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族谱吗?

2020-07-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0
转发:0
评论:0
今天我们还需要族谱吗?一个人的价值需要一个宗族去肯定吗?需要感受到自己与族人之间的纽带并因此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吗?通过宗族这个有共同意志的社群获得任何具体利益吗?

族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族谱吗?

家必须是延续性的,家变成了族。

文丨陈思呈

今天我们还需要族谱吗?一个人的价值需要一个宗族去肯定吗?需要感受到自己与族人之间的纽带并因此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吗?通过宗族这个有共同意志的社群获得任何具体利益吗?答案似乎不那么确定。

但在“富者建祠奉祀,贫者同堂共飨”的古代,或者不用那么久远以前,就在我们的祖父辈,农耕社会的记忆深入骨髓的那一代人,族谱的意义可能远非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所能想象。

拿粤地举例,明清以来多以族望自豪,皆聚族而居,明朝的理学家陈白沙(广东人)曾经在他给某族谱所撰写的序文中讲到一个故事,1449年南海县受黄萧养盗寇之乱,邓氏族人逃命,其中有位妇人逃亡路上得知丈夫没带族谱,又返回去拿,说:“贼且至矣,他物易得耳,谱亡,文献无征”。

这位妇人冒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这个族谱,甚至没有她自己的名字。她保存的,可能正是族谱这件事物对普通乡村人民的心理意义。费孝通已经分析过,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结构与西洋不同。西洋家庭中,夫妇关系是主轴,而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主轴是父、子、孙,是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所以,家必须是延续性的,家变成了族。

基于这种心理,族谱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将这种“纵向”的延续变成文字的形式,确切地记载下来。这样的心理根基可能还是社会结构带来的利益需求。这样的记载,明确地决定着很多资源的分享、权利的分配。

而这样的心理记忆,仍然保留在一部分人的生活里,虽然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能从宗族中获得具体的帮助,但在民间,比如岭南珠三角的乡村里,至今仍有类似这样的痴心者。

顺德乐从镇沙滘村的陈老先生,八十多岁了依然自己修家里族谱,因为实在无法学习电脑操作,只好请当地一位年轻的中学历史老师帮忙,三四年来,每到周末就带着两个面包到这位老师家里,一坐就是一天,一老一少共同修订着这本族谱。

顺德乐从镇良教村的何启松则是一个真正的80后,三十出头。他上高二的时候,有一天无意翻到家里的族谱,发现里面的书法很漂亮。随后发现不仅书法漂亮,文辞诗句也漂亮。原本就对书法、文学有一定兴趣的何启松,因此对族谱产生了兴趣。在他这里,族谱是以一种学习的范本出现在生活中的,他临摹和抄写族谱上的文句。兴趣产生之后,他在每年清明节祭祖“拜太公”的时候,开始收集现存各种何氏家族族谱的版本,持续几年,收集了十本何氏族谱并开始修订。

这名年轻人在族谱中发现的乐趣或者精神力量,与上一辈老人家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更侧重于自己能获得的学习,以及感受到探索的亲切感。

对于一个社会观察者来说,族谱的价值不仅仅是保存了家族的谱系地图,标明了一个人的血脉源流。族谱的存在,是一种延续历史的有用的文献。社会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这么说,族谱就是一整套关于源头与关系的声明、一份约章、一个开枝散叶图、一个广泛的社会组织的框架、一个行动蓝本,族谱是一种政治陈述,因而是人类学的上佳课题。

基于这种思路,也许可以这么说,族谱的存在让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都思考族群和社会组织框架的问题,思考自己的行为与身份在一种更广大背景下、而不是个人背景下,可能存在的不同意味。这样的思考给了每个人新的看待自己的角度。人不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携带着家族的血液和记忆,功过与荣辱,在这样的思考角度下,行为模式也会有微妙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我们探讨顺德竹园冯氏族谱
东冯氏家谱——顺德冯氏家谱,顺德大良竹园冯氏族谱十卷,清光绪13年(1887),刻本。(清)冯氏合族纂修,始祖:[宋]冯政;[宋]冯景;先祖:冯仪凤;始迁祖:冯德仁;始迁祖:冯德玄;本支祖:[明]冯瑛义。摘要:始祖政,原籍浙江钱塘,宦寓南雄。南宋开禧元年与其子景迁居新会古朗甲朗底村,再迁南海之南畔村;第五世仪凤,由南畔迁居桂洲,其子德仁、德义由桂洲迁大良,德仁居西,为西厅房祖,德义居东,为东厅房祖。明景泰三年,大良划隶顺德,遂为顺德籍。德仁孙瑛义定居竹园坊,是为西厅竹园房祖。卷一至七行传,卷八族例,卷九封赠,卷十碑志。该谱《例说》云:我祖浙江钱塘人也,宦寓南雄,籍焉。自宋开禧元年南迁,止于新会古朗甲朗底村,再迁南海之南畔,至五世迁居桂洲,六世再迁大良,七世因之,明景泰三年辛未分县顺德,隶焉,遂为顺德大良竹园冯氏。缘先世无谱,是以失传,但以南来之祖为一世祖云。《顺德竹园冯氏族谱》卷十《碑志》...
· 今天我们说说谌氏族谱《派歌》
《派歌》是谱牒文化产物,是族谱的重要内容。安化谌氏谱式仿于宋贤,派歌创自明祖。明永乐丙子,一甲孝廉谌复初讳志善创修安益谌氏族谱,叙述源流,以祖讳歌曰:谌和为始祖,谅接原仕新,仲兮时鼎鼐,均德至斌孙。为续纶序于子孙后代,从本辈开始又讳歌曰: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传家为孝义,殷世莫欺伦。安益谌氏“派歌”由此而始。俗称志善公派歌。明万历庚子益阳文学绍箕公等续修安益谌氏族谱,此时离首届谱已180多年,人丁已衍生七八代,公认为谱要续,派亦需续。并以《小引》公示在续谱牒中明确接续“派歌”之理由,《小引》云:“谌自养元以来,一传再传,其时远矣,析而又析,其势焕矣,所赖有昭穆不紊,尊卑不渝者,惟派定固尔。奈前派已终(因明两谱均不存无睹,康谱登载的明丙申正式派歌只有“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十字,笔者注)后裔瓞出,苟不接续,必至伦乱。伦一乱,可胜言哉。是谱可从可已,唯派不能已。派既当续,谱亦当修。今采20...
· 族谱的研究价值到底大不大?族谱的这些内容你得知道?
族谱,具体说是一个家族的史书。从大方面来说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承载,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重要保存地。从现实来说族谱究竟有没有研究价值,我们还得从族谱的渊源说起:清嘉庆《梁氏崇桂堂族谱》云:“谱牒之学源于世本,衍于魏晋,盛于齐梁唐,初敕修氏族欧公本之以表率,相世系,海内门阀缨无复遗漏矣。”这一句话基本概括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谱学起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势力发展,士族高门和庶族寒门世代相袭,不容逾越。世家大族为保护自身利益,注重门第、血统和婚姻,谱学遂成为维护他们政治、经济特权的工具。因此,修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族谱多为官修,往往出自著名史学家之手,如刘知几先后编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直至宋代族谱逐渐由私家纂修。清朝建立以来,非常注重家族在基层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清初族谱的修撰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庶民修撰族谱衍成风潮。族谱的主体内容价值族谱中主要记述了家族的世系...
· 在当今社会,我们还需要“祠堂”吗?
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族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当然,也有些人通常把祠堂简单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在河南殷墟巳发现目前最早的宗庙祭坛遗址.历史上早在商周时的青铜器时代,就开始有祠庙祭祀之制,大量遗留至今的青铜器中,许多就是属于祭器之类。追远报本、祠祀为大,当时是有很严格的规制的: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随便建庙立桐的,即通常所称“庶人无庙,祭于其寝”,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居室内祭祀祖先。每姓必建柯堂,必安先祖,名门、大族还建多处.如杨、顾、朱、王诸氏。又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别。较多的祠堂附近,就...
· 今天我们简述一下族谱文化的九族图谱
从汉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叙永李氏族谱|本宗九族五服图|咸丰六年]一:古文说。代表人物有孔安国、马融和郑玄。他们认为九族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古文说构成了宗法伦理的基础。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摩尔根《古代社会》第三编第二章也引述了九族古文说。《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诗.王风.葛荔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郑玄笺:“九族者,氢己上至高祖及玄孙之亲。”参阅《元典章》卷三十“五服图”、《明会要》卷一0二《丧服》“本宗九族五服图”、《清律例》卷二《丧服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图”。[叙永李氏族谱|丧服总图|咸丰六年]二:今文说。代表人物是许慎等。他们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