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这里被称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五大家族能人辈出,天下闻名!

2020-06-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41
转发:0
评论:0
这里被称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五大家族能人辈出,天下闻名!,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此。《尚书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此。《尚书》载“尧都平阳”,史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周朝晋国的都城也在这一地区。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柳氏一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生于此。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里曾先后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这些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迭出,对本地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产生过不少积极作用。其中,最为显著和具有较大影响的家族当推闻喜县的裴家、汾阴(今万荣县)的薛家、解县(今运城市解州镇及永济市虞乡镇一带)的柳家、夏县的司马家和龙门(今万荣县通化镇一带)的王家

闻喜裴氏家族

闻喜裴氏,乃嬴秦始祖非子之后裔。周僖王时(约前680),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于非邑城(即今闻喜县裴村),后去“邑”从“衣”,以“裴”为姓。至清嘉庆十一年(1806),共传68世,2500余年。特别是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是其最兴盛时期,人口众多,教育良好,治家严谨,冠裳不绝,代不乏人。


据《裴谱·官爵》载,历代见于史书的自宰相至郡守职官即有506人。其中宰相59人、中书侍郎14人、大将军59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他们中间有晋代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政治家裴楷、史学家裴松之和裴骃父子、有隋唐时期为发展中日友好率使团访日的裴州清、有唐代杰出的军事家裴行俭、一代名相裴度裴炎以及整治漕运成绩卓著的裴耀卿等。


裴氏世族原分为三支:世居河东者为中眷裴,居燕者为东眷裴,居京(指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及西凉者为西眷裴。后来又有洗马裴与南来吴裴之分。宋代欧阳修所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统称之“裴氏五房”。因为全国各地之裴氏裔苗皆为河东闻喜裴氏所析出,故有“天下无二裴”之称。

汾阴薛氏家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汾阴薛氏……其先出权御史大夫广德,子饶,淮阴太守,子愿,长沙太守。自愿至汉末兖州别驾兰,代有名位。兰子永,字茂长,从汉昭烈(即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永子齐为巴蜀二郡守,蜀亡率五千户降魏,拜光禄大夫,徙河东汾阴,世号蜀薛。子懿,字元作,北地太守鄢陵侯。三子:恢、雕、兴。恢,河东太守,号北祖,雕号南祖,兴号西祖……”亦称“三支”。薛氏家族是三国末年,蜀亡后由四川迁来河东汾阴,其后又由河东北迁、南移、西徙,向各地四散。


清代杨令琢在《荣河志序》中说:“薛氏一姓,自晋、隋、北魏、周、齐,历唐、宋、金,辉映史册者至四十余人,可谓善地也。”作为河东望族,在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上久盛不衰,而尤以唐代为最盛。南支从十世薛仁贵于贞观末年(649)应募从军仕唐,先后有十一世薛讷、薛楚玉,十二世薛嵩、薛崿,十三世薛平,十四世薛从;西支十世薛收于唐初从秦王李世民效力,十一世薛元超、薛元敬、薛瓘,十二世薛矅、薛稷、薛诏,十三世薛伯阳、薛崇简、薛播、薛彦辅、薛存诚等,十四世薛谈、薛廷老,十五世薛保逊,十六世薛昭纬;北支薛万均、薛万彻、薛举、薛仁杲、薛季昶、薛逢、薛廷珪等,为文臣武将者达46人。

解县柳氏家族

柳氏家族祖居河东解县(今运城市解州镇和永济市虞乡镇一带)。兴起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迅速发展起来,唐代达到鼎盛时期,唐末逐渐衰落。柳家从兴起到衰落,前后约500年,其间共有70余人见著史册。


东汉末年,柳轨任光禄大夫,后至吏部尚书,是河东柳家兴起的奠基人。其子柳景猷,是晋侍中,其孙柳纯曾出任北魏太守。从此之后,柳家便逐渐兴盛起来,到南北朝时,柳家出现的文武官员及学者有30余人,其中著名者有柳元景、柳世隆、柳庆、柳庆远、柳恽、柳憕、柳惔、柳弘等。柳元景,精于弓马刀矛,兵法韬略,出征作战,以勇著称。元嘉二十七年(450)八月,宋文帝举师北伐,元景为建威将军。大明三年(459)为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封巴东郡公。柳世隆,元景弟之子,先仕南朝宋,后仕南朝齐,官至尚书令。世隆精通数学,著有《龟经秘要》2卷。柳惔,世隆子,工文,尤精音乐,与兄柳悦齐名。


隋代柳氏家族有15人载入史册。著名者有柳旦、柳庄、柳述、柳彧、柳裘等。唐代是柳氏家族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柳奭、柳楚贤、柳芳、柳冕、柳登、柳冲、柳公权、柳中庸、柳宗元、柳璟等。其中以柳宗元的成就最高,在文学史上贡献尤为突出,与韩愈并称“韩柳”,被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夏县司马家族

司马家族是河东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之一。其远祖为西晋皇族司马孚,河内(今河南省泌阳县)人。至东晋、十六国时,这个家族传至司马阳,其在北魏拓跋氏政权任征东大将军,死后葬于夏县涑水乡,司马家族始以河东为籍贯。


北宋初年,司马家族中兴。司马炫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7)考取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耀州富平县令。炫有三子:长名浩,次名池,小名沂。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常不减数十口”,且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长辈重视对子侄的教育,坚持以诗礼传家。司马池于真宗景德二年(1005)进士及第,官至转运使、御史知杂事、盐铁副使等。池生二子,长子旦,次子光。司马光20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历经真、仁、英、神、哲宗五朝,是位史所罕见的五朝名臣。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成为中国史学编年体时间最长且体例最为完备的一部通史。它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双峰并峙,构成了千古不朽的史学丰碑。司马光之子司马康,进士及第。后参与《资治通鉴》的编修,累迁至右正言。司马旦亦有三子入仕,多有惠政。自司马康辈以后,司马家族逐渐衰落。

龙门王氏家族

龙门王氏家族,故居在龙门通化镇(今属万荣县)。其先辈为太原祁县人,于西晋永嘉年间(307~312)晋室袭亡而举家南迁。南齐建元年间(479~482),隋末大儒王通四世祖王虬投奔北魏,任并州刺史,始定居河汾。家史称王虬为晋阳稷公。王通三世祖名彦,官至同州刺史,“退居河曲”。龙门王氏家族即由王彦开基。王氏家族在此生息繁衍,根深叶茂,遂成龙门之望族。


王通父王隆,字伯高,隋开皇初曾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王通胞弟王绩,隋末唐初著名诗人,有“斗酒学士”之誉。王通,字仲淹。幼笃学,西游长安,上太平十二策。知谋不用,退居河汾之间,授徒自给受业者千数,遂成隋代大儒。唐初功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薛收等皆出其门,时称“河汾门下”。所著《中说》,皆拟《论语》,又著《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赞易》等篇。门人谥之为“文中子”。王通孙王勃,字子安,6岁能文辞,为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在诗文上出类拔萃。麟德(664~665)初,对策高第,仕为虢州参军。一篇《滕王阁序》,文惊四座,叹为“天才”,有《王子安集》。

除王通家族世居龙门之外,古蒲州(今永济市)也是王氏名人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东汉明帝时,尚书郎王乔,据传有神术,也有说王乔即古代仙人王子乔。王维,字摩诘,开元进士,累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之一。苏东坡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拙,字守拙,宋代著名画家。王拙之子王居正,所画《纺车图》,今藏故宫博物院,是罕见的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穷困的珍贵作品。王庭筠,字子端,金大定进士,官至翰林修撰。诗律深严,能书工画,尤善山水墨竹。王崇古,字学甫,明嘉靖进士,隆庆初以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加兵部尚书,卒谥“襄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族中出能人的预兆
在我国,有很多的俗语“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的家庭由于无法娶妻延续后代,自然无后了。而富裕的家庭,后辈子孙很难守住财富,导致富变穷。可以看的,我国大部分的家族都是普通人,而哪些能够在家族里出能人的,都是有一定的预兆的。我们通过一些观察和经验得出来的信号,这些预兆的表现是:1,不内斗很多穷人的家庭里,内斗非常严重,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蝇头小利互掐。而这样的家风不良的家庭,很难翻身。而家风淳朴,家庭和睦,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出能人的概率更高。2,注重教育卫姓某家族家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海宁某大户褚姓“耕读传家”,古人很早就有这种认识,虽然在古代通过科举能够获得官职,而现在穷人改变命运,通过高考考上优质大学,是很好的方法。无论现在社会应届生找工作多难,拥有名牌大学学历,永远是穷人改变自身阶层最优的选择。在解放后,地主阶层被肉体消灭,而哪些地主阶...
· 重视教育才能人才辈出,你看看咱们蔡氏家族
一个结论,文化基因的培植才是维系一个家族持续发展的动力。人生活在天地之中,无不感受天地之气。文化基因的培育就在于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心平气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位于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全村人蔡姓,是个血缘村落。村的始祖蔡长是北宋名臣、书法家、祖籍仙游县的端明殿学士蔡襄的第九世孙。南宋中后期朝廷偏安东南时,为避战乱,他带着族人从莆田迁徙到此安居,迄今近800年。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明清两代经科举中进士者有3人,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南宋,时修建的房子早已消失在岁月深处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建筑群皆为明末清初建筑。原本有100多座,因年久失修现存不到80座,曾经华丽一时,如今的残墙断壁,印证着历史的无情风霜,2002年被评为“福建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你看完上述介绍,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从风水环境解读蔡氏家族成功的原因。桂峰在古时称为桂...
· 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中的"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注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
· 徐姓:淳安第四大姓,能人辈出
淳安淳安县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西部,东与建德、桐庐接壤,南连衢州、常山,西与徽州休宁县、歙县毗连,北接临安。淳安徐氏为全县第四大姓,近三万人口,枝繁叶茂,遍布全县,而以淳西威坪六七都集居为众。许多村庄,如六都河村、茶碣头,七都厚屏、黄金里及淹没在千岛湖水下的蜀阜、堨村。这些村子,全村数百数千人口,就是一个姓,全都姓徐,姓氏非常纯正。—凤仪堂这个600余平方米的徐氏宗祠,设有礼堂及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农家书屋。是村民祭祖、春节文娱、婚丧嫁娶行礼等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据《淳安县志》载:“汉时渡江东,居龙游。唐中期及宋宣和年间,徐文、徐宣两支由龙游沙溪分迁威坪湖溪(今威坪镇湖山庵)和蜀阜。第三支于宋时由建德迁淳城西郭铁井岭,后分居河村”。何时迁入?淳安最早迁入的是威坪七都的湖溪徐氏。唐咸通年间,徐文由龙游沙溪迁淳而七都湖溪(今厚屏湖山庵下水域)。徐文生子观,...
· 水家村--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村情概况水家村座落在美丽的桃源之乡横街镇,距离镇1公里,南邻古林镇龙三村,东有万华村西有东村。由水家,陈家2个自然村组成,域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全村在册人口为819人,在册户数为330户,外来居住人口1000余人,党员43名。村内有工业企业60家,主要以铝制品加工为主;有农田748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蔺草为主。村三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实际,立足村情民意,求真务实,发扬“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根本,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做好强村富民的文章,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素质,努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迈进。村名来历水家村以姓氏得名,历史悠久。经考谱,水姓第一始祖姓姒,晋籍解州人。有史记载:夏禹王治水于会稽,“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庶孙乃祖治水有功,封以“水”为姓,乐居东越。据史籍《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