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小谱说堂号】身长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后人为何以他为堂号?

2020-12-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53
转发:0
评论:0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因病去世,享年82岁。武则天才情卓越、政治手段狠辣,她的一生传奇又励志,有功也有过。今天我们且将是非功过放在一边,来讲讲她的姓氏传承。武则天祖父武华,隋朝大臣,武周建立后,被追封为文穆皇帝,庙号显祖。父亲武士彟(yue)是唐朝开国功臣,曾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继位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武姓源流众多,主要来源如下:一是源自周平王的少子姬武相传周平王少子出生的时候手掌中有“武”字的纹路,周平王认为这是上天赐姓,天命难违,于是将其赐姓为武,虽然他本人仍叫姬武,但其后代大都以武为姓,相传武则天一脉就是姬武的后人。姬武一脉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也叫河南武氏。二是源自宋武公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戴公有个儿子,原名司空,因死后的谥号为“武”,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之为宋武...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因病去世,享年82岁。


武则天才情卓越、政治手段狠辣,她的一生传奇又励志,有功也有过。今天我们且将是非功过放在一边,来讲讲她的姓氏传承。


【小谱说堂号】身长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后人为何以他为堂号?


武则天祖父武华,隋朝大臣,武周建立后,被追封为文穆皇帝,庙号显祖。父亲武士彟(yue)是唐朝开国功臣,曾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继位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


武姓源流众多,主要来源如下:


一是源自周平王的少子姬武


相传周平王少子出生的时候手掌中有“武”字的纹路,周平王认为这是上天赐姓,天命难违,于是将其赐姓为武,虽然他本人仍叫姬武,但其后代大都以武为姓,相传武则天一脉就是姬武的后人。姬武一脉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也叫河南武氏。


二是源自宋武公


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宋国的宋戴公有个儿子,原名司空,因死后的谥号为“武”,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之为宋武公。而他的庶系子孙也就以祖先谥号为姓了,形成了武姓氏族一脉,古时候有着庶子不能继承姓氏的规矩,所以庶出都是继承父辈的字、谥号以及名等。最早的宋武公一脉也分布在河南地区。


三是源自地名


《风俗通义》中关于武姓还有很多分支起源,比如在汉朝时就出现一个叫做王梁的人受封于今天的河北省武强县,因此他的子孙也就以邑为姓,改为了武强氏,后来简化为武姓。


四是源自国名


武姓中还有部分源自武罗国,按照《世本》、《万姓统谱》的说法,在夏朝时期,有一位大臣武罗建立了武罗国,等到国亡后,武罗国的遗民和王室子孙也就以故国为姓,最终也形成了武姓的一脉。


【小谱说堂号】身长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后人为何以他为堂号?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在今河南省,其后在此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到汉朝时,山东武氏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后来又扩散到今天的安徽、山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武则天称帝后,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武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主要的郡望有太原郡(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一带以北地区)沛郡(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


武姓各地最有名的堂号为鬻(yu,四声)薪


它的来历,要从一个九尺大汉说起。


宋朝有一个叫武行德的人,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但长相奇特身长九尺,而且力大无穷,被乡人称为“一谷柴”。


【小谱说堂号】身长九尺的一介樵夫,武姓后人为何以他为堂号?


后唐时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即后来的后晋开国皇帝)外出行猎,见到武行德坐路旁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异;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让身边的大力士试背,都不能成功,大为讶异,于是将武行德留在帐下供职。


武行德不仅力气大还很能打仗,在后晋时立下战功赫赫。后晋被契丹攻灭后,武行德假意投降,后又带兵归顺刘知远,助刘知远建立后汉,功勋卓著。


英雄不问出处,武行德虽出生贫寒,但有胆有谋,他的后人为学习他的精神,便以“鬻薪堂”为堂号。


武姓在2018年发布的新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全国约有220多万人,属于人口较多的姓氏。河南是武姓第一大省,约占武姓人数的20%。

      

还想知道哪些堂号故事,欢迎在后台留言!


修谱、查谱,请联系族谱网官方客服:xiupush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小谱说堂号】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姚姓,它的堂号来源你知道吗?
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si,四声)、嬴、妘(yun,二声)、妫(gui,一声)、姚、妊(ren,四声)。百家姓中的大部分姓氏都是从这八大姓氏中传承衍生而来。这八大姓氏并没有完全演化成其他姓氏从此消失,而是一直传承下来,比如姚姓。作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姚姓就是从舜帝传承而来。相传舜帝出生在一个叫姚墟的地方,因此以姚为姓,取名姚重华,他的子孙代代相传,成了姚氏。姚氏的起源还跟舜的妻子“葵”有关。上古时期多为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生后代大多以母姓为姓。舜的妻子名“葵”又是女性,她的后代便以“女+葵”姚为姓。还有一支也源自舜的后代。春秋时期,舜的子孙建立姚国,后来虽然姚国灭亡了,但姚国的后人仍以国名为姓。除了这三支,其他姚姓大多是少数民族迁移后改姓而来。姚姓作为上古大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多达七十多个,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姚姓主要在河南...
· 【小谱说堂号】堂号一词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堂号一词,最开始是为了记录考生们考试的名次,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后来,堂号成了名门望族一家的户号,一般正厅门上都会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某某堂”,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还有些文人,习惯给自己取一个堂号作为个人的“斋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名。例如宋代文人蔡京的“六鹤堂”、陆游的“双清堂”,元代文人黄公望的“三教堂”,明代文人汤显祖的“玉茗堂”、吴文华的“济美堂”、谭元春的“岳归堂”,清代文人秦荣光的“养真堂”、陈廷庆的“谦受堂”等。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堂号还是多用于同一家族的祠堂号。以前,家族人丁兴旺,数代同堂,就给这个大家族起一个统称,也就是堂号。现在,大多同姓族人聚集的地方,会共建一个共同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祠堂,这个祠堂的名字,就叫做堂号。我们经常听到的“三槐堂...
·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中)
祠堂的主要功能1、祠堂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通过祠堂祭祀,使族人常瞻仰先祖仪容,唤起家族团结。依靠血缘关系的纽带,形成和维系宗族制度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维护和巩固族权地位,即通过敬宗以收族。祭祀主要在春冬两季进行,春祭“清明”,称“清明会”;冬祭“冬至”,称“冬至会’。祭祀过程中,一族的男子备好牲礼等祭祀用品,欢聚宴饮。有势力的族人还可以搭台唱戏,以供全族欢乐。这种祭祀活动,在崇奉祖先的同时,也达到了后代入祖归宗的目的,确立了每一个人在宗法社会里的血缘归属。古人认为祭祀乃“国之大事”,列为五礼之首。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十分讲究祭祀气氛的庄重肃穆。古代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经过祭祀仪式后可以附于神主牌位之上。所谓神主就...
·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下)
祠堂的文化意义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权力和经济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宗族地域集团及家族血缘组织在对封建法制的辅助和补充,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辅助手段。唐、宋之后,这些家族、宗族组织逐趋严密,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各地的族众、家庭和个人的思想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这种上层建筑的基础,当然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本身。祠堂文化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体系,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育和发展,宗祠谱牒文化和我国的编年国史、各地方志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体是尊贤、祭祖,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的范围就是一种有序的、丰富的祠堂文化,它是包容并蓄汇海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族世家、同姓地域组织...
· 【小谱说堂号】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上)
宗族祠堂是汉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既是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时代在发展,宗族观念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价值。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祠堂简介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