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海南临高谢氏传承八百年,续修族谱从未间断

2020-09-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70
转发:0
评论:0
临高谢氏族人说,谢氏各支系后代都要认真地修谱,因为修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要一代代延续下去。

  “族谱的正本放在铁箱里,箱子锁死,钥匙当着族人的面折断,再用铁箱封死固定在宗祠的横梁上,谁也不能动它,20年后重新修谱时才会取下打开……”近日,临高谢氏四支为智公的后代谢卓石和谢越荣,讲述了他们最近一次修谱的故事。

  海南临高谢氏传承八百年,续修族谱从未间断谢卓石讲述谢氏修谱故事。

“1998年在临高依古村的谢四公学堂举行了郑重的开箱仪式,在各位宗亲的见证下,我们将存放族谱的铁箱锁头锯掉,开箱打开一看,虽然经过20多年,但里面一切完好无损。铁箱里面,族谱上下,都铺着晒干的烟叶防潮防虫,使得族谱安然无恙。”谢越荣说。

承前为启后,念祖为励孙。据谢氏族谱和相关史料记载,谢氏迁琼始祖是南宋时的县令谢渥和他的二哥谢景温及三哥谢景平。“谢氏迁琼800多年来,修谱从未中断过。”谢越荣说。

祖孙三代 一门六进士

南宋时,临高出了一位“青史留名”的县令叫谢渥,即谢景惠。1132年谢渥以赐进士及第、文林郎的身份,辞别家乡福建来琼赴任。那时的临高处处荒烟野草,谢渥鼓励农民开荒种田,重点开发文澜江两岸,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谢渥还重教育才,1148年,南宋名臣胡铨被贬来琼,谢渥得知胡铨路过临高,召集全县士子在茉莉轩聆听胡铨讲述春秋大义和中原文化知识。

  海南临高谢氏传承八百年,续修族谱从未间断民国时期续修的临高《谢氏族谱》。

谢渥为临高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卸任后定居临高城南官位村。

谢氏后人告诉记者,谢渥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父谢涛少时就爱读书,年轻时就名扬江南,32岁中进士,75岁病殁时,大文豪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父亲谢绛21岁就中进士,敢陈时弊,为官清廉,46岁就因劳累过度去世,卒后家无余资,仅存文集五卷,可惜已经散佚。他与三个哥哥谢景初、谢景温和谢景平,也都考中进士,可谓“一门六进士”。

族谱记载,谢氏祖居地原为河南,后不断南迁至浙江、福建。谢渥三哥谢景平,由福建晋江县以科甲进士拜广东肇庆府通判,后辞官来琼看望谢渥,此后也定居临高。二哥谢景温也以剌史入琼。谢氏三兄弟成为谢氏的渡琼始祖。

“谢渥号四酉,称四酉公,他的三哥谢景平号三卯,我们称三卯公,三卯公生有五子,其中为智公是三卯公的第四个儿子,我们就是为智公这一支的后代。”谢越荣说。

“谢氏迁琼800百多年来,修谱从未间断。”谢越荣说,为智公的子孙,从1988年以后,每隔20年就会修一次谱,而每隔30年,他们作为第四支为智公支脉,又会参加“三卯公”血脉的一次大修谱。而在1988年前,这两个修谱时间分别为30年和60年。

修谱 推选信得过的人来担任工作

9月初,在临城镇文明东路谢卓石家里,记者看到了临高谢氏为智公支系2018年新修的《谢氏族谱》印刷本。今年85岁的谢卓石,曾长期担任临高诗词楹联学会的会长。

2018年,谢氏四支为智公系召集临高的族人代表和分布在各市县的谢氏代表开会,推选出退休干部谢越荣为谢氏四支为智公修谱组组长,谢卓石为修谱组顾问。另外在谢氏中推选出三位副组长和约30位成员负责具体的修谱工作。“修谱的经费全部来源于本支谢氏人每人100元的派捐,因为涉及财务问题,要推选出有能力、有威信,并且在大家眼中是大公无私的人担任组长。”谢卓石说。

  海南临高谢氏传承八百年,续修族谱从未间断民国时期续修的临高《谢氏族谱》。

临高谢氏修谱有什么规矩呢?

谢卓石说:“修谱是依据上一轮的族谱的记录来修的,上一轮没有入谱的人,这一次要入谱。一般而言,新出生的男孩要进入族谱,嫁出去的女孩子不入族谱,但谢氏人娶的妻子也要随丈夫入谱。如果没有儿子的家庭,就由亲属的男孩过继。千百年了,都是延续这样的规矩。”

但谢越荣他们修谱有几大难:有的谢氏后代迁出临高的时间久远,且分布的地方广,有的甚至已不操临高方言而改讲海南话,而且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有的宗亲后代已失去联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为了寻找失散的宗亲,修谱组派人到万宁、定安、屯昌、文昌、澄迈和儋州等地寻访谢姓宗亲。“族谱上有谢氏搬到外县的记载线索的,我们就前去寻访打听,听说有谢姓聚居的村庄我们就去询问。”谢越荣说。他们还利用清明节很多人回临高祭祖的时机,尽可能的传播和告知宗亲们修谱的消息,让大家尽可能回来对谱归宗。

怎么能确定“姓谢的”就是自己的同支宗亲呢?谢越荣说,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他们各自通过“很旧很旧的族谱”找到共同的记录,这是认祖归宗的依据。“那些迁出去的宗亲也会延续修家谱,只是他们只记录搬出后的那一段,用他们的家谱来对我们的族谱,能对得上的就是有共同的祖先。”

经过新一轮的修谱,他们果真找到了许多多年的宗亲,“定安找回200多人,屯昌300多人,万宁也有数百人。”谢越荣说。

他们从入琼始祖谢景平、谢景惠、谢景温算起,经过800多年的繁衍生息,至今已繁衍了三十多代,其子孙后裔迁居万宁、定安、屯昌、琼中、儋州、白沙、澄迈、三亚和海口等市县,还有的侨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重新找回血脉兄弟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到定安翰林去,听说我们要来,宗亲们都围过来相谈,感觉很温暖很亲。修谱,拉近了谢氏宗亲的心,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传承谢氏的优良文化习俗。”

重教育才 谢氏的文化传承

谢渥当年重教育才,率学子在茉莉轩听胡铨讲学,戴定实、王良选等临高先贤,因有胡铨的教导和谢渥的指点,奋发攻读,考中了举人。临高自有谢渥重教育才后,人文蔚起。

而800年来,临高谢氏的文化传统也是重教育才,鼓励子女读书。谢氏后代人才不断,谢渥之后,海南岛谢氏还有“三里五举人”的佳话,包括由临高县云莲村(已废)迁出后于明代洪武丁卯年(1387年)考中举人的谢贞、永乐戊子年即1408年考中举人并官至交趾县丞的谢产英、宣德乙卯年即1435年中举后官至福建宁化县训导的谢宁,加上伴康村的符玢和过好村(音)的孙瑞典,由于这三个村庄纵横相连,相距只有三里路,故人们称为“三里五举人”。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谢氏有不少人考上中专、大学,不少人担任要职,临高谢氏子女会读书,在当地是有一定名气的。

1992年,谢渥的后代,在临高中学就读的谢杰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三卯公”谢景平的后代迄今也有3人考上北大、清华。现任临高中学老师的谢扬有一子一女,双双分别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在当地也是佳话。

族谱,不仅记载着家族的历史,也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途径。临高谢氏族人说,谢氏各支系后代都要认真地修谱,因为修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要一代代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临高谢氏八百年,续修族谱未间断
民国时期续修的临高《谢氏族谱》。“族谱的正本放在铁箱里,箱子锁死,钥匙当着族人的面折断,再用铁箱封死固定在宗祠的横梁上,谁也不能动它,20年后重新修谱时才会取下打开……”近日,临高谢氏四支为智公的后代谢卓石和谢越荣,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述了他们最近一次修谱的故事。“1998年在临高依古村的谢四公学堂举行了郑重的开箱仪式,在各位宗亲的见证下,我们将存放族谱的铁箱锁头锯掉,开箱打开一看,虽然经过20多年,但里面一切完好无损。铁箱里面,族谱上下,都铺着晒干的烟叶防潮防虫,使得族谱安然无恙。”谢越荣说。承前为启后,念祖为励孙。据谢氏族谱和相关史料记载,谢氏迁琼始祖是南宋时的县令谢渥和他的二哥谢景温及三哥谢景平。“谢氏迁琼800多年来,修谱从未中断过。”谢越荣说。民国时期续修的临高《谢氏族谱》。祖孙三代,一门六进士南宋时,临高出了一位“青史留名”的县令叫谢渥,即谢景惠。1132年谢渥以赐进士及第、文林郎...
· 续修族谱传承好家风,郑氏宗亲迎来续修族谱的颁谱大会
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曾祖父曾祖母叫什么名字吗?也许大家知道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但对于曾祖父曾祖母或者再高一辈长辈的姓名,就全然不知了。著名作家毕淑敏就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如果将来找不到家谱,面向茫茫虚空,我再也无法得知有关他们的线索了。”由此可见,一个家族之有谱,犹如国家有史、州县有志,对于家庭血脉的传承和延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续修族谱、凝聚家族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日,在台头镇,上百名郑氏族人就相聚在一起,举行了续修族谱颁谱仪式。郑氏家族续修族谱颁谱仪式在这个宽敞的车间内举行,在现场,上百幅记录着家族血脉传承的族谱挂轴在车间北侧一字排开,引起了前来参加颁谱仪式的郑氏族人的关注。郑氏族谱续编工作历时近一年的时间,于2016年底完成。主持修谱工作的郑振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台头镇郑氏族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为进一步挖掘郑氏家族史料,理清家族血脉关系,...
· 匡氏续修族谱序
匡氏续修族谱序匡氏族谱,由来旧矣。今姻兄靖,由豫章出鄱阳、跨洞庭、云梦而至吾晴,波涛粘天,无璧孤舟,往还数千余里,督修之源流支派,条分缕晰,俾读者燎若观火。尊尊亲亲,百世不忘其功,岂浅鲜哉!眉山苏氏族谱引曰,情生于亲,亲生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涂人也。吾所与相视如涂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吾谱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而至于涂人者,势也,吾无如之何也。幸犹未至于涂人也,使无至于忽忘可也。斯更匡氏续修之意也夫!嗟夫,靖可谓孝矣!考匡姓系出鲁句须,汉匡衡其苗裔也。后遂蕃衍于天下,而吴而楚为最盛。至宋太祖受命,初避国讳,改姓为康,岂得已哉?人臣之义也。迄今千余年而未有复,识者恒议及之,谓祖宗姓氏无定局,是犹墨子素丝,杨朱歧路,可以缁黄南北也,后之人将何所本为宗乎?幸而先生之教化不衰...
· 池氏续修族谱序
池氏续修族谱序尝思国之有史、族之有谱,史与谱系载先人光辉事迹,而供后人思祖念亲有从可考,亦是祖上文史资料之遗珍也。我祖宗亲国禄公,于明朝由邹宦开基中仙,建祠于坡兜,历经数百载矣。从此人丁蕃衍,瓜瓞绵长。子孙若知本而追源,尊祖敬宗,谱修之事,理当重视。但在新中国诞生之后,特经十年浩劫,所谓破旧,到处焚谱废祠,造成先祖之祠宇难以保体而完肤。惟我宗谱,犹幸几位后裔贤能,视先祖之遗著,胜自己之命根,设法而珍藏,故有今日纂修之依据。忆宗谱于民国二十二年重修之后,迨至今时,越五十二年,年经历久。若不继续纂修,则后而不知本祖之世系、木本之根源、人丁之蕃衍、生卒之确据。故谱不可不修也。昔时因形势有关,故谱牒续修拖延未举。时惟乙丑,岁逢盛世,百业方兴,党中央指示各阶层进行整修史志。故今日续修宗谱,正合良机,再不容缓。由族长尚河出为倡议,召集各房人士讨论,众议一致,即以筹备着手,辑访编修。新谱接旧谱为下册,依...
· 华氏续修阖族谱序
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有本然也,而人亦何独不然如,我华氏则本自黄帝由帝而王子氏受命则本系子姓周有天下封宋以奉汤祀及戴公,子食采于华遂复以邑为氏,受姓之后代生伟人为宋卿士:则有华公元为吴大夫、则有华公登,西汉华公彦夏为江州牧,东汉有华公子鱼为豫章守,汉之末有华公沱术精岐黄,晋之初有华公叔骏书著汉纪,于梁则华公温琪,唐华公茂与耆,五代则有华公光兆,宋则有华秋公,或善政恤民或贤才竞爽或忠廉远颂或孝道,上闻明则有华公云龙为开国公臣,华公琪芳中天榜眼之数公者,间世一出支派,难祥大德丰功光照。史册俱足为后世法我始祖海云公也,公世居福建生三子,长谦一、次谦二、三谦三。谦三事海云公终居福建,谦一移居广东,谦二迁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三十都,住华家村单传十三世始,生南山公,家号素封娶妻三,生子十九,以文字号为为十九房,传十世而至文二房裔孙焕文,字来福,公暨文十九房裔孙焕锦公,字英武,焕s公,字义周,焕章公,字廷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