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无锡家谱馆开建,打造长三角谱牒文化交流、展示与研究中心

2020-04-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7
转发:0
评论:0
无锡家谱馆开建,打造长三角谱牒文化交流、展示与研究中心,7日刚一上班,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王进雄就接连接到读者查谱的电话。由于市

7日刚一上班,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王进雄就接连接到读者查谱的电话。由于市图书馆暂未恢复现场阅览,查谱“大军”只得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咨询。“趁现在还未开放,我们正好加紧建设家谱馆,预计4月份完成基建。”王进雄说,近五年来,市图年均受赠家谱百余部,家谱馆藏量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地市级图书馆中都首屈一指。无锡越来越有“谱”,无锡也亟需打造一个专业的家谱馆。

年均受赠家谱数全国领先

“书库里,家谱已经堆到过道上了,有人来查谱,我们就要一个个去找,效率很低,十分需要一个专门的家谱馆。”跟着王进雄往书库里走,书架上、过道里、推车上堆满了家谱。“这还只是去年刚捐来的一部分”,王进雄介绍,无锡市图书馆的家谱来源主要是工作人员外出征集、民间捐赠以及周边地区的资料交换。近年来,无锡民间修谱热,各姓氏为了更好地保存家谱,也为了方便后人查谱寻根,家谱修好后,大家都愿意捐一部给无锡市图书馆保存,还有迁至福建、广东等地的家族,或跟无锡相关的家族也会将新修的家谱寄给市图收藏。

市图2007年至2019年受赠家谱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受赠家谱4种4部,都是本地谱;到了2019年,受赠家谱112种137部,其中,本地谱92种,外地谱20种。截至2019年底,市图馆藏家谱总量达1800余种,16000余册,涉及180个姓氏。如此收藏规模,在全国都是领先的。随着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家谱量逐年递增,该馆也成为长区的家谱信息交流平台,有了“长三角查谱中心”的美誉。“历史文献中心一年接待读者万余人次,查谱的能占到一半以上,还不算上网络、电话咨询的。”王进雄说。

“2015年4月,上海名嘴曹可凡来做讲座,专门到五楼文史阅览室查了家谱。”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孟明峰介绍,那次,曹可凡来锡的重要目的就是寻根。曹可凡是无锡望族王氏后人,跟他一同前来查谱的还有香港王氏家族后人。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朱刚从书库里为其找到了民国年间的三沙王氏家谱及曹氏宗谱,并为其一一讲解。

要打造长三角专业家谱馆

家谱馆就设在无锡市图书馆五楼文史阅览室的西面,占地约150平方米。据了解,家谱馆将分为查询区和阅览区。查谱、修谱都需要专业知识,无锡家谱馆不但有丰富的馆藏,更有专业的团队。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依托其成立的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与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建立起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专业的修谱、查谱服务团队,为学术界研究利用,为民间寻根问祖、续修家谱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国家谱总目》等统计资料来看,无锡、江阴、宜兴历来重视修谱,无锡地区家谱的存世数量不仅在江苏名列前茅,即使和浙东、皖南这些全国闻名的谱牒重地相比也毫不逊色。王进雄表示,近年来,无锡人的家谱修订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并打破传统,紧跟时代,妇女不但上了家谱,还参与修谱,家族企业的发展史、老村庄的拆迁史、当代出类拔萃的人物等都收进了新谱中。无锡家谱馆建好后,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与利用价值,他们也将努力将其打造成长三角谱牒文化的交流、展示与研究中心。 (中国江苏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全国高校首家谱牒研究中心成立
全国高校首家谱牒研究中心成立无锡新传媒网讯12月4日,常州工学院清砚谱牒研究中心在常州工学院内举行揭牌成立仪式,这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谱牒文化研究的高校研究机构。据悉,清砚谱牒研究中心由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联合常州清砚谱社共同设立。常州工学院依托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对谱牒进行标准化,权威化研究,进一步提升民间谱牒编修质量。常州清砚谱社是一家国内知名的谱牒编修企业,有着丰富的民间修谱实践经验。这次联合成立谱牒研究中心,是高校研究力量与企业生产的一次成功对接。成立仪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举行谱牒研究座谈。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中心主任王宏、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宁、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魏明扬、常州工学院副院长王传金等专家针对谱牒文化进行研讨。谱牒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涉及到哲学、文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
· 谱牒文化与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
· 辽宁朝阳司姓家谱展示
目录序言…………………………………………………2排辈…………………………………………………4迁徙…………………………………………………5繁衍…………………………………………………5世袭…………………………………………………9司殿卿支脉…………………………………………9司殿元支脉…………………………………………13司殿臣支脉…………………………………………14司殿林支脉…………………………………………15司殿英支脉…………………………………………15司殿置支脉…………………………………………23后记…………………………………………………32序言泱泱中华,姓氏百千,世代更替,源远流长。国盛修史,邑荣修志,族兴修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追溯司氏渊源,来龙去脉,族人所知甚微。为使本族兴旺繁盛,后人敬宗穆族,近偶与堂叔商榷,撰修族谱,以告慰先人,福泽万代。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方知司氏族人遍布中华大地...
· 河南睢杞太司姓家谱展示
· 苏州建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7000年历史
本报讯(记者陈煜)日前,记者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0周年校庆典礼上获悉,该院将在该市相城区建设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据了解,苏州的农耕文化可以上溯到距今约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那时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据草鞋山遗址发现,当时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马家浜文化”晚期水稻田以及附属灌溉设施。苏州农耕博物馆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将由政府、学院、社会力量多方出资建设,建成后作为苏州农耕文化宣传的窗口,承担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农耕文化教育的职能,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吴越地区的农耕文化历史。根据设计方案,苏州农耕博物馆占地2.35公顷,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其中农耕博物馆3900平方米,农耕文化研究所约6350平方米。而农耕博物馆所在的相城区则提供了环境优良、区位极佳的基地条件。游客既可以品味“农业文化广场”的内涵,也可以轻松感受环境雕塑主题的氛围,年长者可以“慈航渡口话桑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