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

2020-02-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7
转发:0
评论:0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我积极地呼吁年轻学者,尽可能地走出国门,开拓自己的视野,除了中文之外,多学一两门

我积极地呼吁年轻学者,尽可能地走出国门,开拓自己的视野,除了中文之外,多学一两门语言,真正地打通中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地贡献于全球文明史的建构。

——许宏  知名考古学者,作家


01.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历史要求真逐理

从中小学开始,我们的教育模式基本是“给定一种标准答案”的模式。

我们做公众考古的时候,首先必须打破这种模式,要让你的思维复杂化。尤其是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在没有文字材料的情况下,许多都是推论和假说。推论和假说只代表可能性,而可能性和可能性之间是不排他的。但是总有人问:“许老师,这个可以肯定吗?”我觉得这种就是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

还有一种人会很自负地认为,以前他了解的历史框架是真实的、正确的,所以他很难接受别人,对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是最起码需要的思维基础,但很多人都不具备,这也是我们做公众考古不容易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



我们是一个文献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重史的情怀,或者说情结。包括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由于文献比较丰富,我们乐于证经补史,只要出来一点考古材料,人们就总是想把它对号入座。将考古遗存与文献中记载的人物、事件结合在一起。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朴素的历史观。


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我跟大家谈的还都是学术问题。我们首先要求真,作为中国人,我们做探究历史的工作,是学术上的寻根问祖,既然寻根问祖,就难免有情感的问题。


如果你要抱着一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跟我们追求客观理性的研究相悖时,你就会有心理上的不适。所以最好还是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首先要「求真逐理」。


02.

考古需要想象力

但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考古学需要想象力,考古的研究对象是断片的,我们做的就是拼合的工作,所以有时候像侦探。


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复原,接近当时历史的真实,所以要用想象来弥补材料的不足。但我们做的是严肃的学术工作,这个想象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材料、逻辑和推导过程的基础上。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


所以说,「想象」是需要靠谱的想象,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


我有一句经常说的话,就是“只知道中国的话,已经看不清中国,也搞不懂、搞不深中国了”。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完全无视外面的世界,很有可能我们的看法就是井蛙之见,像井底之蛙。如果我们只知道这片天,那么我们谈中国文明起源、多元和一元,都在中国这个大盆地里边来谈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


但由于这口井太大,使得我们往往有「遨游」的感觉。为什么我们要做比较文明史研究,因为要说中国特色的话,一定得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你跟人家有什么共性,有什么不同,才能谈上有特色。


所以许多我们认为有特色的东西,实际上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只不过有一些低层次的不同。许多许多东西,在人类文明里是有共性的。


所以,我积极地呼吁年轻学者,尽可能地走出国门,开拓自己的视野,除了中文之外,多学一两门语言,真正地打通中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地贡献于全球文明史的建构。


我自己是大学教师出身,受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大历史研究的影响。我们把全球看成一个总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五六十年前。


在那之前我们是天朝上国的心态,感觉周围全是蛮夷戎狄,根本没有任何国际和全球的概念。即便认知水平再高,都是在那样的认知框架下,就根本谈不上真知灼见。


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来看待古人的优秀和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谁最高?当代人最高,因为你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人类跟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类拥有文明的知识,有文明的传承,而且知识会一代一代积淀、升华。


03.

我们已经进入「后大家时代」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全球史的概念非常值得重视。我们现在读的全球文明史和全球通史,几乎都是白人学者写的,实际上这与整个社会和族群的文明层次有关。


但现在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随着国家和民族、社会和经济的腾飞,我们也开始考虑更多深层次的文明问题,这本身就是令人欣喜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



所以我相信,今后中国学者和中国文化人,会对全球文明史的建构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应该向张光直先生那样,最后贡献于哲学、社会科学一般法则的建构。这是我们的使命。


现在我们学术向前发展时,学科越来越碎片化。说句不好听的,有点“鸡零狗碎”。我个人在《中国通史大师课》里边讲的范畴是三千年、五千年前,但我也只懂这一段,所以在这方面还是自惭形秽的。


我个人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大家时代」,我们不可能出现像郭沫若先生、王国维先生那样能打通多学科的、具有通识性的学者了。现在学术界随着学科的发展,做得越来越细碎。


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我们应该在史识、史观上,形成一种贯通的感觉。《中国通史大师课》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它能给读者一种贯通的体验。


我认为读者应该把包括我在内的这些老师当成引路人,通过这些老师的引领,不光是得到了历史知识,还要学会看历史的方法,这个是更重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自己脑袋来思考问题,对整个中国历史、全球文明史,有一个贯通的、自己真正在吸纳的基础上做出的独立思考,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共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人寻根问祖的八大朝宗圣地
中国人寻根问祖的八大朝宗圣地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明显特征.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版图扩大,幅员增加,以及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朝宗圣地.1、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
· 寻根问祖
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居住地的广府民系,习惯称之为广府人。她与客家人、潮汕人一样,是广东汉族的三大民系之一。就血统而言,广府民系是秦汉、特别是唐宋以降,历代岭北(包括中原及江南)移民与土著的混合。诚如众多学者研究指出的那样,由于历史、地理诸因素,岭北移民不少是取道珠玑、或寓居珠玑若干代后,作为货真价实的“珠玑人”而继续沿浈水南下,进入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因而,“现今珠江三角洲各县居民,以及他们的族谱、家谱常说自己远祖来自南雄珠玑巷。”甚至海外游子亦不例外:“广东和海外广东籍华人都把南雄珠玑巷当作他们祖先的发祥地……有一位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携带家属来到南雄……第一句话就说:‘我的祖籍是南雄珠玑巷’。”“珠玑情结”并非今日广府人始有,它是伴随着岭北移民人粤的出现而产生的。众所周知,张九龄开通大庾岭古道之前,岭北移民入粤主要不由南雄珠玑巷古道。那时的入粤通道,主要是沿浙闽沿海进入粤东。陆路则主要经...
· 寻根问祖
自仲公之Z闽,子尼公之仕宋襄公;易瑞明显,确公以知政显,伯静、仲默公以道学显,虽代远年湮,嫡派无考,而水源木本。世次有稽,端明之裔,楚山公由闽迁楚。居黄州府之麻城县。楚山公之后有思聪者,又自楚迁蜀,先居蓬州(今蓬安)燕山寨,后迁南邑蔡家沟,实我蔡之派。先问问我们属于哪一世系?
· 寻根问祖
我家是河南商丘佟氏,只知道在清末有佟天芝起义后遭到操家,之后就没有家谱。也没人知道我们宗亲在哪都。请帮帮我提供线索。谢谢!
· 寻根问祖
简要介绍:陕西省西安府孝义厅余氏祖籍湖北黄冈,字辈:恒一承先烈,元良V世宗,方正膺宾彦,勤朝建懋功,英俊开昌运,文达振家声。楚黄迁陕余氏,清乾隆年间由湖北黄冈迁陕西西安府孝义厅红庙河北村定居至今,经历270余年,繁衍12代新人。於2012年网络时代,寻祖追宗,成功对接,两地共同续修宗谱,保持密切联系,终成一家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