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如何守护那份渐忘的家族记忆?

2020-06-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5
转发:0
评论:0
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如何守护那份渐忘的家族记忆?,如今,透过一块屏幕,就能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

如今,透过一块屏幕,就能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 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 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到来,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录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族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族谱更是一个家族珍贵的家族文化与档案资产,需要我们世代相传和续写家谱。

 

深感族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中所占的地位,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建议大家不妨上族谱网多多了解家族历史,为家庭建一棵族谱树,为家族创一个家族圈,为先人立一个纪念馆……而这些,也正是“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的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据了解,本次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游客不仅能观看到《五虎爬山》《传统祭祀》等传统非遗节目表演,还能在景区望乡阁、移民实证展览馆影视厅以及根雕大门外南广场LED大屏观看到第二十九届祭祖大典视频,了解大槐树祭祖习俗;景区工作人员将免费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资料,向游客普及非遗传承与保护相关知识;老家土特产门店还将展销万安陈醋、咸菜等洪洞当地的非遗特产,让游客购物求知两不误。为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景区还将配合洪洞县文旅局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背缠拳”、省级非遗项目“洪洞金鼓乐”“贾氏乌金散制作技艺”“楼村中医世家胃灵散制作技艺”等多...
· 官不聊生的日子到来了
正德十三年,恶搞皇帝朱厚照郑重其事地下了一道谕旨,要给一位名叫朱寿的将军加封镇国公。他下旨给吏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领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五千石。”朱寿是谁?拽到可以让史上最自大最不理朝政的明武宗朱厚照这么重视?朱厚照抢过主持人的话筒:“你爷爷的,我就是朱寿!看什么看,没见过帅哥啊!”话说明孝宗朱祐樘大好人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好不容易博了个“弘治中兴”,结果因为忽视了对娃的教育,导致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弘治前。朱祐樘快挂的时候,派人把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召至乾清宫的病榻前,嘱托道:“朕自继位以来,一直遵守祖宗法度,不敢怠慢荒惰。日后之事,多烦尔等费心!”就这样还不放心,专门拉着刘健的手,托孤道:“太子年幼,好逸乐,爱卿当教之读书,辅导他成为明君。”烛台上的火光飘忽不定,随风摇摆,终于化作一缕轻烟,渐渐散去。老实人朱祐樘轻轻地走了,...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牟氏庄园上演《胶东大鼓》和《螳螂拳》表演
13日,是我国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更好地传播文化价值,展现栖霞市传统文化魅力,栖霞市文化馆分别组织《胶东大鼓》和《螳螂拳》进行展演,积极营造全民参与保护,资源你我共享的浓厚氛围。胶东大鼓传承人在牟氏庄园表演游客驻足欣赏《胶东大鼓》表演传承人张福成在演唱螳螂拳传承人张传利在带领学生练习螳螂拳传承人张传利在向学生教学学生们在进行展示本次活动的开展,向社会展示了栖霞市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公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认知度,增强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今后,文化馆将继续开展不同类型的非遗展演活动,为我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 从守护家族到守护文物――无锡华氏家族的文保之路
无锡华氏乃江南望族名门,孝富兼荣、仁义双修。华氏家族有着热爱家乡、支持家乡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2016年6月11日,华氏后裔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应邀参加了“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河北承德)的系列活动,华氏宗亲后裔以自筹经费600多万元成功修复位于无锡荡口古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氏始迁祖祠”而成为无锡民间力量修复文保单位体量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典型代表。无锡华氏为当地文保事业所作的贡献还远不止此。2004―2005年,无锡华氏家族后裔华仲厚、华叔和、华季平捐资100余万元重修明代华才子祠旧址。重修后的华孝子祠于2006年对外开放,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镇祠堂十大核心祠堂之首。2011―2012年,又是以泰籍华人华仲厚先生为代表的华氏兄弟三人,向无锡博物院捐赠华氏家族文献资料213件,为无锡博物院近年接受的各种社会捐赠中最大的亮点。这批家族文献资料多为兄弟三人之父――...
· 守护祠堂文化,留住宗族记忆:韩城祠堂文化
韩城,一座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积淀的古邑,独具文化魅力。2016年7月5日清晨,西北大学文学院赴陕西韩城“祠堂文化”调研团队在我院陈敬玺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憧憬和期待,搭乘绿皮火车,前往关中地区的渭南小城,踏上了祠堂文化的探究旅程。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让人不由地被深厚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分布在韩城境内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古祠堂,是独特的韩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道德的载体。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古老的祠堂及其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着演变,有着较为深刻的变迁。我队旨在通过重访古祠堂建筑的过程,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在抵达韩城的第一天,我们兵分两路,首先去了当地较为著名的两座祠堂——高家祠堂和吉家祠堂进行调研。高家祠堂位于韩城市金城区古城北营庙巷内,始建于明代,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