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清明上坟再度引发山火,“网上祭扫”只停留在口头倡导上?

2020-03-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0
转发:0
评论:0
清明上坟再度引发山火,“网上祭扫”只停留在口头倡导上?,清明将近,关于祭扫的话题,今年讨论尤其热烈。 3月22日《新京报》报道:清明祭扫

清明将近,关于祭扫的话题,今年讨论尤其热烈。

 

3月22日《新京报》报道:清明祭扫服务接待首日,北京全市223个祭扫点到现场祭扫总人数约1.8万人,而选择在“网上祭扫服务平台”祭扫的人数仅超过1000人。

 

另据中新网合肥3月21日电:安徽省庐江县公安局20日深夜发布通报,该县境内两座山发生火灾,经调查,均为清明上坟引发。

 

众所周知,往年大家选择在清明期间踏青祭扫、缅怀先人是传统,但今年不同,为避免现场祭扫引发聚集性疫情,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全国多地发文“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提倡以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


民政部门大力倡议,众多市民也在呼吁响应。可即便是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当下,还是有不少人无视“防火”禁忌,轻视“防疫”警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是以雨来寄托对于逝去亲人的哀思。我国自古以来为礼仪之邦,而其中部分重要的礼仪均指向对逝去亲人的礼数、仪式,因此才有了清明节“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扫大军。

 

其实,清明祭扫最早依附于寒食节诞生。清明节用以分别节气,而寒食节则更注重祭扫与传统民俗。直到宋元时期,清明节才逐渐取代了寒食节,冷食、禁火、祭祀扫墓成为清明节的惯例。因此说,与其说是清明祭扫,倒不如说是“寒食祭扫”来得准确与恰当。

 

清明祭扫本身与烟火无关,也与香火、纸钱等物无关,而只与“雨纷纷”的清冷气氛相关。换言之,古人明确清明祭扫在寒食节期间,当然力避香火,连食物都应当以冷食为主,那么,其祭扫的祭物,也应当以冷为主。当下清明节期间有人大烧香火纸钱,恰恰是违背了寒食节期间禁忌香火的传统习俗,不仅大错特错,也与祭扫的气氛相违背。

 

再从移风易俗来说,作古之人,大约希望安眠于地下,即不喜欢大吵大闹,也不喜欢烈焰熏天,而现实却警示人们,安徽庐江县一日两山火,连古人赖以栖息于地下的本钱都要烧光了,这岂止是烈焰熏天?又岂止是大吵大闹?

 

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核心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借以洗涤精神、珍惜生命,弘扬家族遗风。不管形式怎样改,孝心这核心不会变,网上祭扫,隔屏追思,视通万里,遥拜先祖,心有灵犀,合乎伦常,也顺理成章。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上祭扫变得越来越智能,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以国内领先的网上祭拜平台“祭拜网”为例,其拥有高度真实的祭拜体验,将3D祭拜和实景祭拜模式完美结合,祭堂、墓地、火供、陵园等场景可轻松切换;香烛、水果、鲜花……上百种丰富祭品可供挑选;同时会实时更新亲属留言,向先人寄托哀思,为未来守望祈福;用户可选择一键支付,将普通纪念馆升级为中级馆、高级馆或豪华馆。对于受时空限制、无法亲临现场祭扫的用户,祭拜网平台还提供线下代祭功能,充分满足用户合理诉求。

 

今年选择“网上祭扫”还有更特殊的意义,是对抗疫战果的珍惜,是对白衣战士及千万逆行者血汗功劳的尊重。包括他们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才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很多地方基本稳定,没有本地新增病例出现。但是,境外疫情的蔓延,让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网上祭扫”则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推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让辛苦取得的战疫成果得以巩固,让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回归正轨,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早实现,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祭扫的方式还会不断地丰富,不管是现场祭扫,还是网上云祭扫或者是代祭代扫,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清明节的精神内涵,要传承好家风,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追思先人,缅怀先烈的过程中不断地激荡自己前行的动力,才能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政部再度倡导清明“云祭扫”,祭拜网区县祭扫平台免费助力!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说,对清明节祭扫的相关限制措施,大家可能觉得很繁琐,但是疫情毕竟还没有过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千万不能放松,生者的健康平安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今年清明恰逢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既能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又能防范好疫情?范瑜表示,今年清明祭扫实行限流预约等方式,此外将大力推广网络祭扫(云祭扫)等非现场祭扫方式,减少人员聚集。“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缅怀亲人是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习俗。为了早日战胜疫情,满足广大群众的祭扫需求,祭拜网积极践行社会公益责任,已免费推出“全民共祭·情满华夏”VR全景云祭扫平台,方便广大民众祭扫“足不出户”。▲扫码进入祭拜网VR全景公益祭扫平台目前,多地民政局,殡仪馆、墓园等殡葬服务机构入驻祭拜网“云祭扫”平台,并在自己的官网、公众号设置了专门的“网络祭拜”通道。逝者亲属可以随时随...
· 上坟引发山火实拍直升机悬停灭火,古代如何扑灭山火?
近日,许多地方开始冬至祭祖上坟,也有一例上坟引发山火的,管理部门及时出动直升机救火,火情已经得到控制。祭祖是冬至的一大习俗之一,但是冬季干燥,上坟时还是应该注意防止引起森林火灾。现在技术给救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古代是如何扑灭山火的?跟着小谱来了解一番。我们现在尚且有直升机灭火,其优势很明显就是能够减少人员的伤亡。但是在火势较大或者地理位置不佳时,其作用也会受限。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现象引起的山火,对森林,对人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森林被毁是肯定的,更是可能造成周围居民和救火人员的伤亡。图源网络值得说的是,在山火面前人类的力量相对较小,就算有现代科技的辅助也是这样。如此说来更不用说物资匮乏的古代了。古代救火只有两样最为重要:人力和水源。古代的救火工具是很少的,因此,相比于我们现在面对山火更加束手无策。古代面对山火主要有两种救火方式。第一隔离法:将山火附近的树木砍伐掉,隔绝起火源头。这种方法极为耗...
· 清明祭扫,网上祭拜成潮流,如何进行网上祭拜呢?
清明扫墓、祭拜先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弘扬孝道亲情,促进家族成员凝聚力的重要活动。但每年清明、冬至、春节等祭拜高峰时节,城市里陵园、公墓人流密集,农村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火险隐患等问题,公共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国家和各地政府意识到平安、文明、绿色祭拜的迫切性,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限制胡乱占地。树葬、海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也应运而生。很多公墓陵园开始思考更加健康、安全的业务模式。如何才能不扎堆、不聚集,不凑热闹,网上预约、控制流量、安全出行,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用一种更加绿色文明的形式去扫墓?以“网上祭拜”为代表的各种安全、便捷的新型祭扫方式逐渐成为清明祭扫的主流。网上祭拜,传承文明网上祭拜是新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迁到网络上,方便现代人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祭奠逝去的亲人。这种...
· 清明节上坟祭扫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清明节中祭扫活动一直是清明当天的民俗主题,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在清明节上坟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一个习俗,可以说上坟祭扫的活动始终融入在整个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中,而从清明上坟祭扫这件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祭扫的准备和上坟祭扫的祭礼等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点,通常来说在清明节这一天如果要上坟进行祭扫需要注意的细节有祭品的准备、出行工具的选择、祭扫过程中祭拜流程、祭扫活动的文明进行、注意安全防范意识等。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通常时间每年大多会在四月份的4号或5号,作为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早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清明节当天因为祭扫活动人流量大,而各家祭扫习俗的不同,在祭扫过程中的文明祭扫事项也应该多注意并铭记心中。历史上来看,我们从古代文献去探索,据宋《梦粱录》的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可以看的出,在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在当时已经...
· 民政部正式发文!2020年清明节鼓励网上祭扫
民政部正式发文!2020年清明节鼓励网上祭扫,民办函〔2020〕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