此后郑芝龙把大本营转移到台湾,并以台湾和福建为中心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船队。明朝水师打不过郑芝龙,只好将其招安,任命他为游击将军,借助他的力量对付海盗倭寇和尼德兰人。
尼德兰人不甘心失去东方市场,便联合另一股海盗刘香向郑芝龙发起进攻。料罗湾一战,郑芝龙击败尼德兰与刘香联合舰队,迫使尼德兰人每年向他缴纳1000万法郎的保护费,才能保证其商船在远东海域航行。
商船林立
自此,郑芝龙海盗集团确立了自己在东亚和南洋海域的绝对霸权,其船队拥有大小战船三千艘,超过二十万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洋土著为郑氏家族效力。郑芝龙麾下还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完全由黑人组成的火枪队。
此后多年,但凡从南洋过境的船只,必须花钱购买明郑令旗;若不购买,在东亚海面被拦截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若在福建沿海,则百分之百被拦截。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次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
随着南明王朝的迅速崩溃,郑芝龙为了保全家族,率大部分族人投降清朝。他的儿子郑成功却坚持反清,收复了被尼德兰人占据的台湾。清廷因郑成功的缘故将郑芝龙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不久就将他处死。
一代海贼王结束了他的跌宕起伏的一生。
如今,距离“南海一号”出水已经过去十三年。随着我国海底打捞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积累,越来越多的古沉船被从海底打捞出来重见天日。
中国沿海古沉船分布
这些古沉船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也让我们重拾成为海上强国的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